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我国彩瓷艺术的形成与发展.docx
5页浅谈我国彩瓷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万 行中国彩瓷是中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早在3 0 0 0 年前的商代, 我国就开始生产瓷器, 最初生产的瓷器呈青色,称之为“青瓷”,以后逐渐生产白瓷白瓷在隋代烧制已有一定的水平白瓷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件大事,它是后来各种瓷器的基础,没有白瓷就不会有后来五彩纷呈、百色争艳的青花、釉里红、古彩、斗彩、粉彩等各种彩瓷彩瓷的发明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制瓷技术在青瓷的基础上又有一个新的突破和提高,它摆脱了单色釉的束缚,开创了瓷器多彩的新篇章彩瓷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晋前后青瓷点彩1983年在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长岗村出土的三国吴末大型墓葬中的“青釉釉下褐彩贴花盖罐”是目前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彩瓷器,说明了当时我们的祖先已懂得对天然矿石的认识和利用,以及掌握了成熟的瓷器烧制技术六朝时期, 我国南北方制瓷业发展极不平衡, 南方较安定, 以今浙江境内的越窑为中心, 在江苏、江西、湖南、四川、福建等地区, 纷纷设窑烧制各具特色的青瓷, 出现了瓯窑、婺州窑、均山窑、洪州窑、湘阴窑、磁灶窑等著名瓷[来自Www.L]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青瓷生产体系。
唐代的社会经济非常繁荣,是中国历史上极强盛时期,文化艺术随之得到发展,就制瓷业来说是唐朝的一项发达的手工业,由于当时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各地兴起了很多造瓷窑场,大量生产民间用瓷, 从而使唐代的瓷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 2 0 0 ℃ , 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 0 % 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宋代是我国彩瓷器蓬勃发展的时期, 各地新兴瓷窑大量涌现,南北名窑辈出一些瓷窑以某一名窑为代表,生产同一釉色、造型及装饰的彩瓷器,形成瓷窑体系宋磁州窑为了达到粗瓷细作的目的,往往在胎上施一层化妆土,然后以含铁丰富的“斑花石”为颜料,绘出各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花纹图案,烧制出白地黑花这一独特产品供民间使用磁州窑的彩瓷器装饰颇具特色,且种类丰富多彩,达50多种其中釉下彩绘以白釉釉下黑花、白釉地黑彩划花、绿釉黑彩及孔雀绿黑彩最具特色南宋吉州窑釉下褐彩瓷是在继承北宋磁州窑的釉下黑彩瓷器的基础上,创烧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特别是首先采用的回纹、卷草纹、海涛纹等装饰纹样,直接为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所继承元代彩瓷发展中最负盛名的是江西景德镇烧制的釉下青花瓷器,它色泽淡雅明快,纹饰雅俗共赏。
青花是以天然的钴矿为色料绘于瓷胎表面,施以透明釉后,经高温烧成白地蓝花瓷器青花虽是一种单色釉下彩,但由于当时使用的波斯青花料是一种含铁钴较高的青料,绘画时线条微晕,自然流畅,其浓郁的色调与莹洁细腻的白釉巧妙结合,加之浓淡不一的青料彩绘于同一器物之上,产生深浅不一,浓淡有致的呈色效果,又有“料分五色”之称,颇有水墨画的特点,艺术价值极高元代的另一成就,就是景德镇还创烧出著名的釉里红瓷器釉里红瓷器是用含铜颜料在白瓷胎体上绘画,施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白地红花或红地白花的釉下彩瓷器它与青花相结合,创烧了青花釉里红新品种明代是我国彩瓷的大发展时期元代景德镇烧制成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在明代有了新的发展当时的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技术条件,御窑厂的建立,官民窑并举,故有“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之说,大大促进彩瓷业的突飞猛进,成了明清两代的主流明洪武时期是元瓷向明瓷发展的过渡阶段,洪武时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从造型到纹饰都带有元瓷的风格永乐、宣德时的青花瓷器完全摆脱元瓷的影响, 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随之而起的是“宣德五彩”,它是釉下青花和多种釉上彩相结合的新工艺。
五彩瓷发展到明代嘉靖[来自www.LW5u.coM]、万历之际,可谓盛极一时,一方面官窑生产规模巨大,另一方面“官民竞市”的现象很突出,达到明代彩瓷生产的高峰,导致传世彩瓷数量蔚然可观清代彩瓷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断创新,工艺精益求精,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超过了以往各个时代,达到了我国彩瓷艺术的最高峰清代五彩瓷器,以康熙时烧制的最负盛名,它最突出的成就是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开始突破了明代单一釉下青花和釉上诸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这样不但增加了釉上彩的颜色种类,而且是蓝彩的使用后,采取了青花五彩的釉下青花,直接在釉上用蓝彩彩绘,随心所欲,方便灵活康熙五彩还突破了元、明两代在釉上描金的单一手法,把金彩引入五彩中,不仅增添了纹饰的美感,而且使器物雍容华贵,富丽堂皇雍正时粉彩盛行,五彩仅作为仿古之作,因此又称“古彩”至雍正时期,受珐琅彩瓷影响和启发,又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参照珐琅彩瓷的制作工艺,创制出新的釉上彩——粉彩其制作工艺是在白瓷上勾勒出纹样图案轮廓,在轮廓内先用含有氧化硅、氧化砷、氧化铅的“玻璃白”打底,然后按所需颜色在上面渲染,再二次入窑烧烤而成因此,粉彩瓷器的纹饰比五彩瓷器生动逼真,以其淡雅柔丽的风格著称于世。
至乾隆年间粉彩瓷器发展较快,器型明显增多,入画题材广泛,产量大增当时的粉彩瓷器多数是在经过精心挑选的细白瓷上进行彩绘除白地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如珊瑚红地、酱地、淡绿地、墨地等,还把粉彩工艺运用到斗彩工艺中,创烧了“粉彩斗彩”素三彩也是清代彩瓷的主要品种之一,它是在明代成化、正德素三彩瓷器上发展起来的,其色彩以黄、绿、紫为多见,并增加了釉上蓝彩,其工艺主要是在素胎上先刻划花纹,施白釉高温烧成后,再施各种釉上低温色釉烧成,此种釉下刻花与釉上彩绘结合的装饰,是素三彩中的精品,此外还有白釉瓷器上涂米黄、绿、紫、黑等多种低温白釉为地的三彩瓷器总之,清代是我国彩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它给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闪烁着永远不会磨灭的光芒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