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系争论和共识.ppt
69页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宏观经济学在目 前的争论和共识前的争论和共识授课:涂晓今第一节第一节 从菲利普斯从菲利普斯 曲线到总供给曲线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前面章节在论述总供给曲线时,无论是古典总供 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还是常规总供给曲线, 都是以图形的方式来阐述的,并没有明确地写出或 推导出总供给曲线的方程本节基本内容是利用菲利普斯曲线从代数上推 导总供给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π-πe )= -ε(μ-μ*)即:π= πe -ε(μ-μ*) 用P-P-1代替π,用Pe-P-1代替πe ,则有:(P - Pe )= -ε(μ-μ*) (1 ) 根据奥肯定律,有:将上式代入(1)式,得:(P - Pe )=记 则上式为:y = yf +λ(P-Pe) (2 )y - yf yf= -α(μ- μ*)y - yf yfε α( ) εαyfλ=y = yf +λ(P-Pe) 即为总供给方程古典的、凯恩斯的和常规的总供给曲线的 差别在于对上述方程参数λ的取值及对λ的解 释。
当λ = 0 时,即为古典的总供给方程;当λ=∞时,即为凯恩斯的总供给方程;当 0 0 (1)附加了预期的总供给函数(卢卡斯函数)为:yts =yn+γ(pt- pte) γ>0 (2)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现实产出等于总供给和总需求 :yt=ytd =yts (3)将(3)分别代入(1)和(2),得:yte = αte +β(mte- pte) (4)yte = yn (5)利用(4)和(5)式,可以解得理性预期的均衡价 格水平: pte = mte - ( yn- αte ) (6)用(1)和(2)式分别去减(4)和(5)式,得:yt - yn= (αt- αte )+β(mt- mte) -β(pt- pte)(7)yt - yn= γ(pt- pte) (8 )1 β从(7)和(8)式可解得现实的产出和价格:yt = yn + [(αt- αte )+β(mt- mte)](9)pt = mte - ( yn - αte )+ [(αt- αte ) +β(mt- mte)] (10)(9)式说明,当 αte = αt, mte = mt时, yt = yn ,这一结果 的理论解释是,由公众所预期到的总需求的变动,不能导致整个 经济产量和就业量的变动。
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量(总需求 )的变化才能使产出偏离其长期增长路径10)式说明,预期 到的和未预期到的总需求变化都能影响价格把两者结合起来可 知,完全预期到的总需求增加只会使价格水平上升1 β1 γ+βγ γ+β四、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政策含义按照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波动的根源是货币冲击 ,而这种冲击一般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引起的根据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货币冲击首先影响到一 般价格水平,经济人得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看清楚这种变 化不是相对价格变化而是总需求变化,在这段时期里货 币冲击的确能够影响产出但是理性预期的经济当事人 能够利用有关货币政策规则的知识,很快形成对未来价 格的正确预期,纠正错误的产量决策,使社会总产量恢 复到自然率水平这就是说,只要货币当局的政策具有 系统性,它就不能改变产出增长的长期增长路径如果 当局只能随机地改变货币政策,不让经济当事人掌握其 规律,其代价是产出的剧烈波动政策无效性”主张0●●●SRAS0(Pe=P0 )SRAS1(Pe=P2 )LRASAD1(M1 )AD0(M0 )P2P1P0BCAYnY1PY第五节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 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一、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新凯恩斯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凯恩 斯主义基础上吸取非凯恩斯主义某些观点与方法 形成的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的某些观点 加以了肯定:个人利益最大化假设;理性预期新凯恩斯主义坚持了原有凯恩斯主义的一些观点:工资和价格刚性(粘性);市场非出清新凯恩斯主义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的某些观点 加以了批判:认为“卢卡斯批判”不适用“斟酌使用”的政策; 不赞同“李嘉图等价”的观点;认为“挤出效应”的影 响会受到条件的限制;认为经济萧条对自然率具有“持 有性作用”教学资料:教学资料: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为答复本世纪70年代所谓“凯恩斯主义理论危 机”,上世纪80年代便产生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学者们认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理论上是不恰当的,他们断言 ,宏观经济学必须建立在厂商微观经济的基础上;他 们主张,应当用建立在市场始终出清和经济行为者始 终实现最优化的假定基础之上的宏观经济理论来取代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已寿终正寝了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斯坦利•费希尔(Stanley Fischer)、 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约翰•泰 勒(John Taylor)就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建立基础。
费希 尔发表了《长期合同、理性预期和最佳货币供应规则》一文 , 费尔普斯和泰勒发表了《在理性预期下货币政策的稳定性 力量》一文他们吸收了理性预期假设上世纪80年代,美 国一批中青年经济学者致力于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要组成 部分提供严密的微观经济基础因为工资和价格粘性往往被 视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题,所以他们努力的目的在于更 多表明这些粘性如何由工资和价格确定的微观经济学而引起 的即是,他们试图建立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微观经济基础 这样,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就形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New—Keynesian Economics),以与其对立的研究方法, 即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Classical Macroeconomics)相并 立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亦称为新凯恩斯主义,它 以“neo”表明“新”的意义,因此,是对旧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和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新古典综合”(neoclassical synthesis),现在,标名“新凯恩斯主义的”,英文原文为 “new—Keynesian”,此词是迈克尔•帕金(Michael Parkin) 所创造的,他于1984年出版的《宏观经济学》一书,始创“新 凯恩斯理论”(new—Keynesian theory )这个术语,而未用 “新凯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在一篇学术论文中最先使用“新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这一称号的, 是劳伦斯•鲍尔 ( LawrenceBall)、格雷戈里•曼奎(N.Gregory Mankiw)和戴维 •罗默(DavidRomer)他们于1988年发表了 《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和产出量—通货膨胀交替关系》(载《布鲁金斯经济论 文集》1988年第一期)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主要的还有奥 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乔治•阿克洛夫( George Akerlof)、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 (Joseph Stiglitz)、 本•伯南克(BenBernank )等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看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并 非关于人们实际生活世界的理论它的研究方法实质上是 真正未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一种数学上的构思对比而言,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要成为解决起初世界问题的实际政策 模式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是凌乱的,他们认为, 经济理论应当切合于真实世界、真实世界的制度和现实行 为因此,必然发生凯恩斯主义复兴正如阿兰•布林德 (Alan Blinder)说道:“宏观经济学已处于另一次革命 之中,这次革命等于凯恩斯主义的再现,但是具有更加严 密的理论风格。
注:以上论述, 参见:曼奎和罗默 主编:《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一卷,1991年英文版 )第1页 戈登著:《什么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经济学文献杂志》1990年9月号第1115页 布林德:《凯 恩斯主义复兴》《挑战》1992年9—10月号,第18页、51 页 二、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非市场出清假设是新凯恩斯主义最重要的假定 新凯恩斯主义者把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震动都认 为是经济不稳定的潜在根源,在出现需求冲击或供 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 的状态,于是非自愿失业既是可能的,又是可信的 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的区别:工资和 价格粘性、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理性预期三、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核心命题:曼奎和罗默明确表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意味着对如下两个问题作出解答:(1)这个理论违背古典派的两分法吗?它断定名 义变量(如货币供应)的波动影响实际变量(如产出 量和就业)的波动吗?即是,货币非中性论吗?(2)这个理论假定经济中的实际市场不完善性是 理解经济波动的关键吗?如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 和相对价格粘性这些思考是理论的核心吗?对于以上两个问题,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作出肯定回答 的。
因为价格是粘性的,所以古典派的两分法便破产了因为 不完全竞争和相对价格的粘性是理解价格为何呈粘性的主要原 因,所以实际的不完善性是具有决定性的第六节第六节 名义粘性名义粘性一、名义工资粘性 1、什么是工资粘性(1)工资粘性指工资不能迅速调整 (2)名义工资粘性指名义工资不随名义总 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实际工资粘性指各种工资 之间的相对工资比有粘性 2、工资的粘性存在的理由(1)工资合同的长期性(2)工资合同具有分批到期的性质(3)效率工资论(4)就业与失业职工的差别0●●●SRAS(W1 )SRAS(W0 )LRASAD0AD1P1P0B CAYnY1PY工资合同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二、名义价格粘性1、什么是价格粘性粘性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不容易发生变动,而弹性就是指价 格非常灵活一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随着供求 变化而不断的发生变动,具有相当的弹性,从而可以促进资 源实现优化配置;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价格有官定,不随 市场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具有粘性1)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 迅速变化2)名义价格粘性指名义价格不能按照名义需 求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化实际价格粘性是指各类产 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
2、价格粘性存在的理由(1)市场的不完全性(2)工资的粘性(3)菜单成本(4)价格分批变动的性质教学资料:教学资料:菜单成本菜单成本厂商改变加工,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通 报改变价格的信息和理由;所有这一切都会引起一笔开支和费 用虽然菜单成本的数值并不大,但是,如果菜单价目表变动 的次数很多,那也会给厂商带来一些不利之处,如使顾客感觉 不快和麻烦等 大多数企业并不每天改变他们产品的价格相反,企业往 往宣布价格,并使价格在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不变一 种研究发现,大多数企业大约一年改变一次自己产品的价格企业不经常改变价格是因为改变价格有成本调整价格的 成本被称为菜单成本,这个词来自餐馆印刷新菜单的成本菜 单成本包括印刷新清单和目录的成本、把这些新价格表和目录 送给中间商和顾客的成本、为新价格做广告的成本、决定新价 格的成本,甚至还包括处理顾客对价格变动怨言的成本第七节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一个新凯恩 斯主义的斯主义的AD-ASAD-AS模型模型一、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供给曲线E2E0E1N2dN0dN1dW*N*N1N2NW0E2E0E1 y*N*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