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云南的歌会22.docx
8页《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第一篇课文,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唱歌情景,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云南民风民俗,还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感悟生命的真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歌会的方式和内容的不同,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特点2、感悟、品味文章精妙的文笔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反复诵读、分析揣摩,品味文章极具特色的语言2、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追求幸福人生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对文章精妙的语言的品读,引导学生去感受云南歌会所蕴含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感受作家对人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 视频欣赏,课前铺垫 课前播放两分钟左右的云南民族风情观光片,为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帮助同学们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二、 导入新课,走近歌会七彩云南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彼此的爱慕,以歌唱激发劳动热情,以歌唱表达喜怒哀乐,甚至用歌唱记录历史,传授知识……云南的儿女就是这样爱唱歌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沈从文,走入神秘而美丽的云南,在他的朴素而淡雅的文字中领略云南歌会的无穷魅力三、 检查预习,初识歌会1、出示重点生字:譬喻 迤西 酬和 熹微 蹲踞 龙吟凤哕 即物起兴学生一条龙注音释义,老师个别强调2、教师提问:本文写了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方式和内容都不相同,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速读课文,一句话概括三种场合的民歌演唱教师提示学生用更简练的语言概括比如:“松树林子和灌木丛”通常长在哪里?(山野)云南的人们在山野以什么形式唱歌?(对歌)同学们能不能用“地点+方式”的方法把以下两种场合的歌唱概括成小标题板书: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在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的基础上,着重体味“对”、“漫”、“传”字的理解,并在课文中找出依据。
对”,有对抗赛的意味,青年男女在山野对歌,比的是才情,赛的是智慧漫”,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赶马女孩在山路漫歌,抒发的是心情,展现的自由自在的天性传”,是传递,是传承男女老幼在山寨传歌,传递的是热情,传承的是文化3、教师展示典型的云南民歌片段:《猜调》,教师简单唱几句,并让学生简单跟唱提问:这首好听的云南民歌放在放在哪种场合唱中比较合适,并说说理由如:多数学生会从歌曲的内容和演唱方式总结出放在“山野对歌”合适;个别学生从跟唱的体验中也能感受在传歌的热情4、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云南的歌会有趣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谈初读的感受:如颇具民俗风情,热闹,欢快,是一缕最炫民族风、一幅最美风情画教师小结:云南的歌会,就是一缕最炫民族风、一幅最美风情画同学们用是是诗情画意的语言表达了初识歌会的感受,四、重点研读,品评歌会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歌会,深入课文,品评文字,看看沈从文用优美、细腻的文笔描绘出怎样的歌会?教师提示:学生从文中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语段,可从关键词、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生活体验多角度赏析,并做好笔记;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之后以“这是一场 的歌会”开始课内的品读分享学生品读、讨论并进行课内分享交流。
山野对歌:如:读语段“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这一段,品出这是一场是充满智慧才情的歌会、率真自然的歌会、活泼欢乐的歌会从“生长着黑中透红的枣子脸……”“枣子脸”、“糯米牙”品出了充满乡土气息的歌会;从这一段用了表现色彩的词语:“黑中透红”、白白的,毛蓝布,小银片,葱绿等,品读出这是一场充满充满少数民族风情的歌会;还写出了云南的女人的美丽大方、勤劳质朴品读分享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读,教师范读、学生个读、齐读相结合,在反复诵读,深入文本,挖掘文字中的美,并让学生领会人物描写的方法教师小结:透过同学们对文字的分析,这些云南劳动妇女仿佛向我们款款走来,她们是那样的才情出众、勤劳质朴、美丽大方、开朗活泼板书:人物美)山路漫歌:从“戴胜鸟”和“云雀”的描写中,感受到这是一场灵动有趣的歌会、无拘无束的歌会、自由和谐的歌会教会学生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带领的学生反复诵读,从字里行间品读分析,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提问:这一段写赶马女孩子山路漫歌,但是大篇幅在写自然美景,是不是偏离主题了呢?(美丽自然环境不容忽视,以景衬人,衬托出赶马女孩子歌声的淳朴美)教师小结: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云南歌会产生的诗情土壤。
美好的环境与美丽的少女相映成趣,天人合一板书:自然美)山寨传歌:如:从“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看出人多;从“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看出时间长;从“来会的妇女占多数”看出参会的人特别重视从而得出这是一场壮观热闹的歌会教师点出场面描写;从特写镜头“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过七十的老人,牙齿都掉光了,还那么有热情高涨的唱歌,而且还是歌会的主角不仅自己热情,还传递着热情看出这是一场热情的歌会、薪火相传的歌会教师小结:这种生生不息的热情,就是民歌代代相传的民族原动力大家的品读分享,让我们感受到艺术传承之美板书:艺术美)品读结果:侧重描写了唱歌人,唱歌的环境,唱歌的场面唱歌人:工笔细描间,才情出众、勤劳质朴、开朗活泼、率真自然的唱歌人跃然纸上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云南歌会产生的诗情土壤美好的环境与美丽的少女相映成趣,天人合一场面:壮观的场面令人动容,百十来人,齐声歌唱,唱和相续,连绵不断在这个环节上,品与读交替进行,在品中感受神韵,在读中体会意境逐渐打通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隔膜,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 五、对话作者,感悟歌会师生交流:徜徉在云南的歌会,你是否被这些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风情画卷感染?回顾全文,你认为云南的歌会最大魅力在哪里?老师引导:结合注释,了解作者沈从文。
沈从文,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出生于湘西凤凰县,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早年从事文学创作,写下了唯美、浪漫而具有乡土气息的湘西文学;解放后,从事中国历史文物的研究,这趟赶赴云南,是为了参加云南跑马节,研究马鞍上的花纹,但到了这里,就被丰富多彩的歌会吸引住了,回来后就写了这篇文章本文选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在未选入课文的部分,有这样一句话——“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启发学生从中找出答案师生交流总结: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云南歌会最大的魅力——它是一曲生命的颂歌提问:什么样的人会为生命颂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小结:正是由于云南儿女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以天地为舞台,人人唱、时时唱、处处唱形成了天地同唱的恢宏气势!正是源于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沈从文才始终以“乡下人”的视角审视世界,从民风民俗中挖掘健康、鲜活、自由、优美的生命形态,展现出人类纯朴自然人性美、人情美推荐阅读:沈从文一贯追求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课下,我们可以阅读他的长篇小说《边城》,里面和云南一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有一个和赶马女孩子年龄相仿,天真无邪、率真自然的主人公翠翠,那里有更多这样鲜活生命的影子。
六、对话自己,歌唱生活教师提问: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自由谈收获,谈感想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解答教师小结:你有多久没唱歌了?很久了吧!我们的同学非常真诚地表达了我们今天的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在钢筋水泥构架的城市中,我们多数人都面带疲惫,步履匆匆,而沈从文笔下的这些人这般滋润与鲜活我们要感谢沈从文!是他,让我们停下脚步,去体味乡野间自在优美的生命;是他,让我们回望来路,去拣拾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自然鲜活的基因结课:亲爱的同学们,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让我们灿烂微笑,大声放歌,活出诗意,活出生动鲜活的真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