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成长》读书心得.docx
3页关注人的本质,让教育更有艺术性——读《论人的成长》有感《论人的成长》是心理学人本主义代言人卡尔?罗杰斯的著作,书的内容表达了很多作者对于人本主义的认识和亲身经历,作者慷慨的分享了他的智慧和感悟读这本书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界近三十年来崛起的第三势力,它有整体化的时代发展趋势,它抗衡于第一势力精神分析学派与第二势力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人类认识自己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读了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是“个人中心取向”观点,强调人的正面成长和发展,作者相信每个个体内在都有自我实现的趋势,一种内在的朝向成长和完善的倾向,这可以称之为人的积极一面的本质特性因此,教育中,教师处理学生的问题、和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可以从学生“个人中心取向”的心理活动出发来了解事情的发生原因或者学生的心理活动这本书的内容还涉及到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一些良性规则,具有普遍适用性教师与学生不正是人与人之间接触最典型的例子吗?教育教学中,老师与学生面对面对话,通过谈话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这些方面:一、一致:对学生进行内外一致的接纳和关怀美国心理学界人本主义代言人卡尔?罗杰斯说“如果我以一种带着面具的方式与他人相处,维持一种与内心体验不同的表面的东西,于人于己毫无帮助[1]。
可见,与学生相处和沟通,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真实的一面,从言表中传达出与内心相一致的心理活动,真切地关心学生,使学生吐露心声,或者产生信任情感,从内心喜欢自己我是一个非常爱笑的人,每次学生都喜欢跟我打招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是发自内心地微笑并且对学生做打招呼的手势,而不是敷衍学生的问候,或许是我的言表传达出内心的真切,邻班的几个学生都认识了我,每次见到我都非常激动和热情地和我拥抱,并说我是她的“偶像老师”学生课间喜欢和我聊天,当他们说起自己的比赛获奖时,我都会称赞,并且追问学生比赛过程和他们的感受,我面带微笑时而激动时而惊叹,完全表现出内心为学生自豪的情感我想,这就是一种无形的魅力,散发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成为德育的传播媒介二、真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为诚恳的、自然的,使学生在信任的环境下与老师交流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如果敷衍了事地回答,或者答非所问,都会对孩子造成不信任的心理;相反,如果教师对孩子的问题表现出非常感兴趣的态度并且经过认真思考诚恳的给予回答,会对孩子的疑问有所帮助并形成孩子今后敞开心扉的可能在课堂上或者生活中,不管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教师都应该给学生这样一种认识:老师这样的做法是真的为自己好。
老师会为学生的良好表现而高兴,为学生的调皮而沮丧、生气,无论高兴还是沮丧,一定是教师的真情流露我一直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孩子进行鼓励教学,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会喜出望外,真真切切地表扬和为学生感到高兴我认为这是教学中一种有效的德育方式,增进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觉得老师很关注自己,从而自发产生一种自我向上的和表现自我的欲望偶尔一堂课上,我无意中发现我们班一个安静乖巧的小男孩没有戴着他平时的眼镜,于是我凑近他问:咦?你不戴眼镜啦,能看见黑板吗?就这样简单的问话,居然给了这个孩子莫大的温暖和爱,因为后来我从他妈妈哪里知道,孩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并且觉得老师非常关心自己,非常开心,于是在数学学习方面舒展了自己的实力,从此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一次的成绩都很理想,数学学习一直都非常用心,每次当我和他沟通的时候他都腼腆地笑笑,很温暖我那一次是真的很好奇,一个平时都戴着眼镜的孩子突然不戴眼镜了,他能看见黑板是的字吗?平淡的问话,居然可以对孩子的学习起到巨大的帮助看来,真诚的沟通,诚挚的关爱是教育的催化剂,是教学中德育的体现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以真实的、关怀的、不带批判性的态度去理解和与学生沟通,学生就会发生显著的改变和成长。
同理心是师生进行良好沟通、交往的前提,它能减少师生冲突,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且是师生交流沟通向健康快乐的方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2]三、同理心:教师倾听学生自述后,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首先,倾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倾听时用眼镜注视学生,面带微笑2. 适时地点头表示接纳,注意避免心不在焉的举动3. 主动针对学生的说话内容咨询4. 用自己的话重述一次学生表达的意思尤其是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这种倾听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减少或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会觉得尴尬,面带微笑可以给学生继续说下去的信心,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发问,了解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程度,如果学生表述不清楚,教师可以重述,缓解学生紧张心理如果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那么先听一听学生自己对这件事的认识,然后让内心和言语表达与学生的感受达到高度共鸣,深刻感受和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内心运作机制,感同身受地帮助学生,找准策略解决问题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教师应该设身处地进入学生的立场,细心感受学生的实际需要同理心可以是教师与学生沟通过程中最高境界的安慰艺术。
罗杰斯在他早期的著作里不断强调信任事主本身的能力来促进其个人成长,而且罗杰斯亦指出治疗师只需以真实的、关怀的、不带批判性的态度去理解和与事主沟通,事主就会发生显著的改变和成长同样的道理,如果教师能够以这样的心态对待学生,难道不会有教育奇迹发生吗?最后,我想谈谈自己对教育系统的看法汲取作者的观点,我认为:要努力改变没有意义的教育系统,参与设计一个新系统,从而解放孩子的好奇心,增强其学习的乐趣,这一点契合我们正在研究的“融乐学习”。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