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鸭病诊断与防治.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404348012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9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 鸭瘟鸭瘟又称为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鹅、天鹅等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的大敌[病 原] 该病病原为鸭瘟病毒〔即鸭疱疹病毒I型〕,系疱疹病毒科成员,有囊膜,病毒粒子直径大多为90~160nm,无血凝活性,目前只有一种血清型流行病学特点1、易感鸭 各品种鸭都能感染发病,但以绍鸭、番鸭、绵鸭、麻鸭及其杂交鸭等更为易感,而北京鸭、半番鸭〔骡鸭〕和樱桃谷鸭等易感性较差2、发病日龄 不同日龄鸭均可感染发病,但以舍饲或圈养为主的1月龄内的雏鸭少见大批发病死亡在鸭瘟流行时,成年鸭发病和死亡较为严重3、发病率与病死率 该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很高,有时高达100%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夏之交、秋冬之交运销旺季时发病较多[临床病症]病鸭流泪,眼结膜充血水肿,有的外翻;眼睑周围羽毛湿润呈湿圈,严重者上下眼睑粘连局部病鸭头部皮下水肿使得头部肿大,故有“大头瘟〞或“肿头瘟〞之俗称倒提病鸭或病死鸭时可见从口腔或鼻腔流出黄色或褐色液体大多数病鸭表现严重下痢,排灰白色或绿色水样稀粪[剖检病变] 病死鸭皮肤、心冠脂肪及心肌外膜、肝脏、肠道淋巴集结、腺胃及食道交界处、喉头及食道粘膜、盲肠、直肠后段及泄殖腔粘膜、肌胃角质下层、气管、肺、肾、卵黄蒂、胰腺、法氏囊和气管粘膜等出血。

      肝脏外表有大小不一的不规格的白色或红白色坏死点或坏死灶,而有的白色坏死灶中心为红色出血点在脾脏也见类似坏死点病程稍长的病例在喉头、食道和泄殖腔等处粘膜可见不规那么、条纹样的灰黄色或黄色粗糙假膜,剥离假膜后见出血点、出血斑或溃疡灶[诊 断]1、临床诊断 根据该病典型的临床病症与剖检病变,一般较易做出初诊 2、实验室诊断 方法有病毒的别离鉴定、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荧光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响〔PCR〕等3、类症鉴别〔1〕鸭瘟与鸭霍乱 可根据鸭霍乱无鸭瘟特性临床病症与病变、发病率及病死率比鸭瘟低、但发病与死亡比鸭瘟快、肝脏外表有大量针尖大小的白色坏死点、脾脏外表多量白色坏死点、心肌和心冠脂肪出血、肠道出血肠内容物呈胶冻样以及可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有效等与鸭瘟加以区别〔2〕鸭瘟与种鸭坏死性肠炎 顾名思义,种鸭坏死性肠炎主要发生于种鸭,肉用鸭罕见发生,发病率和病死率较低,其剖检病主要见于肠道,空肠和回肠扩张、内容物呈血样、粘膜外表覆盖有一层黄色或黄白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以抗菌药物治疗有效,可根据这些特点与鸭瘟相区别[防治措施]1、预防 关于鸭瘟的预防,除不从疫区引进鸭、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外,最重要得一点就是做好鸭瘟疫苗的免疫接种。

      对于肉用鸭,于7日龄左右首免,20~25日龄时二免,而种用鸭或蛋用鸭,于7~10日龄、20~25日龄、开产前两周左右分别免疫后需要每隔5~6个月再免2、控制 一旦发生鸭瘟,除采取严格封锁措施、进行隔离消毒、深埋病死鸭等外,应尽快注射鸭瘟高免血清或紧急接种,同时投放广谱抗菌药物以免并发或继发细菌感染3、紧急接种后1-3天内,患病死亡数会增加,4天后,死亡数会迅速减少4、 中药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氟苯尼考溶液 控制继发感染 二、鸭病毒性肝炎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病 员】 本病的病原为鸭肝性病毒,属小RNA病毒科成员已报道鸭肝炎病毒有1、2、3三个血清型,而国内外所报道的雏鸭病毒性肝炎绝大多数是由1型肝炎病毒引起,另外还可能存在1型肝炎病毒变异株在英格兰曾有过2型雏鸭肝炎病毒的报道,但经过实验可能为星状病毒3型肝炎仅在美国有正式报到流行病学特点1、1型鸭肝炎主要发生于雏鸭,临床上以10日龄左右为高发阶段,一旦发病那么可在鸭群中迅速传播,死亡率20%~60%不等,个别鸭群可高达90%左右人工感染潜伏期短至24小时左右,死亡多集中发生在24~96小时。

      2、2型鸭肝炎仅在英国有散发,而且自1980年代中期以后未再发生3、3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稍低,临床上死亡率往往不超过30%,人工感染的死亡率更低[临床病症]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上表现为病程短、发病急、死亡快等特点,临床上往往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雏鸭死亡感染雏鸭首先表现为精神沉郁,行动缓慢,跟不上群,然后出现蹲伏或侧卧,随后出现阵发性抽搐大局部雏鸭在出现抽搐后数分钟或几小时内死亡,死亡鸭多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病变]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外表有出血点和出血斑,严重时刷状出血肾脏轻度肿大、出血[诊 断] 1、临床诊断 根据该病的主要临床病症和病理变化特征——发病急、死亡快、死亡时间集中以及肝脏有明显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等即可做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1)病毒的别离鉴定 取病死鸭肝脏等病料经过无菌处理后经尿囊腔接种9~12日龄无母源抗体鸭胚或鸡胚,经过3~5次传代后可稳定地致死胚,并可进一步采用血清中的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等鉴定病毒〔2〕动物接种 取1~7日龄无母源抗体的易感雏鸭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经皮下注射1~2ml鸭肝炎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24小时后,两组同时接种经过无菌处理的病料悬液或别离到的病毒,注射抗体组80%~100%存活,而未免疫组80%~100%发病死亡。

      应注意的是从自然感染病鸭别离到的鸭肝炎病毒在回归试验时往往致病率较低,甚至不发病3、类证鉴别 临床上对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应注意与以下两种病相区别:〔1〕雏鸭煤气〔一氧化碳〕中毒 多发生于雏鸭舍烧煤取暖而透风措施不良,而且多发于晚间主要表现雏鸭大批量死亡,离取暖炉越近死亡越多,剖检死亡鸭可见血液凝固不良、鲜红〔2〕急性药物中毒 养鸭生产中偶尔可出现用药不当或用药量严重超标导致大批雏鸭急性药物中毒死亡药物中毒病例的肝脏一般不出现明显的出血点和出血斑,可能表现为肝脏淤血,肠粘膜充血和出血需要进行回忆性调查和饲养比照实验加以验证[防治措施]1、主动免疫 对于无母源抗体〔即种鸭在开产前未接种疫苗〕的雏鸭,在1~3日龄用鸭肝炎弱毒疫苗进行免疫1次〔滴口、饮水〕,可有效地防止本病的发生2、被动免疫 〔1〕、免疫种鸭 种鸭在开产前间隔15天左右接种两次鸭肝炎疫苗,之后隔3~4个月加强免疫1次,可以保证雏鸭具有较高的母源抗体,获得较好的保护,但是对于病毒污染比拟严重的鸭场,10日龄以后的雏鸭仍有局部可能被感染,应考虑避开母源抗体的顶峰期加强免疫或注射高免卵黄或血清或用沈氏一见喜1-1.2ml注射预防〔2〕茵栀解毒颗粒三、雏番鸭细小病毒病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又称为雏番鸭“三周病〞〔现不仅三周〕,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专一侵害雏番鸭,以喘气和腹泻为主要病症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病 原] 该病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呈球形,无囊膜,直径为20~24nm,无血凝活性[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 仅有雏番鸭对该病易感,其他禽类均不感染发病2、易感日龄 三周龄内的雏番鸭多见发病,但临诊中以7~18日龄的雏番鸭发病更为常见3、发病率、病死率 感染该病的三周龄内雏番鸭群其发病率一般为25%~65%,而病死率多为20%~47%,且随着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及病死率也随之下降,病愈鸭大多成为僵鸭,该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发病较多[临床病症] 患该病的病雏番鸭主要表现为喘气〔张口呼吸〕、腹泻〔排绿色或白色稀粪、并常粘附于肛周羽毛〕和软脚〔多蹲伏、不愿活动〕[剖检病变]1胰脏 外表有大量的白色坏死点或出血2肠道 肠道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尤其以十二指肠和直肠后段粘膜为甚3胆囊 膨胀,充满胆汁[诊 断]1.临床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鸭表现出的临床病症及病死鸭的剖检病变特点,较易做出诊断2.实验室诊断 迄今,已建立了琼脂扩散试验、血清中和试验、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乳胶凝集试验等用于该病的检测,其中以乳胶凝集最为实用,该方法操作简便、敏感特异、检测速度快。

      3.类症鉴别 〔1〕本病与雏番鸭小鹅瘟的区别 雏番鸭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3~25日龄雏番鸭和雏鹅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更高,甚至有时病死率高达95%以上;临床病症以扭颈、抽搐和水样腹泻为主要特征,一般不表现呼吸困难;而特征性的剖检病变为肠道粘膜出血、坏死、脱落和肠道内形成腊肠样栓子堵塞肠道,肠壁变薄等〔2〕本病与鸭出血症的区别 鸭出血症是由鸭疱疹病毒Ⅱ型引起各日龄、各品种鸭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在雏番鸭发生“三周病〞且胰脏外表出血;无白色坏死点时极易与鸭出血症相混淆,此时可根据鸭出血症病〔死〕鸭还有肠道〔十二指肠、小肠和盲肠〕明显出血和肝脏、脾脏及肾脏出血或淤血等病变与本病区分开[防治方案]1.预防措施(1)免疫种番鸭 在有本病流行的地区应用雏番鸭细小病毒疫苗免疫种番鸭是预防本病的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种番鸭于开产前1个月左右皮下或肌肉注射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开产前10~15天以油佐剂疫苗再次免疫,二免后15天至4个月内种番鸭所产蛋孵出的雏番鸭在10日龄内一般能抵抗自然免疫,但在10~12日龄时仍应注射雏番鸭“三周病〞高免蛋黄抗体。

      〔2〕免疫雏番鸭 对未免疫雏番鸭细小病毒疫苗的种番鸭所产蛋孵出的雏番鸭,于出壳后1天内以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即可2.治疗 经诊断为“三周病〞的雏番鸭样,应尽快注射雏番鸭“三周病〞高免蛋黄抗体〔或高免血清,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四、小鹅瘟雏番鸭小鹅瘟是侵害雏番鸭又一特定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传播快、死亡率高、剧烈下痢、纤维素性肠炎、小肠中断和〔或〕后段内形成腊肠样栓子为特征[病 原] 本病病原为鹅细小病毒,直径20~25nm,无囊膜,该病毒无血凝活性,但能凝集黄牛精子,目前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流行病学特点1.易感动物 在自然条件下只有雏番鸭和雏鹅发生本病,其它禽类和哺乳动物不发病2.易感日龄 本病多发于5~25日龄的雏番鸭,随着日龄的增长,易感性降低,但1月龄以上番鸭也有发病,而成年番鸭不发病3.发病率和死亡率20日龄内雏番鸭发病时死亡率常高达70%~95%,发病日龄愈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而20日龄以上的雏番鸭发病时,死亡率一般不超过60%,本病多发于冬季和早春季节[临床病症] 易感雏番鸭的临床病症随日龄的变化而不同,10日龄的雏番鸭发病后迅速出现厌食、腹泻、衰竭,突然倒地抽搐后不久而死亡,病程为2~5天。

      而日龄稍大的雏番鸭发病后最初表现厌食,嗉囊空虚,内有混合液体和气体,喙部和蹼表发绀病雏番鸭排出大量黄白色或淡黄绿色水样稀粪有的番鸭场,20~45日龄段的番鸭有时发生喙变短,软脚,腹泻,低死亡率为特征的疾病,有人认为是雏番鸭感染小鹅瘟的一种病型[剖检变化] 本病的病变主要在消化道,肠道病变较为明显肌胃和腺胃粘膜出血,交界处粘膜溃疡、糜烂,腺胃角质层糜烂脱落;肠道〔尤其十二指肠〕粘膜出血;肠道外观肿胀,特别是小肠的中、后段整片肠粘膜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性栓子或假膜,包裹在肠内容物外表,状如腊肠,质地坚硬,堵塞肠腔;有时肠管外壁见环状细纹,外观似蚯蚓样,肠腔内积有脱落的肠粘膜碎片或粘稠内容物,肠壁变薄,内壁光滑,呈淡红色或苍白色[临床诊断] 根据本病流行病学、临床病症和特征性的消化道病变,一般可做出初步诊断实验室诊断〔1〕病毒的别离鉴定 无菌采集病死番鸭的肝、脾磨碎,以灭菌生理盐水制成悬液,离心吸取上清液经尿囊腔接种11~13日龄鹅胚或番鸭胚如为本病,一般于5~7天后禽胚死亡,同时吸取胚液经无菌检查证明无菌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