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 南加州大学商学院演讲 查理芒格.doc
8页人类处世智慧的最基本分支:芒格论投资管理专长 1994 年 4 月 14 日 南加州大学商学院 今天我想和你们开个小玩笑——把选股技术这一主题归纳在处世智慧的分支下,下面我们就来讨论处世智慧——我对这个宽泛的话题很有兴趣,因为在现代教育系统中,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很少,即使有,成效也不是很突出 这次报告我讲遵循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祖母定律(Grandma’s Law) ”——祖母对孙子说:吃完胡萝卜,就给你吃甜点——这就是祖母的智慧 本次演讲中胡萝卜的部分是一门关于处世智慧的基础学科,这事此次报告的好开端毕竟,现代教育的理论就是在你学有专长之前必须接受基础教育我觉得,这个道理就相当于:在你成为一个伟大的选股人之前,必须学习基础知识 好了,为了推荐我时常强调的“补救式处世智慧 ”,我打算从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开始什么是基本的处世智慧?第一个规则是:只靠记忆中分散的事实的积累,并试着反馈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若不把这些事实利用网格状的理论组织起来,就起不到实在的作用 你必须在脑中形成各种各样的模型,把你的生活经历——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这种网格状的模型中排列起来可能你曾注意到,一些学生只试图反馈出脑中记忆过的内容,所以常成为学校或生活中不幸的失败者。
记住:必须用头脑中的网格状模型(Latticework of Models)把自己的经验组织起来 什么是模型?首先,你必须尽量掌握各种模型——如果手边仅有目前正在使用的一两个模型,根据人的心理特征,你将试图拉伸事实来符合你的模型,或者一厢情愿地认为事实跟你的模型非常贴近,这种思维就像脊椎按摩师一样愚蠢 古谚云:“在手握锤子的眼里,每个问题都像一个钉子 ”脊椎按摩师就是这样行医的这种思维方式和做法具有毁灭性,因此,你们的头脑中必须形成多种模式 模型产生于各种学科——因为生活的智慧并不局限于某一学术领域,这也是从世俗角度看那些诗歌教授行事略显笨拙的缘故,他们头脑中缺乏大量的模型,所以掌握多重学科和领域的模型至关重要 你兴许会感慨说:“天!这也太难了 ”令人欣慰的是,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因为 90%或 80%的重要模型就能让你的处世本领增长 90%,而这 80%-90%的模型中,重量级别的更是屈指可数 在成为小学科——比如选股高手之前,我们来探讨一下基础知识中有什么样的模型和技巧值得我们借鉴 ******************************************************************************* 首先是数学,大家必须能够处理数字和数量问题——即基本算术。
除复利(Compound Interest)之外,最有用的模型还包括基础数学知识中的排列与组合(Permutation & Combination) 高中二年级时,我学到了这些知识,今天,在一些好的私立学校,可能从八年级就开始讲授这些内容 这些基础代数知识非常简单,费马和帕斯卡在长达一年的切磋中,基于排列组合方法,研究了一些复杂的概率问题,这些无意中往来的信函结出了智慧的果实 这些都不难掌握,难得是能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运用它帕斯卡/费马理论系统与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则相一致,是基本的常识,所以应该掌握这种技巧 许多教育机构——虽然寥寥无几——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哈佛商学院的一年级学生定量实施了一个内容就是学习“决策树理论”,即学着用中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们非常喜欢,他们惊奇地发现,中学的代数知识在生活中发挥了作用 虽然它的作用显著,但我们并不能自然和自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用基本的心理学原因解释,即脑部神经中枢网络历经了生物进化和文化进步的相互作用,安插的并非是帕斯卡/费马的系统,只是粗略的“近似值” 虽然脑子中有帕斯卡/费马系统的元素,但灵活运用起来并不容易 所以,你必须在实用的基础上学习基础数学,然后时不时地在生活中运用它——就如同你想成为一个高尔夫球选手,在挥杆时当然不能采用天生的自然摇摆式(Natural swing) ,而须采用与先天完全不同的摇摆方式,发挥你作为高尔夫选手的全部潜质。
如果不能把这种后天需强化的基础概率知识纳入你的技能系统,你就会像一个凄惨的跛子一样,在这种劣势当然人生比拼中让别人占了先机,处处不讨好 巴菲特肯定是这场比赛中占据先机的一员,他是我多年共事的朋友,思考时能自动运用决策树理论、排列和组合等基础数学知识 ******************************************************************************* 当然,你还必须了解会计学这是实用商业生活的语言,是文明社会有益的帮手据说,它最初是在威尼斯诞生的,当时威尼斯是地中海地区的商业引擎复式记账法同样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会计学并不难掌握但你也必须了解会计学的局限性——会计学是一个起步点,但它仅能反映近似值理解它的局限性并不难,比如说,你大体可以猜出一架喷气式飞机的使用寿命等,虽然能准确地说出折旧率,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具体了解多少 谈起会计学的局限,我想提一下我最喜欢的故事之一,主角是优秀企业家 Carl Braun,他创建了 C. F. Braun 工程公司,主营设计和建立炼油设备——非常棘手的工作Braun 却能按时而又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它的设备效率很高。
这就是他的本事所在 Braun 是一个地道的日耳曼人,有许多怪癖,比方说,他瞄了瞄标准会计学中关于原油精炼设施的实用理论后说了一句:“全市狗屁!” 然后,他把所有的会计师都打发走了,找来自己公司的工程师说:“我们现在自己设计一套会计系统处理流程 ”此后,Braun 的观点被会计学大量采用Braun 的独立特行和杰出才干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他既向我们展现了会计学的重要性,又向我们展现了了解其中不足之处的重要性 ******************************************************************************* 他还有一套规则,从心理学上来说,如果你对增长智慧感兴趣,这一点应该进入你的技能系统——就像排列和组合的基础数学知识一样 Braun 为公司人员的交流制定了一套法则,即“5 个 W”——你们肯定知道这 5 个 W 分别代表什么,谁(who)在做什么(what) 、地点(where)时间(when)和原因(why) Braun 公司的员工写信或者发出指示时必须阐明其中原因(why) ,否则就“可能”被解雇如果犯了两次这样的错误,那就“真的”被解雇了。
或许你会问,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这还要归功于心理学法则如果你的思考基于一系列解释原因的模型进行,得出的答案可能更为清晰同理,如果你想别人阐明原因,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你,也更能充分了解它的重要性,这样执行度会更高即使他们不能理解,也偏向于认可你 如果想增长处世智慧,就必须掌握这一刚性规则——与人交往时,不断询问原因(WHY) 即使内中原因不点就明,聪明的人也能一如既往地遵守这一“why”原则 ***************************************************************************** 世界上什么样的模型最可靠?当然是那些来自于自然科学和工程学领域的模型工程学上的质量管理——至少对你我或者非专业工程师来说,容易理解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以帕斯卡/费马的基础数学理论作为铺垫的 它代价不菲,在你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和时间后,突破的可能性却不大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中学学过的基础数学知识,而戴明带往日本的那一套质量管理的玩意儿,其实就是该理论的具体化 我觉得,大多数人没有必要在统计学上钻研得过于精深比方说,虽然我不能准确地说出高斯分布,但我知道它分布的形状和原理,所以能够粗略地估算。
如果你让我利用高斯分布计算出小数点后十分位,我立即就可以运算出来正如一个打扑克的人,虽然对帕斯卡一无所知,打起牌来却得心应手这样也挺管用但你至少应该像我一样,对高斯的钟形区县(Bell Shaped Curve)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当然,工程学中的后备系统(backup system)是非常实用的观点,工程学的断点(breakpoint)理论和物理学中的临界(critical mass)的知识同样都是行之有效的模型 以上各个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使用价值,而有关成本效益的优化——该死的,只不过是中学基础代数罢了但它们一经行话点缀,就漂亮了许多 **************************************************************************** 下面我们讨论人类智慧的另外一种形式——可靠性略低的微观经济,如果把自由市场或者部分自由市场经济视为某种生态系统,非常有道理这种观点显然已经落伍了,早在达尔文时代,适者生存的理论横空出世后,一些如强盗式的资本家认为他们被赋予了应有的权利——他们想:“我是富有的,所以我也是优秀的上帝还远在天边呢 ” 这种言论激怒了人民群众,而我现在把经济视为生态系统显然是老生常谈,但经济跟生态系统确实有很多的共同点,包括一些结果也是雷同的。
在生态系统中,拥有特殊的一技之长的人在捕获机遇上异常敏捷,就像某些动物在机遇前繁衍下来,同理,专攻商界的人——因为专业化,所以更杰出——经常能找到好的经济学原理——然后遵循此路前进 如果讨论微观经济学,我们必须涉及一下规模优势(advantage of scale)这一概念,在考察一家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时,它的作用至关重要比方说,在全球所有的上学预案中有关规模优势的理论是:在经验曲线下成本的降低在成批量的复杂生产中,受改革和资本主义的鼓励,人们将尝试提高效率它的本质是:你经手的量越多,技法就更精通这是不可估量的优势,与企业的成败兴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从各方面来阐述规模优势——尽管欠缺完整性用几何学来说,如果你建造了一个圆形池,很显然,随着池子越筑越大,表面所需铁的面积和池子的体积均会相应增加,所以,在你进一步扩大尺寸后,单位面积的铁能构成更多的面积 简单的几何学,简单的事实就解释了规模优势,世间的事情大多如此 此外,还可以从电视广告的角度来了解规模优势电视广告风靡之初——即表情丰富的色彩片走进了我们的起居室——拥有无法比拟的魔力,早些时候,我们仅有三个有线电视网,它们的受众面达到 90%。
如果你是宝洁公司,用这种时髦的方式打广告,资金不成问题电视广告成本浩大,但你甩卖了大量的瓶瓶罐罐,财大气粗那些小人物就不成,他们被关在电视广告的大门之外实际上,如果手里没有大量产品,就不要轻易使用电视广告——它的广告效果常常是立竿见影的随着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一些初具规模的知名公司开始搭了一个便车,它们不断地壮大和发展,知道一些公司开始变得臃肿和愚蠢,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经常容易犯这种错误——至少有些人如此 规模优势还和信息竞争优势(informational advantage)相伴相形如果来到一个偏远的地方,看到箭牌口香糖和格洛茨口香糖并排放在一起之前人们知道箭牌口香糖是让人放心的产品,对格洛茨口香糖却一无所知如果一个标价 40 美分,一个 30 美分,我会把一无所知的品牌塞进嘴里吗?况且这是一个非常私人的地方——仅仅为了那恶心的一毛钱?实际上,箭牌受惠于其知名度,就具备了规模优势——也可以称作“信息竞争优势” 规模优势还有心理学的渊源,心理学家称之为“社交证明(social proof) ”我们有意无意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喜欢和行为影响如果大家都蜂拥去买同一个东西,我们就会认为它质量更好,于是亦步亦趋。
这种心理可能是无意或有意的的,有时候我们有意识地作出多了理性分析:“唉,我对这了解不深他们知道的比我多,为什么不跟着做呢?” 这种社交证明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