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芒果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x2.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26461004
  • 上传时间:2023-11-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1.3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芒果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摘要芒果炭疽病是世界芒果产区的重要病害,在果园引起植株梢枯、叶枯及落花 落果,特别是贮运期引起果腐,病果率可达 30—50%,严重影响了芒果的品质和外 观质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阐述了芒果炭疽病的发病症状、芒果病原菌生物 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及发病原因等,系统地总结了芒果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措 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田间卫生管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关键词:芒果;炭疽病;症状;发病规律;综合治理由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Colletothrichcumspp.)真菌胶抱炭疽菌[1,18]引起的炭 疽病是世界范围内农业生产中发生最为普遍,危害较重的植物病害除了危害热 带水果芒果之外,可以侵染常见的如棉花、辣椒、番茄、十字花科、豆科、和葫 芦科蔬菜,西瓜、菠萝等水果及樱桃、葡萄、桃、柑橘、苹果、胡桃、杏鳄梨等 果树,以及梅树、兰花、芦荟、桑树等园林植物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果实和 嫩枝,引起叶斑、落叶、果实腐烂和枝梢枯死[2,3]1 危害症状炭疽病主要为害芒果花序、果实、叶片和枝条, 尤其是幼果受害更大, 极易 造成重大损失[4,5]1.1 花序 花序感病, 首先是花梗上出现黑褐色的小斑点, 其后扩大为不规则的 斑点, 并连成一片, 同时受害花朵变黑、脱落 , 最后花序迅速凋萎。

      严重时整枝 花序还未开花时便凋萎枯死1.2 叶片 嫩叶感病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产生褐色, 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 小斑, 扩大后或多个小斑愈合形成大的枯死斑 , 由叶尖、叶缘向内扩展枯死, 使 叶片皱缩扭曲天气干燥时, 病部焦枯易碎, 常破裂散落形成穿孔病叶常大量 脱落, 常使当年抽生的秋梢枝条变为秃枝, 幼树影响树冠的形成, 结果树影响结 果枝的生长成叶感病后多数形成圆形至多角形病斑 , 两面都产生黑褐色小点 ( 病菌的分生抱子盘) , 还常杂生其他腐生菌和病菌1.3 枝条 嫩枝和老枝均可感染该病嫩叶上的病部扩展到嫩枝上 , 则形成黑褐 色病斑, 病斑扩大至围绕枝条一圈 ,则使病部以上的枝条枯死 , 表面生无数褐色 小点1.4 果实 幼果在果核未形成前很易感病在幼果上形成小黑斑, 扩展迅速,导致 幼果部分或全部皱缩变黑而脱落,果核已形成后的幼果由于含糖量低不利于菌丝 的发展, 处于潜伏侵染状态病斑通常只有针头大 , 基本不扩展, 至果实将近成 熟时, 才迅速扩展, 产生形成形状不一、略凹陷、有裂痕的黑色病斑多个病斑 愈合连成大斑块, 病部常深入到果肉内, 造成果实在园内或贮运中腐烂2 发生规律2.1 胶孢炭疽菌生物学特性芒果炭疽病病原为胶胞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 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炭疽菌属。

      分生孢子无色,单孢,长椭圆形或新月形,萌 发后芽管顶端常产生附着胞,对寄主有专化性,同一株系在致病性方面有差异, 不同品种的芒果感病性也有不同[1,6]营养生长和抱子形成的温度范围均为7〜37°C,适温范围分别为20〜31°C, 25〜31°C可以生长的pH值范围很广,以pH5.0〜8.0生长良好;产抱的适宜pH 为3.5〜4.5分生抱子在10〜40C均可萌发,适温范围为25〜31°C附着胞形成 的温度范围为15〜35°C,最适为30°C在相对湿度100%+水膜的条件下分生抱子 萌发良好营养有利于分生抱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分生抱子萌发的 pH 为 2〜 11,最适 pH 为 3〜7,附着胞形成的最适 pH 值为 3〜6[7]该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芒果枝、叶、花穗受害后会干枯致死,其上着生的 抱子盘或分生抱子遇干燥则干缩结成疤块以度过不良环境,其存活期可达 2~3 年芒果幼果期染病后,有时病菌以侵染丝在果皮中滞育,不引发症状,待果实 成熟时或储运期间才陆续表现症状[2,7]2.2 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在带病枝梢、僵果及枯枝上越冬此外,病菌还能在葡萄、刺 槐等果木病部或杂草上越冬,翌年气温回升以后,越冬病菌形成的分生孢子,通 过雨水飞溅和昆虫在田间传播,萌发形成芽管或附着孢,通过伤口、皮孔或角质 层侵入果实,形成初侵染,果实发病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可引起再侵染,加重 危害。

      病菌的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带病接穗和苗木的运输[3,4,6,7]3 发病因素芒果炭疽病的发生、流行与树势强弱、田间管理、品种抗病性、物候期、菌 源数量、气候条件及果园的通风透光情况等有密切的关系3.1 品种抗病性芒果不同品种的果实对炭疽病的抗性存在差异,黄忠兴[11]对广州甘蔗糖业研 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不同芒果品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红象牙、红芒 1 号、 斯里兰卡、爱文、凯特均为感病品种(病斑10〜3 0mm/个,病斑总面积占果面的 1/3以上),金煌芒、玉文为高抗品种(病斑1〜5mm/个,病斑总面积占果面的 1/10),台农1号、白象牙、粤西1号为中抗品种(病斑5〜10mm/个,病斑总面 积占果面的 1/5)3.2 物候期物候期对芒果炭疽病有明显的影响芒果叶片最易感病时期为抽芽、开叶、 古铜期;淡绿期较轻,开花幼果和熟果期也较易感病,老叶一般不易感病;枝条 则以嫩梢期最感病如果感病期温度、湿度适宜,病害容易发生流行在非感病 期间,即使温度、湿度适宜,病害也不易流行[21]3.3 菌源数量在老果园里,芒果炭疽病越冬病菌基数大,次年病害发生流行较为严重;幼 龄果园,由于菌源累积较少,一般发病较轻。

      3.4 气候条件芒果炭疽病的流行,与感病期间的湿度、降雨、温度有密切的关系,环境温 度、湿度与芒果炭疽病的发生和流行呈正相关对不同地区的芒果花果期气象因 子的调查,发现芒果炭疽病的发生与温湿度有很大关系虽然地区不同,但在芒 果花果期病害发生与温湿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平均气温25〜28°C,平均相 对湿度〉90%时(即温暖潮湿的季节)芒果炭疽病最容易发生降雨是决定该病 当年发病早晚和发生程度的决定性因素,病菌孢子释放、侵染及田间果实发病均 与降雨密切相关[11,14,23]3.5 光照和通风情况光照不足、通风透光条件差、空气湿度大的芒果园易感病;新抽发的嫩叶, 在叶片未转绿以前易受病菌侵染据在不同的果园采摘果实黄熟后观察对比,规 模连片果园发病率比庭院零星果园高 23.63%,阴坡果园发病率比阳坡果园高 18.31%,内膛果发病率比外围果高 35.72%[14]4 综合防治4.1 合理利用抗病良种根据各地栽培的优质高产和抗病性强的品种同时做好抗病品种的合理布 局,在一定区域内,搭配不同抗病基因的芒果品种,造成寄主群体遗传上的异质 性和多样性,减少对病原物的选择压力,防止品种退化,延缓抗性丧失,延长其 使用年限[11]。

      4.2 注意田间卫生管理定植时要设计好田间布局,合理密植,适当修剪,做好抹芽、定芽工作, 保证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定期清园开花前须喷一次草甘膦,全面防除杂 草台风过后,必须剪除 “返枯”的枝叶,将剪下的枝叶和杂草一齐埋在树头 或集中烧毁谢花后及时摇干净残花科学施肥,改善土壤肥力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实行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 合理施用氮肥,适当补充磷钾肥[16]4.3 化学防治加强病害监测预报,及时进行预防,同时施药要选择合理的用药时间,抽梢 期、花期、幼果期是炭疽病侵染的关键时期,应视天气和侵染情况来施药果园 药剂防治以苯菌灵、甲基托布津+氧氯化铜混剂田间试验效果最佳,百菌清、氧 氯化铜、波尔多液次之建议芒果花期采用苯菌灵、甲基托布津和百菌清为主(盛 花期停止喷药),幼果期至果实膨大期可采用甲基托布津十氧氯化铜、百菌清、苯 并咪哇类药剂、硫悬剂和波尔多液等药剂,交替使用,避免连续使用单一药剂挂 果期间,可选用 10% 世高水分散粒剂 1 000~1 500 倍液喷雾;雨后应及时选用 70%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 +80% 大生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两者混合喷雾同时 做好果实的防腐保鲜工作,先用 2%漂白粉溶液或流水洗去果面杂质;然后剔除 病、虫、伤、劣果;再在29°C下用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 000倍浸果2min, 或在52C下用45%特克多胶悬剂1 000倍浸果6min,取出后晾干,可以减少 果实腐烂,延长贮藏期[12,13,15,17]。

      4.4 生物防治4.4.1 拮抗微生物任建国等[9]从芒果园的土壤中分离出拮抗菌株 J-A 和 J- 15,可通过其分泌 抗菌物质及诱导叶片和果实中与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来增强寄主抗性,显著提高 芒果叶片和果实中的 PAL 活性,同时还可显著提高 PPO 与 POD 的诱导活性 PAL是木质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木质素在细胞壁周围沉积,有利于限制病原 菌的进一步扩展PPO在植物的抵抗病原菌上也有一定的作用POD活性的提 高有利于诱导植物植物叶片和果实中木质素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木质素,从而 增强寄主的抗病性杨胜远等[10]分离的 X- 98- 2 拮抗菌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溶菌作用,在显微镜 下,病菌分生孢子膨大成畸形,菌丝体扭曲,有的菌丝体不膨大、凝结成一团, 部分菌丝壁溶解,从而阻止病菌的蔓延和扩展X- 98- 2拮抗菌具有拮抗作用强, 抗菌谱广,对温度、营养的要求低,易大量繁殖等特点,因此是具有良好的应用 前景的生物防治材料4.4.2 植物天然活性物质何衍彪[16]等利用石菖蒲、丁香、花椒、苦槛蓝等植物的乙醇提取液研究了 其对炭疽病病菌的抑制作用,在DW 1 mg/mL的浓度下对芒果炭疽病的抗性菌 株的相对抑制率达到 86%以上,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4.4.3 天然防腐保鲜剂钟秋平等[8]用壳聚糖处理,发现壳聚糖对芒果炭疽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其原理是当环境 pH 值低于 6.2 时,壳聚糖带正电荷,可与带负电荷的微生物 细胞膜上的阴离子结合,影响细胞壁的发育和膜质代谢,增大膜的通透性,造成 细胞内容物外泻,从而干扰微生物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达到抑制微生物细胞生 长和繁殖的目的5 小结随着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病原物对农药抗性的不断增强,环境安全、食品 安全等问题日趋严重,单一的化学防治已经不能有效地控制芒果炭疽病的不断蔓 延因此,在防治植物病害时,应当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现阶段,对于胶孢炭疽菌引发的炭疽病,仍然没有专门防治炭疽病的农药问世, 使用最多的化学农药是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锌、克菌丹和代森锰等而且, 在所有防治措施中,化学防治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故而,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 专门针对胶孢炭疽菌的化学农药仍然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方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