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普通心理学-动机.ppt

114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71736534
  • 上传时间:2019-01-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22.50KB
  • / 1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12章 动机,第12章 动机,动机的一般概念 动机的理论 动机的种类 意志行动,人的感知、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是受什么力量推动、调节和控制的? 人为什么对某些事物有兴趣,而不喜欢别的事物? 是什么力量使人们在十分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仍继续坚持学习和工作? 为什么有些人“天生”懒惰,有些人“生来就是”孜孜以求?,问题,动机是指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 各种动机理论都认为,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研究动机的意义 掌握了人的行为的规律,就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使人成为自己行动的主人 动机依赖于认知系统的工作,而认知过程能够随时间轻易地改变动机,一、动机的一般概念,1. 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1.1 动机的涵义 1.2 动机的功能 2. 动机与需要 2.1 需要及其种类 2.2 需要的结构 2.3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3. 动机与行为效率 3.1 动机与行为 3.2 动机与工作效率 4. 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4.1 动机与价值观 4.2 动机与意志,1.1 动机(motive)的涵义,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但是, 通过任务选择,可判断个体行为动机的方向、对象或目标; 通过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可判断个体动机强度的大小 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 个体对目标的认识,由外部的诱因变成内部的需要,成为行为的动力,进而推动行为 对于个体来讲,随着经验的积累,目标会逐渐丰富、完善起来,也会发生改变 动机要求活动,有生理的和心理的活动 生理活动承受着个体活动的努力和坚持,负责执行一些外在的行为 心理活动包括各种认知行为,如计划、组织、监督、决策、解决问题和评估等,这些活动促使个体获得或达到他们的目标1.2 动机的功能,从动机与行为的关系上分析,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例如,消除饥饿→择食;得到好分数→努力学习 动机激活力量的大小,决定于动机的性质和强度一般认为,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完成 指向功能: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例如,学习动机→去图书馆或教室;成就动机→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动机不一样,个体活动的方向和所追求的目标就不一样 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

      动机的维持作用是由个体的活动与他所预期的目标的一致程度来决定的若一致→活动继续;若背离→ 活动积极性降低或停止 有时,成功机会很小,也坚持某种行为这时,人的长远信念起决定作用2.1 需要及其种类,需要(need)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 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人感受要求 → 引起个体内在不平衡态 → 需要 没有客体、没有对象的需要,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的需要具有社会的性质; 人的需要的内容和动物不同; 人满足需要的手段和动物不同; 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需要的种类,按起源可分为 自然需要 社会文化需要 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自然需要和社会文化需要,自然需要也称生物学需要,它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等需要 这些需要主要由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衡状态所引起,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有重要作用。

      人和动物都有自然的需要,但需要的具体内容不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就不一样 人的自然需要不仅可以通过自然界的物体得到满足,而且可以通过使用社会的产品得到满足 人的自然需要还受社会文化需要的调节 社会文化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要,求知的需要 这些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作用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而获得满足 例如,对工作和劳动条件的需要,对日常必需品的需要,对住房和交通条件的需要 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并以占有某些精神产品而得到满足 例如,对文艺作品的需要,欣赏美的需要,读报、杂志和看电视、电影的需要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在追求美好的物质产品时,同样表现了某种精神的需要 例如,向往整洁、雅静的住房;向往入时的衣着;向往外观美丽的音响系统 精神需要的满足又离不开一定的物质产品 例如,满足阅读的需要,不能没有报纸,杂志,书籍;满足艺术欣赏的需要,不能没有乐器、场地和服饰2.2 需要的结构,关于需要的结构,在心理学界存在不同的理论观点 马斯洛(A. H. Maslow, 1908-1970)的需要层次理论影响最大。

      马斯洛(1968)认为,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 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 安全需要(safety need) 归属和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 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 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五种基本需要,生理的需要: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 生理的需要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例如,希望得到一份较安定的职业;愿意参加各种保险 婴幼儿由于无力应付任何威胁,其安全需要显得尤为强烈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例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敬 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变得更有精力,更富有创造性 缺乏自尊会使人感到自卑,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处理面临的问题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在人生道路上自我实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完善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层次及其关系,五种需要 它们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 它们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 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 它们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需要层次的关系 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就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 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 在从动物到人的进化中,高级需要出现得较晚;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高级需要也出现得较晚缺失需要与生长需要,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叫缺失需要(deficit or deficiency need) 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需的,因此,这种需要的满足可以稍作延迟但是,高级需要也不是与人的健康成长毫无关系,满足这种需要能使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在这个意义上,高级需要也叫生长需要(growth need). 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复杂,因此满足高级需要要具备较好的外部条件,如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等马斯洛也认识到,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以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地得到满足就可以了 在人类历史上,那些为实现理想和事业胜利而不惜牺牲一切,甚至自己生命的人,是不考虑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

      一些虔诚的宗教信徒,忍受低级需要的缺失,过贫穷困苦的生活,以此来实现他们更完善的潜能 个体对需要的追求也表现出不同的情况 有人对自尊的需要超过了对爱的需要和归属需要他们只有在感到非常自信并觉得有价值时,才会追求爱与归属的需要2.3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 需要会引起有机体的自动调节机制的活动,但它还不是行动的动机 当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 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3.1 动机与行为,动机除了具有激活和维持行为的功能以外,它与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 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 例如,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效果也会不一样 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即同一种动机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 例如,休息方式 在同一个人身上,行为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 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的结合,组成个体的动机体系,推动个体的行为 主导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动机 从属动机:处于从属地位的动机。

      个体的活动往往不是受单一动机的驱使,而是由他的动机体系所推动的本能行为,本能行为是指物种典型的、遗传的、刻板定型的行为 例子: 昆虫 蜜蜂 本能的盲目性,动机与效果,活动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也非常复杂 这里的“效果”是指行为的社会效果 一般来说,动机与效果是统一的: 良好的动机应产生良好的行为效果; 不良的动机则会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 但在实际生活中,动机与效果不统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异常复杂的只有了解一个人的动机,才能比较准确地解释其行为,并对行为做出比较准确的控制与预测3.2 动机与工作效率,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表现为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人们倾向于认为,动机强度越高,对行为的影响越大,工作效率也越高;动机强度越低,则工作效率越低 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 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若学习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降低例如,考试中的“怯场”现象,主要是由动机过强造成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Yerkes-Dodson Law),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Yerkes & Dodson, 1908)的研究表明, 各种动机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4.1 动机与价值观,价值(values)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 符合价值观标准的事物和行为就被认为是有价值的; 不符合价值观标准的事物和行为就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 动机是个体行为调节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价值观起着核心的作用 个人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个体对各种观念、事物和行为的判断,使个体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并按照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或目标去做 价值观对动机的调节和控制有直接影响 价值高,动机强,力量就大; 价值低,动机弱,力量就小 价值观决定着动机的性质、方向和强度 利他的价值观,助人动机,助人决定,助人行为决策框架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对决策具有定向作用 价值观念是一把衡量价值的标尺 价值观念决定我们的好恶、取舍。

      价值取向不同,在决策框架过程中好恶、取舍、抑扬和褒贬就不同,创设的决策框架就会存在质的差异 社会上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决策的无形环境 贫困山区:最缺的是钱,最不缺的是时间 发达地区:最缺的是时间,最不缺的是机会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