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下的创新资源研究综述.docx
11页开放式创新下的创新资源研究综述 王泽华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Reference:通过对开放式创新模式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从开放式创新的认知层面总结归纳出了开放式创新概念特征、动机、类型以及行业研究范围以开放式创新资源获取、利用、保护以及资源创新绩效为主线,对现有开放式创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可着眼于开放式创新模式本土化、虚拟团队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资源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商业化影响因素的研究等方面作进一步研究Keys:开放式创新;企业能力;创新绩效;知识产权20 世纪70 年代以前,具有强大研发实力的大型企业认为企业拥有最优秀的人才和资源,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创造出更好的产品或者服务,这种“封闭式创新”模式也确实为企业带来了很高业绩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下,知识的增长和扩散速度越来越迅速,产品的周期也在不断地缩短任何企业都不会拥有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封闭式创新模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自从Chesbrough(2003)正式提出了开放式创新概念以来,国内外大量学者都对此领域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本文首先对开放式创新认知层面的概念、动机、类型及行业研究范围进行概述,进而对此领域的创新资源从资源获取、资源利用、资源扩散及资源创新绩效四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开放式创新认知层面概述1.开放式创新概念、动机、类型Chesbrough(2003)在其出版的《开放式创新:进行技术创新并从中赢利的新规则》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开放式创新认为,组织的边界是透明的、多孔且可渗透的,外部的创意、研发资源等可以进入组织内部来推动组织的内部创新活动;同时,组织内部的创新成果可以穿过组织边界被外部组织商业化开放式创新将商业模式作为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来源商业模式作为价值获取的资源能够使组织保持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Chesbrough(2003)定义了两种类型的开放式创新:内向开放式创新和外向开放式创新内向开放式创新指企业将外部的技术和知识用于内部的研发陈劲和陈钰芬(2009)指出内向开放式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资源获取、制造能力获取以及技术资源获取;Hemes(1993)认为:①当公司内部缺乏内部资源时;②当外部技术水平更高时;③当外部技术知识很容易转化,并且市场障碍很低时,应该考虑运用外部创新资源,从而进行内向开放式创新外向开放式创新指企业不仅依赖内部途径扩展市场,同时寻求外部组织将给定技术商业化Enkel 和Gassman(2008)认为开放式创新可以划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自外而内、耦合、自内而外。
自外而内是组织吸收、重组外部创意和知识,耦合是通过战略联盟、创新网络与外部共同创造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自内而外是将自有的或者外部的技术进行商业化张永成和郝冬冬(2011)研究指出开放式创新可以分成三种核心流程:嵌入式流程、嵌出式流程以及双向复杂流程其中开放式创新聚焦于外化自身知识和创新以便更快速实现比内部商业化更有效的对知识资源的市场化应用Dahlander 和Gann(2010)根据知识流动方向以及是否涉及经济交易,将开放式创新分成四类:内向—整合型(经济交易)、内向—获取型(非经济交易)、外向—授权型(经济交易)、外向释放型(非经济交易)2.开放式创新行业研究范围Yin(1998)认为,新理论必须具有一定的外部有效性,不能局限于仅仅解释理论产生的初始领域,还要能在其他领域得到验证Chesbrough 在提出开放式创新的概念时是基于将IBM、英特尔这样的跨国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但是,Chesbrough 后来对家居装饰、日用消费品等非高新企业的研究发现这些企业是开放式创新的早期采用者研究进一步指出相对于大型企业利用开放式创新以促进研发能力为主,中小企业更加注重利用开放式创新中的商业化途径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王圆圆等(2011)认为成功实施开放式创新的企业遍布各个产业,其中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低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也就是说开放式创新模式已经成为各个产业、行业广泛参与的商业模式,而不仅仅限于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开放式创新可以运用到各个行业,但是从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来说,企业应具有哪些特征才可以更好地实施开放式创新也是应该考虑的关键因素Rigby 和Zook(2002)认为企业应该根据创新力度、资金来源、市场波动性、创新通用性、对渐进式创新的需要等指[来自wwW.L]标来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开放式创新正如葛秋萍(2010)指出的有效实施开放式创新的企业必须具备高全球化、强创新密度、科技融合密切、知识杠杆效应显著、创新通用性大、市场波动性大等条件Gassmann(2006)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和创新者都必须采用开放式创新,如核技术和军工行业是封闭式创新模式,其技术的非扩散性和保护很重要当行业的全球化、技术强度、技术联合、新商业模式、知识优势这五个特性增加时可能更适合开放式创新二、开放式创新资源概述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创新资源内容具体划分为技术资源和商业化资源,因而创新资源的获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也由单项获取变为双向获取甚至向网络化发展。
而企业一切活动的最终落脚点是取得创新绩效,总之,开放式创新的过程就是资源获取、利用、扩散并最终取得创新绩效的过程1.开放式创新与资源获取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必须有创新资源的支持,张震宇(2008)提出开放式创新的创新资源的可选择性、流动性和非独占性是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前提葛秋萍(2010)将开放式创新分为创新资源和创新主体本身,其中创新资源包括技术、信息、知识、资金等由创新主体所带来的有形或无形资源,创新主体本身包括全体员工、用户、供应商、经销商、竞争对手、大学和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咨询公司等可以提供创新资源的实体陈劲(2009)将开放式创新资源概括为企业员工、领先用户、供应商、技术合作者、知识产权工作者陈钰芬(2009)将创新资源进一步细分为领先用户、主流用户、供应商、竞争者、非相关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技术中介组织、知识产权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和政府在创新资源获取路径的研究中,全利平(2011)指出开放式创新网络组织分为三类:产学研联盟、产业技术联盟、虚拟网络组织产学研联盟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技术供给方产业技术联盟是指以产业技术进步为目标,由产业内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技术创新主体互相联合而形成的一种依靠共同经济利益来维系的技术创新组织。
虚拟网络组织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研发共享平台从而实现信息技术、知识、资源等的共享,最终将不同地域甚至不同行业的研究人员组织起来完成创新目标然而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想真正实现开放,实现虚拟组织的有效运行,强大的技术支持成为关键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开放式创新资源获取提供了支持平台以及技术支持手段,开放式创新理论才有了实践的可能2.开放式创新与资源利用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是否能够有效利用内外部资源最关键因素要取决于企业能力,即企业需要怎样的能力来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Cohen 和Levintha(l 1990)认为吸收能力是资源利用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研究将企业吸收能力定义为企业对外部资源的搜索、获取、消化并最终应用于商业化的能力我国学者仝允桓等(2010)对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吸收能力进行了拓展,指出开放式创新的吸收能力要能够体现动态性和主动性;反映创新知识的多样性;知识与网络关系超越二元性;反应创新中的多样知识、多样主体形成的多路径特点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与深入,从而形成了价值网络资源正式镶嵌在网络之中,并基于组织间的网络关系而发挥作用组织外部资源种类数目的总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高良谋等(2010)基于开放度的困境提出了网络战略能力,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网络搜索与识别、网络定位与网络更新。
基于冲突的困境提出了网络过程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搜寻、识别、整合外部资源的由外向内的能力,将技术、知识、资源释放出去的由内向外的能力,通过与互补组织结成联盟的双向能力;基于资源分布的困境提出了网络知识能力,这种能力通过衡量不同资源,资源网络节点的知识状态,从而建立流畅的资源流动渠道与资源转移途径,最终实现资源均衡分布;基[来自www.lw5u.Com]于共同创造的困境提出了网络关系能力,这种能力是组织处理与其他网络成员的之间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由于共同创造而出现的产权、机会主义、协调等方面问题的网络能力3.开放式创新与资源扩散在封闭式创新中的“此地销售”强调企业对创新知识的控制,以实现技术的保密、独享和垄断,从而导致大量的资源被闲置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不可用资源、可利用但不是核心资源、创新成果资源均可以渗透到企业外部即资源扩散,在资源扩散的过程中关键问题是知识产权保护Teece(1986)指出企业是否使用开放式创新主要取决于知识产权如果没有知识产权,模仿者或者快速跟随者将对创新成果商业化,创新企业将没有动机进行再次创新而开放式创新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收入,Chesbrough 认为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第一,技术许可取决于知识产权战略,它定义了知识产权对创新者和任何潜在许可接收方的作用。
第二,创新者必须开发一种与知识产权价值和创新者在价值链中的地位相一致的商业模式因此开放式创新模式下通过许可转让自己的知识产权资产应上升到公司的战略高度Chesbrough(2003)认为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边界更加开放,内外知识的流动与交换更加迅速,企业内外的创新资源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有效的持续创新在这种模式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不仅能防止资源扩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更要能激励创新者的知识分享与知识共创行为葛秋萍(2011)认为,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转移的产权新特性表现在:从自守独享到开放共赢的产权理念的转变,多主体虚关联状态下增大的知识产权度量维度,动态边境困惑下增加的产权不可控风险企业应从联盟选择、契约设计、制度完善等方面入手,在资源扩散的知晓维度、沟通维度、交易维度的不同阶段相应采取不同措施控制和分摊风险唐方成和仝允桓(2007)认为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知识产权的影响因素有开放式创新所处的环境、知识资源利用、关系情境和知识特性,并且分别考察了四个因素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进而提出了探索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商业模式、开发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的工具和手段,培育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4.开放式创新与资源创新绩效检验开放式创新的成功与否,最终的落脚点是企业资源的创新绩效,因此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各种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很有研究价值Laursen 和Salter(2006)首次提出了开放度、开放深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的关系开放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企业的外部资源的种类数目的总量(供应商、用户、其他资源提供者等),开放深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企业对各种资源的利用程度Laursen 和Salter(2006)通过对英国多家制造业的研究指出: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开放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陈劲和陈钰芬(2008)在对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研究中发现:对科技驱动型企业来说,开放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而对经验驱动型的企业来说,开放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陈劲和刘振(2011)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内外部技术资源和战略资源对创新绩效有作用,其中组织内操作技术学习、组织内战术技术学习、组织间操作技术学习及组织间战略学习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作用彭正龙(2011)在实证研究中指出,企业与外部组织的资源共享频率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企业向外部组织的创新资源输出对其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企业从外部的创新资源输入对其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