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点煤矿地区分布情况.doc
23页中国重点煤矿地区分布情况重点煤矿: 山西省有大同、王坪、小峪、平朔、轩岗、西山、太原、寨沟、东山、阳泉、荫营、汾西、霍州、潞安、韩城、晋城等; 内蒙古自治区有扎赉诺尔、伊敏、大雁、霍林河、平庄、乌达、海渤湾等; 陕西省有铜川、浦白、澄合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有乌鲁木齐、哈密等; 贵州省有水城、六枝、林东、盘江等; 宁夏有石咀山、石炭井、灵武等; 安徽省有淮北、淮南等; 河南 省有鹤壁、义马、焦作、郑州、平顶山等; 山东省有龙口、淄博、新汉、肥城、兖州、枣庄等; 黑龙江省有鹤岗、双鸭山、七台 河、鸡西等 河北省有开滦、邢台、邯郸、峰峰、井陉等; 江苏省有徐州; 辽宁省有北票、阜新、铁法、南票、沈阳、抚顺 等; 江西省有萍乡、丰城、乐平等; 四川省有攀枝花、广旺、达竹、华蓥山等 此外还有北京一、中国煤炭资源概况及煤矿分布(一)中国地质构造煤炭资源在地壳中的分布是受地质构造条件控制的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地壳运动引起海陆变迁、气候更替,推动了植物界演化迁移和聚煤作用呈波浪式向前发展。
同时,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形变,使地球表面出现一系列隆起和坳陷,为聚煤作用提供了适宜的天然场所,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聚煤古地理景观聚煤盆地形成的含煤建造又遭受后期构造变形的切割,保存下来的含煤建造都在一定构造的体系中占有相应的部位,并依着一定的规律展现中国境内已确立的构造体系,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巨型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和各种扭动构造体系1)巨型纬向构造体系,包括若干巨型的复杂东西构造带,每一复杂东西构造带又自成一个体系他们的主体是由走向东西的各种褶皱带和挤压性断裂构成在我国境内发育最完好的有三条巨型纬向构造带,由南到北依次是:阴山一天山构造带,秦岭—昆仑构造带,南岭构造带此外,在黑龙江北部及海南岛、南海海域中,也有两条明显的构造带2)经向构造体系,一般表现为南北向挤压构造带,由南北向的褶皱带和压性断裂带组成,有时也以巨大的张裂带形式出现经向构造带在我国南部及西南部最为突出,秦岭以北也有展现我国境内发育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经向构造带主要有:滇西构造带、川滇构造带、川黔构造带、湘桂构造带、贺兰—六盘构造带等此外,在江西、福建、山西、青海及东北等地也有具一定规模的南北向构造带3)扭动构造体系有:(1)华夏系和新华夏系。
华夏系和新华夏系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东亚濒太平洋地区,走向北东至北北东,组成规模宏大的“多”字形构造这个“多”字形构造系列与纬向构造和经向构造相复合,构成我国东部的基本构造格架,对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含煤建造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2)西域系和河西系西域系和河西系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直至中亚,呈北西向、北北西向,是由一系列压扭性褶皱隆起和沉降带组成的反“多”字形构造它们与纬向构造体系、“山”字形构造体系等相复合,构成西北地区基本构造格架各种构造体系相复合构成的菱型盆地和地槽,控制了晚古生代,特别是早、中侏罗世含煤建造的形成、保存和分布3)“山”字形构造体系山”字形构造体系是由于地壳表层产生不均匀滑动所形成的一种构造形式,由前弧、反射弧、脊柱、马蹄形盾地等各部分组成一般马蹄型盾地和两翼斜列的次级坳陷带是含煤建造形成与保存的有利部位规模巨大,发育时间较长,对我国含煤建造有明显控制作用的“山”字形构造主要有:祁吕贺“山”字形构造体系、淮阴“山”字形构造体系和广西“山”字形构造体系4)青藏川滇“多”字形构造体系这个构造体系是一个反“S”型旋转构造它的头部及外围褶带,散布在青海、甘肃、西藏和川西北地区,中部通过藏东和川滇西部,尾部主要展布在东南亚地区。
二)中国的聚煤期与含煤地层中国各时代聚煤作用发育程度是不均衡的,几个较强的聚煤作用时期是:新生代的第三纪;中生代的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早中侏罗世、晚三叠世;晚古生代的晚二叠世、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早石炭世;早古生代的早寒武世其中以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四个聚煤期的聚煤作用最强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在我国分布普遍,发育良好,主要含煤地层是华北和西北东部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和华南的上二叠统,华南下石炭统及下二叠统也含煤其中石炭纪含煤地层和二叠纪含煤地层分布最多、最广中生代以晚三叠世含煤地层、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含煤地层为主其中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主要集中于华南各地,并与海域的分布有一定联系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北方新生代早、晚第三纪均有含煤地层在我国分布早第三纪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东北、南岭以南及滇西;新第三纪含煤地层主要集中于南方尤其是云南三)中国煤炭资源分布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早已为世界所瞩目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U0nRichthefen)从1861年至1872年,曾7次到中国旅行考察,走遍了广东、湖南、湖北、四川、陕西、山西、甘肃、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奉天等14个省,发表了对中国煤炭储量的估计,称中国是“世界第一石炭国”。
此后,美国的德拉克(N.F.Diake)、日本的井上和中国地质学者丁文江、翁文灏等人先后发表过中国煤炭储量的数字1929年,翁文灏、胡博渊在世界动力会议上宣布,中国煤炭储量为26545亿t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矿业纪要》发表的全国探明储量为4500亿t这些数字,尽管调查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发表的时间不一,数字相差较大,然而都认为中国煤炭储量极为丰富新中国成立后,地质工作者对全国煤炭资源先后进行三次大规模的预测工作对中国煤炭资源的赋存和分布状况有了基本的了解1950年至1952年,进行了第一次煤田预测,地域尽管不够完整,但也为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提供了煤炭资源方面的基础依据1974年至1980年进行了第二次全国煤田预测,预测在深度2000m以内的储量为4927亿t,其中埋藏深度在1000m以内的有21039亿t,比较可靠的有14130亿t1990年至1994年,进行了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预测煤炭赋存地域和煤炭储量与第二次全国煤田预测相比,有大幅度增加预测结果表明,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居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前列,煤田分布面积约55万km↑2在中国大陆的2225个县(市)中,1458个县(市)有煤炭资源(未计入台湾省各县)。
煤炭资源分布特点是:成煤期多,分布面广,类型复杂,含煤性、煤质及开发条件差异很大,储量分布也不平衡从地区看:在全国6个聚煤区储量分布中,华北区占39.5%,西北区占32.5%,东北区占21.3%,华南区占6.6%,滇藏区占0.1%中国煤炭资源相当丰富,据地质工作者对煤炭资源进行远景调查结果,在距地表以下2000m深以内的地壳表层范围内,预测煤炭资源远景总量达50592亿t到1996年底止,深明储量的矿区5345处,保有储量总量10025亿t我国保有储量总量中的精查储量2299亿t,与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相比,中国煤炭储量位于独联体、美国之后,居世界第3位煤炭资源分布相当广泛,除上海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外,其他各省(区、市)均有分布,以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资源力量丰富,贵州、云南;宁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次之,台湾也有煤炭资源产出从探明储量看,则以忻酉、内蒙古;陕西力量,新疆、贵州次之从煤炭形成的地质时代看,在寒武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保罗纪、第三纪均有煤炭形成,但以保罗纪、石炭纪和二叠纪的煤力量丰富,尤以株罗纪的煤为多,保有储量占煤总保有储量的46.2%就媒质来说,品种比较齐全,在保有储量中,烟煤占75%十无烟煤占12%、褐煤占13%。
此外,在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省还有贪发量很低的石煤分布煤资源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我国东南部煤资源较少,二是主焦煤不多白煤”是一种无污染、高效、节能的燃料,它是对石油裂化后排出的废气进行冷凝回收和一系列化学处理(经提纯一去毒一聚合一固化)而得到的一种仅含碳、氢化合物的白色粉末状颗粒(这种颗粒不含硫化物和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白煤”在运输出售前要将其加压成型、包装 好的白煤的标准如下: (1)白煤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比焦炭差; (2)白煤挥发组分比焦炭高,灰熔点比焦炭低; (3)白煤的固定碳较焦炭高 4)水分3.2%;灰分5.89%;挥发分8.3%;粒度30—80mill,机械强度一般中国煤田地质与煤炭资源及资源分布特点 中国煤炭新闻网 2010-9-29 15:05:41 能源新闻 世界煤炭资源 世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目前,世界煤炭储量估计为1.083 万亿吨,按目前的煤炭消费水平计算,足以可供开采200 多年世界各地的煤炭资源分布并不平衡,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世界煤炭资源的70%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和30%,欧洲仅占8%;南极洲数量很少。
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 个国家共占29%2001 年,上述7 国的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可供炼焦的优质烟煤储量丰富,2002 年3 国的炼焦煤总产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81% 中国煤炭资源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截至2002 年年底,全国共有煤炭资源的矿区6019 个,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为10201 亿吨,其中煤炭基础储量3341 亿吨(煤炭储量为1886 亿吨),煤炭资源量为6872 亿吨按照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 亿吨计算,我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 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 吨,即全国年产19 亿吨煤炭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 另外,包括3341 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 亿吨资源量共计10201 亿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另外,中国炼焦用煤储量为649 亿吨,还有基础储量1244 亿吨、资源量1477 亿吨;2003 年中国生产焦炭1.78 亿吨,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56.4%按照近期中国焦炭的生产能力,已经探明的炼焦用煤储量,可以保证开采200 年左右。
我国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晋陕蒙(西)地区(简称“三西”地区)集中了中国煤炭资源的60%,另外还有近9%集中于川、云、贵、渝地区 山西省是资源储量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储量的30%与资源分布相对应的,是煤炭生产也集中于这些地区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及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 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27.65%,非炼焦煤类占72.35%中国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煤炭消费用途 煤炭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总结为两大主要用途:(1)动力煤,(2)炼焦煤 (1)动力煤 从世界范围来看,动力煤产量占煤炭总产量的80%以上世界10 大煤炭公司主要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