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重走长征路心得感悟10篇.doc
17页重走长征路心得感悟10篇 感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ǎn wù,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重走长征路心得感悟10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走长征路心得感悟篇1 重温历史,红韵传承 ——遵义会议放光辉 这次遵义红色之旅,是从参观会议旧址开始的遵义其实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小城,没有大城市那么喧嚣热闹的商业大亨,更像是一个市井小民的脾气,或者说是一名老红军的脾气,安详,深沉会议旧址,没有历史上想象的辉煌;红军街,艰苦朴素,忆苦思甜;烈士陵园,一腔忠魂,满墙浩气 四渡赤水,五反围剿 ——苟坝会议现真理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亦犹未悔”参观苟坝会议陈列馆,我能感受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顽强斗争,坚持真理的精神一盏马灯照亮中国前程,点点星火终成燎原之势在抵达真理的过程中,必须踏平坎坷,方见风景 巍巍娄山,漫漫长征 ——重走长征路 小尖山上,历史在长满青苔的阶梯上慢慢沉淀,没有诉说,它们兀自生长斯人如斯,遵义,只是闪耀着历史的光芒重走长征路,回忆起当年红军头顶光辉脚踏荆棘,我深深感受到作为新时代青年,特别是青年党员身上神圣的责任和使命。
不忘初心共前进,走好今天长征路我们应该坚守本心,坚定党心,只有心中有人民,心中有党,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走好新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重走长征路心得感悟篇2 感悟一:同甘共苦磨练一个团队经过长征路上十天左右的相处,团队成员从陌生到熟悉,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一件件事情,你帮我背包,我帮你盛饭倒水,一度上的点点滴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让“重走长征路”这个团队有一种团队的温度,团结进去共同进步 感悟二:长征的不易在土城青杠坡战斗遗址,我们原定徒步四五公里,但是由于天气过于炎热,我们的女同志们占队员人数的一半,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徒步行军了三公里左右四十度左右的高温,大家穿上长裤长袖,系好绑腿,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后来,在照片中,我也能感觉到大家神情上略带一丝疲惫我们的团队遇到很多高温导致的艰辛和困苦,但是大家相互之间互相鼓励、给伙伴战友打劲 金国琴的身材偏瘦,徒步的时候温度很高,她的额头上冒着冷汗,我们每一个人都过去给他精神上的鼓励,汪磊帮她背上她的长枪和行李,程老师更是对她说了红军长征时的辛苦和不易,金国琴在大家的鼓励之下坚持走到了目的地。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长征路上革命先辈走了两万五千里,那是现代人很少能体验到的,我们虽然只走了两三公里,但是设身处地切切实实能感受到当年红军长征的不易吃苦耐劳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感悟三:角色分工的重要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的团队分工很明确,刘俊担任队长负责领队,汪磊走在队伍最后负责安全保障工作,我和江太负责活动的开展和与当地人的沟通交流,女生们负责宣传团队运作很有序,这样我们的团队很少出现问题,大家负责自己的工作而不会一团乱麻角色分工是很重要的,军队里还有各种职位,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更要学会分工,这样团队的效率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 感悟四:红军精神代代相传在鲁班红军烈士陵园,我们团队遇到了几位老人,经过沟通,得知几位老人是红军后代,当年鲁班场战役打响时他们有的还是孩子这几位老人每天早晨天微微亮便来到烈士陵园,在这里走一圈之后到烈士碑前鞠躬,每天傍晚仍是在烈士陵园中缅怀革命先烈他们向我们讲述了当年鲁班场战役,说及红军,他们的神情焕发着光彩,年近九旬仍然话语激昂 不仅仅是我们,每一位向他们请教红军事迹的人,这些老人都会讲红军故事、颂红军精神,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精神,他们真正地体验和经历到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从艰苦战斗到实现祖国富强的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们心怀感恩之心,我们后代人更应努力做好宣传、弘扬、传承红军精神,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感悟五:勿忘革命老区人民在鲁班、在土城,我们开展了多次体验教育活动,很多活动对象是当地的孩子据我们了解,这里的留守儿童特别多,孩子们的母亲有很多嫌家里穷外出不归,还有很多一家生了好几个孩子,所以这里的孩子们大多缺乏关爱在土城我们进行了义务支教活动,我给当地五十五位孩子上了一节体验教育课在这节课上,带孩子们做了很多别具一格的体验活动,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这里的孩子们渴望知识与关爱三下乡团队应该扎实基层,切切实实把自己文化带到当地,带给这里的人们更多关爱与正能量,义务支教 最感动的是:孩子们跳了一段手语舞《国家》,我含着眼泪看着他们澄澈的眼神,心里好酸,他们渴望外界带来的知识与关爱有幸能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课,这里的孩子们特别听话,懂礼貌,每次见到我都会很亲切地称呼我“汪老师、老师”,问我”明天还去上课吗?”,“什么时候再来?”我有时候也会感到手足无措,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我答应她们以后一定再来多希望能在这里,为她们做一些事,带给她们更多的关爱与正能量当年革命老区人民为了我们牺牲了很多,今日我们在吃饱穿暖的同时,更不能忘记了老区人民不仅仅是三下乡团队,其他人也应该给老区人民带去实实在在的关爱和温暖,让爱心变成行动。
感悟六:四渡赤水,出奇制胜新中国成立后蒙哥•马利访华,曾问毛泽东同志:“这么多战役中最得意的是哪一场?”毛主席说:“四渡赤水是我一生中最得意之笔三万红军出奇制胜,四渡赤水,摆脱了四十万国民党军,化被动为主动不得不惊叹毛主席的智慧,用兵如神我们曾来到一渡渡口,当年战争所在地,红军们把重型武器扔进了赤水河,轻装上阵,用门板搭在小船上,飞机狂轰滥炸,红军将士仍是跑过了河1935年赤水河水面宽度200米,如今最窄河面只有20多米可见保护长征路遗址也是今日一个重要的话题 感悟七:徒步青杠坡,穿上红军服装心潮澎湃青杠坡战役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核心、三任主席、一任总理、五任国防部长、八位元帅、一百多位将军,当时全部集中在这里激战换上戎装,昔日若是投身军旅,必为祖国建设献上自己的青春热血,为了共同理想而奋斗! 感悟八:遵义会议,伟大转折重走长征路,重温历史,认清历史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班子在博物馆里,听了讲解员的讲解,才知道遵义会议毛主席没有真正获得军事指挥权,直到后来的苟坝会议后,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才被肯定,四渡赤水后更加稳固。
重走长征路心得感悟篇3 遵义之行,行走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里,行走在革命先烈的滚滚热血里,行走在真理激荡精神耸峙的天地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先辈足下的不止有万山千山,还有敌人的枪林弹雨,还有前途不定的彷徨苦痛 先辈勠力同心,筚路蓝缕,以真理为路,以信仰为桥,以双足为刀斧,以血肉为利剑,在中华大地上行走出了人类战争史的奇迹,行走出了革命火种传承延绵的伟大道路,行走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脱胎换骨的磨练之路,行走出了共产党人和革命者斗天斗地挑战人类极限的战斗精神和无畏精神,也行走出了一座让子孙后代魂牵梦绕苦苦追随的长征精神之丰碑 遥想先辈风姿,追寻长征精神,我们当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新时代的新的创业命题而不懈奋斗,披荆斩棘! 重走长征路心得感悟篇4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伟大长征精神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施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这一路走湿地,翻雪山,淌大河,途径14省,于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会师,标志2万5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回顾历史,我们受益匪浅,展望未来,我们实干建功 新时代,作为一名基层村干部,我们要发扬长征中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精神为民办事实在基层,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老小妇残办他们办事服务,我们要力争做到小事一次办,大事少跑腿 新时代,作为一名基层村干部,我们要发扬长征中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为民解难事在涉及村民土地分权,小孩上学等问题时,要多走访交流,认真梳理问题的关键点,一个个去突破,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体验 重走长征路心得感悟篇5 在四川,三大主力红军转战一年零八个月,途经全省近一半的县区,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在川蜀大地;在四川,红军将士历经重重考验,征服雪山草地,以高于天的革命理想铸就不朽的精神丰碑 这是一段艰苦卓绝的跋涉,也是一段彪炳史册的征程大渡河畔,当年红军昼夜兼程240里、22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匍匐前进,凭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摆脱了敌人围追堵截;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上,红军将士迎着冰雹和风雪,在这座“鸟儿飞不过,凡人不可攀”的雪山上留下脚印;渺无人烟的日干乔大沼泽里,红军用顽强意志挑战人类生存极限……重温那段苦难辉煌的历史,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牺牲奉献的长征精神,令无数人为之震撼动容。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的,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牺牲在雪山上的烈士,高举着一张党证和一块银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里牢记的是党和人民;红军过草地时,传唱着抗日歌曲,即便饥寒交迫,这支队伍依然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就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正是有力诠释这种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不仅支撑着长征取得最终胜利,也在更宽广的时空里,激励一代代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无论是面对地震灾害时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还是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时下足绣花功夫,抑或是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在四川这片红色土地上,薪火相传、永放光芒的长征精神,焕发出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推动治蜀兴川不断迈上新台阶 坐落在四川松潘的红军长征纪念总碑高耸入云,碑顶是一位双手高举的红军战士,一手持枪、一手持花,象征长征的胜利坚定必胜的理想信念、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我们就一定能跨越新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重走长征路心得感悟篇6 在启动仪式当天,我和参赛人员一起围绕“海珠区生物岛”快速行走近3个多小时,行程2万多步由于平时工作长期处于伏案状态,又缺乏锻炼,导致连续快速走时,感到气喘乏力,中途又因疲劳放慢脚步,出现掉队现象,有停下休息的想法,领队发现后,立即给懈怠的我加油打气,给我信心,不断鼓励我继续前行,经过同志们的鼓励和自己的坚持,最终完成了任务 回想起8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革命前辈不畏艰难,勇于牺牲,而我仅仅是快走几小时,便出现乏力气喘,身体疲惫等状况,相比红军的艰难困苦,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中国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诗,是人类战争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重走长征路,重游红色圣地,吃一碗红米饭,喝一碗南瓜汤,早已成为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参观旅游的一大热点虽然我没有机会重走长征路线实地去参观学习,实地感受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但我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陵墓、纪念馆,每天早中晚坚持步行既定数量,保持保量完成任务,当步行到一个遗址点时,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