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声包袱说要.docx
4页相声“包袱”说要 相声是笑的艺术,笑是相声的审美特征相声依靠笑料而生成,又依靠笑料而生存相声抖笑的主要方式是抖包袱抖包袱就是把逗人发笑的各种成分按照情节的线索巧妙地归拢在一起包藏起来,待时机成熟,在情节的关键处,趁受众毫无准备之机,突然抖开,让受众开怀大笑包袱”是相声塑造人物、推动情节、表达主题的重要手段一段相声,不论是什么题材,都是以不同类型的大大小小“包袱”来构成的相声构成“包袱”的手段及致笑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客观事物本身或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不协调是产生笑的主要因素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作为社会的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而是受客观存在的共同规律所制约的例如:人们的思维活动必须遵循形式逻辑;人们的语言必须合乎语法和修辞要求;人们的思想必须随着社会发展前进;人们的行动必须适应所处的客观环境;人们的习惯必须合乎当时当地的风俗人情;人们的处事待人必须合乎公德情理等等反之,如果我们违反了以上这些“必须”,就会成为这样的人:思维活动不合逻辑,成为颠三倒四的人;说话不合语法和修辞要求,成为语无伦次的人;思想落后于社会发展,成为墨守成规的人;行为和所处的客观环境相矛盾,成为事事处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人;理想不符合客观实际,成为奢想和贪婪的人;习惯和当时当地的风俗人情相背离,成为到处碰壁的人;待人处事不通情达理,成为胡搅蛮缠的人,等等。
这样的不协调便发生了带有讽刺意味的笑料不协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我们关心周围的一切,是很容易发现的比如:一个人正在夸耀自己如何勇敢,适值此时,有人进来报告外面发生敌情,他立刻吓得走不动路,这是言与行之间的不协调;一个西服革履的人,捧着一本厚厚的英文读物在看,一个人拿一个写有ABC的药片请他看,他却不认识,这是外表与内在之间的不协调;一个调皮的孩子躲在门后,企图吓唬和他闹着玩的小朋友,结果把他爸爸吓了一跳,这是动机与效果之间的不协调;一个人说着满口的普通话,说着说着,突然冒出一句方言或外语,这是语言形式上的不协调如此等等说明生活中由于不协调而产生的可笑因素是很多的按相声前辈老师的说法,就是在表演相声的过程中,演员要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一样一样地往一个铺开的包袱皮里装东西,系好,到一定的时候,再突然把包袱皮打开,使观众一下子看清了包袱皮里装的东西,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观众自然地发出了笑声,这就是包袱例如《垫话》:甲爱走东的不走西,爱吃萝卜的不吃梨,爱打扑克的不下棋,爱踢球的不钓鱼乙爱好不同甲有爱吃咸的、爱吃淡的、有爱吃汽水下挂面的又如《踢球》:甲牛科长长的胖,胖的出奇乙怎么个胖法?甲胖的俩手摸不着肚脐眼,上厕所还得我给系裤腰带。
乙是呀?甲我还不敢使劲!乙怎么啦?甲怕放炮喽!如《踢球》:甲张秘书,借钱归哪位处长批?乙他怎么说的?甲张秘书说话有点小毛病!乙什么毛病?甲喀巴,借……借……借钱归陈……陈……陈处长批一个包袱)乙陈处长在哪儿?甲陈处长在……上……上乙在楼上哪?甲在上海哪!(又一个包袱)乙上海哪!什么时候回来?甲今……今儿……今天几号?乙二号甲二号,他……他六……六乙六号回来?甲六月份回来又一个包袱)正如杨振华、金炳昶所说:“包袱儿产生于‘出乎意料之外与合乎情理之中’的对立统一之中不‘出乎意料之外’就缺乏可笑的因素;不‘合乎情理之中’就会使人感到荒诞无稽,毫无意义,也就不能为表现主题服务所以在写相声时,要注意组织包袱的规律在写作和表演的过程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包袱系在情理之中,求巧妙于不露;埋在情节之间,求推波于暗动;抖在情结之处,求爆笑于突然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