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第6章:带传动.ppt
49页第六章第六章F概述F带传动的分类与特点FV型带与带轮的结构F带传动的受力分析F带传动的应力分析F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FV型带传动的设计F张紧装置第一节第一节F概述F带传动的分类与特点FV型带与带轮的结构F带传动的受力分析F带传动的应力分析F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FV型带传动的设计F张紧装置机械传动分类及特点机械传动分类及特点机械传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传动效率、单级传动比、传动功率、中心距、传动准确性、无级调速、过载保护、寿命、噪声、价格等等机械传动分类机械传动分类 直接接触传动直接接触传动 有中间机件的传动有中间机件的传动摩擦传动摩擦传动 摩擦轮传动摩擦轮传动 带传动带传动 绳传动绳传动 摩擦无级变速器摩擦无级变速器 摩擦无级变速器摩擦无级变速器啮合传动啮合传动 齿轮传动齿轮传动 链传动链传动 蜗杆传动蜗杆传动 同步带传动同步带传动 螺旋传动螺旋传动 凸轮机构等凸轮机构等带传动的组成带传动的组成p带传动利用中间挠性件将主动轴的运动和动力传给一定距离以外的平行的从动轴。
p带传动一般由主动轮、从动轮和环形传动带组成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带传动的工作原理p静止时,两边拉力相等p传动时,拉力大的一边称为主动边(紧边),拉力小的一边为从动边(松边)p靠带与带轮接触弧间的摩擦力传递运动和动力F1F2Ff12F0F0F0F0第二节第二节F概述F带传动的分类与特点FV型带与带轮的结构F带传动的受力分析F带传动的应力分析F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FV型带传动的设计F张紧装置带传动的类型(带传动的类型(1))按工作原理分类按工作原理分类摩擦传动型带传动安装时带已经被拉紧,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完成传动啮合传动型带传动同步带通过带轮齿与带齿的啮合完成传动带传动的类型(带传动的类型(2))按带截面形状分类按带截面形状分类平带传动:截面为扁平矩形,底面是工作面,可实现多种形式的传动V带传动:亦称三角带,截面为等腰梯形,带两侧面是工作面,当量摩擦系数大,承载力大,只用于开口传动多楔带传动:具有平、V带的优点FVFnFnFnFV 带传动的类型(带传动的类型(3))按传动形式分类按传动形式分类开口传动两轴平行,同向回转交叉传动两轴平行,反向回转半交叉传动两轴交错,不能逆转带传动的特点带传动的特点优点®远距离传动®缓冲减振,运转平稳®过载保护®结构简单,精度低,成本低缺点®外廓尺寸和轴上压力大®传动比不固定,效率低®带的寿命短®需要张紧装置®不宜用于高温和易燃场合第三节第三节F概述F带传动的分类与特点FV型带与带轮的结构F带传动的受力分析F带传动的应力分析F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FV型带传动的设计F张紧装置V型带的结构组成型带的结构组成伸张层伸张层( (顶胶顶胶) )压缩层压缩层( (底胶底胶) )强力层强力层( (抗拉体抗拉体) )包布层包布层强力层强力层( (帘布、线绳帘布、线绳) )填充物填充物( (橡胶、帆布橡胶、帆布) )外包层(耐磨耐油胶布)外包层(耐磨耐油胶布)帘布芯帘布芯 线绳芯线绳芯V型带的类型型带的类型普通V带:Y、Z、A、B、C、D、E窄V带:SPZ、SPA、SPB、SPC传递功率较大,允许速度和挠曲次数较高,结构紧凑当带弯曲时→中性层带长不变→截面带楔角φ变化(减小)→带轮轮槽角φ0<40°V型带的截面尺寸型带的截面尺寸V带在规定的张紧力下,位于带轮基准直径上的周线长度,即V带的公称长度基准直径dd与V带节面对应的带轮的直径基准长度Ld教材教材p137表表4-1V带轮的结构带轮的结构结构组成轮缘-安装带轮辐-联接轮缘与轮毂轮毂-安装轴轮缘轮辐轮毂基本结构型式实心式实心式 腹板式腹板式椭圆辐式椭圆辐式孔板式孔板式V带轮的设计要求与材料带轮的设计要求与材料l质量小、工艺性好、质量分布均匀、内应力小、高速,静动平衡l工作面应精细加工V带轮设计要求V带轮材料l灰铸铁HT150、HT200-常用l铸钢、焊接(钢板)-高速l铸铝、塑料-小功率第四节第四节F概述F带传动的分类与特点FV型带与带轮的结构F带传动的受力分析F带传动的应力分析F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FV型带传动的设计F张紧装置带的受力分析带的受力分析静止状态工作状态紧边拉力增加:F0→F1(紧边拉力)松边拉力减少:F0→F2(松边拉力)F1>F212F0F0F0F0两边拉力相等:F0(张紧力或初拉力)F1F2Ff12绕进主动轮的一边为紧边绕出从动轮的一边为紧边绕出主动轮的一边为松边绕进从动轮的一边为松边带的有效圆周力带的有效圆周力F1F212考虑带为弹性体,紧边拉力增加导致紧边拉长Δ1松边拉力减小导致松边缩短Δ2假定带的总长度不变F F1 1--F F0 0==F F0 0--F F2 2F F1 1++F F2 2==2 2F F0 0Ff取主动轮上的带分析F F1 1r r=(=(F F2 2++F Ff f))r rF F1 1--F F2 2==F Ff f有效圆周力FΔ1 1==Δ2 2根据胡克定律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主动轮作用于带上的摩擦力的方向与轮圆周速度方向一致带作用于从动轮上的摩擦力的方向与带运动方向一致紧边拉力与松边拉力的关系紧边拉力与松边拉力的关系欧拉公式欧拉公式dFNdldαF+dFFdα/2dα/2F2F1fdFN最大有效圆周力最大有效圆周力F F1 1++F F2 2==2 2F F0 0F F1 1--F F2 2==F Ff fF F1 1==F F0 0++F Ff f/2/2F F2 2==F F0 0 - -F Ff f/2/2FF0 0↑→↑→FFmaxmax↑↑,,压紧力越大摩擦力越大,过大会加剧带的磨损α↑→α↑→FFmaxmax↑↑,,包角α越大,带与带轮接触弧越长,总摩擦力越大μ↑ →↑ →FFmaxmax↑↑问题:带传动的松边在上还是在下好?带传动的功率带传动的功率P = Fv / 1000 (kw)带速一定时,功率与有效圆周力成正比带传动Ff有限,P=Ffv有限,要提高P可增大v,故宜将带传动布置在高速级问题:带传动适合于高速级还是低速级?第五节第五节F概述F带传动的分类与特点FV型带与带轮的结构F带传动的受力分析F带传动的应力分析F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FV型带传动的设计F张紧装置带传动工作时的应力及其分布带传动工作时的应力及其分布由紧边和松边拉力产生的拉应力σσ1 1==F F1 1/A/A,,σσ2 2==F F2 2/A/A,,σσ1 1>σ>σ2 2带与轮接触弧处的拉应力自紧边向松边方向递减由带弯曲产生的弯曲应力σσb1b1==2E2Eh h/ /d dd1d1,, σσb2b2==2E2Eh h/ /d dd2d2 仅分布于带与轮接触弧区域d dd1d1< 第六节第六节F概述F带传动的分类与特点FV型带与带轮的结构F带传动的受力分析F带传动的应力分析F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FV型带传动的设计F张紧装置带的弹性滑动(带的弹性滑动(1))定义:由于带的两边弹性变形不等所引起的带与带轮之间的微量相对滑动特点:弹性滑动不可避免 F↑→→ 弹性滑动弹性滑动 ↑→→ 弹性滑动范围弹性滑动范围↑ 后果:(1)带速滞后于主动轮,超前于从动轮→v1> v带带> v2 ,,v1 > v2 (2)带传动传动比不稳定F1F2紧边紧边松边松边弹性滑动率::带的弹性滑动(带的弹性滑动(2))接触弧=静弧+滑动弧包角=静角+滑动角静弧在带绕入带轮的一侧滑动弧在带绕出带轮的一侧打滑打滑l随着有效拉力增大,滑动角也增大l当传递的载荷(实际的圆周力)达到最大有效圆周力时,皮带就会沿轮面全面滑动(即滑动角等于整个包角),此为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之一,打滑l打滑首先发生在小带轮处l打滑可以避免(控制有效拉力、提高最大有效拉力)l打滑可起到过载保护作用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失效形式打滑;带的疲劳损坏设计准则F≤≤F Ffmax;; σmax=σ1+σb1+σc≤[σ]设计依据保证不打滑的条件下,使带具有一定的疲劳强度或寿命单根带允许传递的最大功率单根带允许传递的最大功率不打滑不打滑不疲劳破坏不疲劳破坏平型带平型带V型带型带将上式中的摩擦系数将上式中的摩擦系数μ替换成当量摩擦系数替换成当量摩擦系数μe e,得到,得到单根单根V V型带允许传递的最大功率型带允许传递的最大功率单根带的基本额定功率单根带的基本额定功率P0在特定条件下(平稳载荷、传动比i=1、特定带长),带能传递的功率由带结构及材质决定的实验常数许用应力带轮数(通常取2)带的基准长度指数(普通V带取11.1)带的寿命教材教材p146表表4-3和和p148表表4-5单根带单根带i≠1时传动功率的增量时传动功率的增量ΔP0P0是在特定条件下(平稳载荷、传动比i=1即包角为180o、特定带长)带能传递的功率。 当i≠1时,从动轮直径大于主动轮直径,带绕过从动轮(大带轮)时的弯曲应力小于主动轮(小带轮),因此,传动能力有所提高教材教材p147表表4-4和和p148表表4-6提高带传动工作能力的措施提高带传动工作能力的措施n增大摩擦系数(材料、带速、滑动率)n增大包角(减小传动比、增大中心距、采用张紧装置)n采用新型带传动n采用高强度带材料第七节第七节F概述F带传动的分类与特点FV型带与带轮的结构F带传动的受力分析F带传动的应力分析F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FV型带传动的设计F张紧装置设计内容设计内容传递的名义功率P主动轮转速n1从动轮转速n2或传动比i传动位置要求工况条件、原动机类型等已知条件V带的型号、长度和根数带轮直径和结构传动中心距a验算带速v和包角α计算初拉力和压轴力设计内容设计步骤设计步骤7 7、计算带的根数、计算带的根数 z z2 2、根据、根据n n1 1、、 P Pc c 选择带的型号选择带的型号3 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确定带轮基准直径d dd1d1、、d dd2d21 1、确定计算功率、确定计算功率 P Pc c ==K KA AP P4 4、验算带速、验算带速v v ( (v v==5 5~~25m/s)25m/s)N5 5、确定中心距、确定中心距a a 及带长及带长 L Ld d6 6、验算主动轮的包角、验算主动轮的包角αα1 1Nz z ≥ 7 ≥ 7 ??N NY Y8 8、确定初拉力、确定初拉力 F F0 09 9、计算压轴力、计算压轴力 F FQ Q1010、带轮结构设计、带轮结构设计设计步骤设计步骤2 2、根据、根据n n1 1、、 P Pc c 选择带的型号选择带的型号3 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确定带轮基准直径d dd1d1、、d dd2d21 1、确定计算功率、确定计算功率 P Pc c ==K KA AP P4 4、验算带速、验算带速v v ( (v v==5 5~~25m/s)25m/s)N5 5、确定中心距、确定中心距a a 及带长及带长 L Ld d6 6、验算主动轮的包角、验算主动轮的包角αα1 1NK KA A-教材-教材p150p150表表4-74-7教材教材p150p150图图4-154-15和和p151p151图图4-164-16,并由,并由p137p137表表4-14-1得得截面尺寸截面尺寸设计步骤设计步骤2 2、根据、根据n n1 1、、 P Pc c 选择带的型号选择带的型号3 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确定带轮基准直径d dd1d1、、d dd2d21 1、确定计算功率、确定计算功率 P Pc c ==K KA AP P4 4、验算带速、验算带速v v ( (v v==5 5~~25m/s)25m/s)N5 5、确定中心距、确定中心距a a 及带长及带长 L Ld d6 6、验算主动轮的包角、验算主动轮的包角αα1 1N带轮越小,弯曲应力越大带轮越小,弯曲应力越大小带轮基准直径小带轮基准直径d dd1d1≥d dminmin带轮越大,传动尺寸越大带轮越大,传动尺寸越大大带轮直径大带轮直径d dd2d2=i=id dd1d1带轮基准直径按教材带轮基准直径按教材p152p152表表4-84-8取整取整Y 20 Z 50 SPZ 63A 75 SPA 90B 125 SPB 140C 200 SPC 224D 355E 500dmin设计步骤设计步骤2 2、根据、根据n n1 1、、 P Pc c 选择带的型号选择带的型号3 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确定带轮基准直径d dd1d1、、d dd2d21 1、确定计算功率、确定计算功率 P Pc c ==K KA AP P4 4、验算带速、验算带速v v ( (v v==5 5~~25m/s)25m/s)N5 5、确定中心距、确定中心距a a 及带长及带长 L Ld d6 6、验算主动轮的包角、验算主动轮的包角αα1 1Na a↓→→L L↓→→α1 1 ↓a a↓→→N N↑→↑→t t ↓初算带长初算带长确定基准带长确定基准带长教材教材p138表表4-2确定中心距确定中心距0.55(dd1+dd2) < a0 < 2(dd1+dd2)初算中心距初算中心距设计步骤设计步骤2 2、根据、根据n n1 1、、 P Pc c 选择带的型号选择带的型号3 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确定带轮基准直径d dd1d1、、d dd2d21 1、确定计算功率、确定计算功率 P Pc c ==K KA AP P4 4、验算带速、验算带速v v ( (v v==5 5~~25m/s)25m/s)N5 5、确定中心距、确定中心距a a 及带长及带长 L Ld d6 6、验算主动轮的包角、验算主动轮的包角αα1 1N包角包角↑→↑→摩擦力摩擦力↑→↑→传动能力传动能力↑↑α1≥120o设计步骤设计步骤7 7、计算带的根数、计算带的根数 z z2 2、根据、根据n n1 1、、 P Pc c 选择带的型号选择带的型号3 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确定带轮基准直径d dd1d1、、d dd2d2z z ≥ 7 ≥ 7 ??N NY Y8 8、确定初拉力、确定初拉力 F F0 09 9、计算压轴力、计算压轴力 F FQ Q1010、带轮结构设计、带轮结构设计单根带的许用功率单根带的许用功率[ [P P]=(]=(P P0 0+△+△P P0 0) ) K KααK KL LK K - -包角系数包角系数K KL L- -长度系数长度系数带的根数:带的根数:z z= = P Pc c / [ / [P P] ]ii>>1→1→d dd2d2↑→σ↑→σb2b2↓→↓→承载力承载力↑→↑→传动功率传动功率↑→△↑→△P P0 0 >>0 0设计步骤设计步骤7 7、计算带的根数、计算带的根数 z z2 2、根据、根据n n1 1、、 P Pc c 选择带的型号选择带的型号3 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确定带轮基准直径d dd1d1、、d dd2d2z z ≥7 ≥7 ??N NY Y8 8、确定初拉力、确定初拉力 F F0 09 9、计算压轴力、计算压轴力 F FQ Q1010、带轮结构设计、带轮结构设计第八节第八节F概述概述F带传动的分类与特点带传动的分类与特点FV型带与带轮的结构型带与带轮的结构F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传动的受力分析F带传动的应力分析带传动的应力分析F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FV型带传动的设计型带传动的设计F张紧装置张紧装置调整张紧力的必要性调整张紧力的必要性n没有张紧力就没有带传动没有张紧力就没有带传动n调整张紧力能保证有效拉力调整张紧力能保证有效拉力n安装制造误差、工作后的塑性变形安装制造误差、工作后的塑性变形→→张紧力变化张紧力变化张紧方法与装置张紧方法与装置n调整中心距调整中心距n采用张紧装置采用张紧装置张紧方法与装置张紧方法与装置n调整中心距调整中心距n采用张紧装置采用张紧装置V带传动V带传动:张紧轮设置在:张紧轮设置在松边松边内侧靠大轮内侧靠大轮处处(∵(∵V带只能单V带只能单向弯曲,避免过多减小包角)向弯曲,避免过多减小包角)平带传动平带传动:张紧轮设置在:张紧轮设置在松边松边外侧靠小轮外侧靠小轮处处(∵(∵平带可以双平带可以双向弯曲,应尽量增大包角向弯曲,应尽量增大包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