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学校 主动发展.doc
9页基于学校主动发展——上海市普陀区校本教研(研[多)案例节选近两年来,在顾泠沅教授等一批专家的引领下,我区区域性推进“以校为本 教研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促进了 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以下若干案例的节选,仅是我区不同类型学校 创建校本教研制度丰富实践的一小部分案例一:曹杨二中——校本教研提升名校品牌iWi【导言】曹杨二中是一所以“文理相通,人文见长”办学理念闻名遐迩的市级重点中学,特级校 长、特级教师王志刚清醒地认识到校本教研是提高办学水平、塑造名校品牌的原动力在推 进校本教研的过程中,重点抓了两大大项目一是开展反思性教学研究第-•步:学习理论,形成反思意识;第二步;聚焦课堂,开 展反思实践;第三步,全校交流,深化反思研究这是一种基于实践的超越自我的活动,学 校倡导反思性教学基于两点思考:其一,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善教师通过对教学行 为的反思,不断启迪自身教育智慧其二,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师通过对其过去经 验、教育价值观和教学伦理的重新审视,重塑教学思想,从而在认识上真正地理解、内化学 柘五学壬甲今方淘T-天卓效学壬甲今二是嘉好“四级提升从数学、语文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带动教师自身研究(立足 于教师对学科教育思想、教材内容的基本研究)—— 备课组主讲+合作型教学探讨(立足 于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教研组专业提升(立足于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一学科教学工作会议(立足于打造学科品牌,创建学科高地,研究学科发展策略的问题)上海市曹杨二中数学校本教研活动案例节选李凡活动的背景我校是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试点学校,也是首批成为政府认定、社会认可的上海市实 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
因此,率先领会二期课改精神和国内外课改动向,在普陀区、上海市 乃至全国起到示范辐射作用是我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只有在学校 的课堂教学中付诸于实践,才能得到所期待的成果活动的目的这次大型数学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如下:使数学教研组的教师认真学习“二期课改”的理念,丰富理论,推动全校的学习氛围; 通过“二期课改”与我国教育部课程标准、美国课程标准的比较,加深“二期课改”精神的 理解;通过青年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合作研究、反思与评价,为教研组乃至全校营造一种同伴 合作的学习氛围,为教研组研究学习的制度化建设作好准备;同时通过专家的点评和指导, 加深对课改的理解,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教研活动设计经过校领导和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的认真思考和讨论,设计了本次活动的的流程:活动步骤:1 .确定内容:首先确定了这次教研活动重点研究的内容和出公开课的教师由三名年轻 教师张卫霞、胡燕菁、陆杰和一名较有经验的教师饶建民(任高二数学、中学高级)出课; 同时请黄坪老师和李凡老师对我国教育部课程标准和美国课程标准进行研究2. 组织研究:在四位教师各日准备研究课程改革中大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的基础上,由 备课组共同讨论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设计思想等内容;3. 成果展示:分两个步骤。
第一,通过公开课展示我校数学组全体成员、尤其是上公开 课教师的研究成果;第二,黄坪老师和李凡老师介绍了我国教育部课程标准和美国课程标准;4. 专家指导:请我校数学特级教师黄坪、专家小组,包括市教委教研室徐淀芳副主任、 区教育局有关处室的领导、区教育学院的领导、华东师大数学系唐瑞芬教授、数学试验教材 的主编袁震东教授以及市区的数学特级教师听课评课5. 反思与总结:最后,我校数学组和校领导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与总结四、 教师和专家点评课后,在研讨会上我校教师和专家积极参与了公开课的点评,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1. 我校教师的点评我校数学组的教师充分肯定了研究课上教师为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培 养学生动态思维所做的尝试结合学习美国2000年课程标准体会,从美国课程标准制定的 “历史沿革”、“基本原则”、“基本理念”等诸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从而提出数学教 育应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应强调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应注重合作交 流,合理运用技术在评课中,老师们也提出在教学中需要关注的要点,比如,教学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 的终身发展、如何数学地看问题、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如何 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自我探索。
2. 专家队伍的点评专家们指出,目前学校普遍匮乏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教学机制、教师的专业发展、教 学和研究融为一体的教学形态同时肯定了二中在这方面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一•致肯定了二 中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所做出的努力,指出教师的培养和进修应以学校为主同时,专家们指出,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的基础单位,要加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解决 教学问题的基础在于学校良好的团队是推动教学的有益的基础,积极的交流有利于教研组 的建设校本教研要与时俱进希望二中做好总结,更好地向校外辐射五、 产生的效果通过上述教研活动年青教师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C通过活动促进了教师的反思和理论 学习,使青年教师熟悉这一自身修炼的过程、途径和方法这一活动也引起了教师的更深层的思考,这次活动中教师授课普遍都运用了技术手段, 教育部的课程:标准及美国的课程:标准都提到了教育技术问题,而我校的技术条件及教师运用 技术的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怎样在课堂中适当地运用技术;在技术的环境中怎样实施 师生互动;怎样搞好技术的使用与纸笔运算的平衡这些都是我们有待研究探讨的问题同时 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制度化建设作一些铺垫和准备李凡老师对美国课程标准的介绍与分析,黄坪老师对教育部课程标准的介绍与分析,引 起了老师们的强烈的兴趣和研究欲望0大家就中美课程标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比照, 对中美数学课程标准共同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入探讨,对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 增加了信心。
另外,校内外教师和专家的肯定,不仅提高了数学组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而且推 动全校教师探索二期课改到会的山区兄弟学校的教师近百人,也可以反映出这次教研活动 起到了校外辐射的作用点评】学校教研组适时地组织这样的活动,有助于促进教师的思考与学习,在问题驱动下教师 的能力会有效地得以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科研意识得到加强我们认为,和实际的教学结 合在-•起的科研活动才是正真有生命力的东西,这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科品牌的锻造将 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教研组这个团队的建设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认识到教研组内部通过问题的研究有了共同探讨的基础O教研组内 的校本教研活动应制度化,将教育的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行为,使教学过程.更科学合 理,更富有操作性同时,邀请知名学科专家共同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不仅可以保证教研活 动的质量,无形中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案例二:教院附校一一校本教研给薄弱学校带来生机【导言】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于2003年6月在原黄陵学校的基础上挂牌,原校儿乎是一所 困难学校——生源差,师资弱校本教研给这所薄弱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短短一年多的 时间,学校却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c一年多来,附校着重从三个方面扎实推进校本教研:一是深入调研,感受教师的专业需求。
通过了高密度、地毯式的随堂听课,找到薄弱环 节,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二是依托母体,借助教育学院专业支持中心的优势,营造校 本教研氛围,在专家引领下,依靠本校骨干,组织教师带着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在研究过程 中开启教师的教学智慧三是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重要作用,以课例为载体,开展行动教 育,促进教师在实践反思中成长案例节选《“教”的丰富是为了 “学”的充实》生动地反映了老师们针对教学情境中的 问题,三阶段两反思,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的行动研究的情景折射了校本教研对 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教”的丰富是为了 “学"的充实《珍珠鸟》三实践两反思教学案例节选教院附校中学语文组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是通过“导入教学”、“扫除字词障碍”、“朗读文本”、 “教师讲解文本”、“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小结”、“学生作笔记”、“教师总结”、“布 置作业”等环节来组织教学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更无从发挥,教学效果不能尽如人意针对这…教学模式所表现出的不足,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在本次研讨月中提出了 “探寻合 理、高效的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运用“三实践两反思”的方式,力求寻找出最适合于学 生发展的,也是最合理,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 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叙事抒情散文《珍珠鸟》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传神细腻的描写,准确生动的用 词,记叙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亲近人的转变过程,揭示了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的深刻道理文章写的非常有趣,但就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预备班的学生而言,在理解 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我们决定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确立为:通过朗读 文本,赏析好词好句来理解文本的中心,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一•次实践课的执教老师,她的课堂设计是由一•则人类无情地对待动物,而导致动物对 人类失去信心直至对人类产生畏惧的新闻作为导入的进而设置疑问:如果人类能够爱护它 们,是否会获得动物的信赖呢?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感知文章主体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如下儿个环节:课前新闻导入、听录音感知教材阅 读文本、理解作者与珍珠鸟的信赖关系的建立过程、联系生活实际、列举新闻事例、感受 文本中心、阅读课外教材,并写读后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了以下一•些问题:在导入环节上,由设计问题时没能充分考虑 到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回答出乎教师的意料,从而使得导入环节花费了过多的时间, 从而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进度,最终导致课外拓展训练成了教学设想中的摆设。
课文初步感 知过程是让学生在一种脱离书面文本单听录音的基础上完成的,对于绝大部分很少进行同样 训练的学生而言,一遍录音的效果显然是难以让学生感知文本课后,我们备课组进行了教学反思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教学设计看似是相当 完美的,可为什么在实际操作中却非但未能达到预先的目的,反而在多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 呢?经过反复地研究探讨,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在备课和设计提问的过程中过多地以 自己的思想来度学生的想法,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有限的生活阅历,从而导致课 堂实际教学过程与教师的预想大相径庭,师生之间的沟通不畅,其关键原因在于教师在备课 时未能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第一次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第二次教学实践老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了修 改设计了如卜过程:导入并了解文章大意、明晰我与珍珠鸟亲近的过程、领会文章的主 旨、体会文章文字的优美、列举事例、再次领会文章的主旨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导入环节,力求单明了,乂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在引 起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乂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反思到自己对待动物的态度及所导致的结果, 从而自然地激发起学生喜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愿望在听•录音感知文本的过程中,老师让学 生听读结合。
这样的细微的改变,不仅让学生在感知文本的过程中有了依靠,同时也让学生 对文本有了直接的接触针对第一次实践中没有文本朗读的缺陷,教师让学生齐声朗读文本, 并且是带着-•定的问题进行朗读如此使学生在进一步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能够初步理解文本 的主旨在探究文章主旨的过程时,老师运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不断深化学生对文章主旨 的认识,且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乔老师的课在儿个重要环节上做了看似不大的改动,但在教学效果上,确是较第一•堂课 有了明显的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