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届高三历史尖子生培优题考点06 中国近代经济(解析版).docx
89页考点06 中国近代经济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以下与之相关评价,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与买办一致B.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因买办的出现得到了推动C.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买办D.帮助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是买办的主要任务【答案】B【解析】近代的买办把西方的工商业运行方式带入中国,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A、C项说法有误,故排除;D项说法错误2.阅读《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茶叶生丝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5年8010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62896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答案】D【解析】通过分析表格可知,从鸦片战争前到1853年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量在不断增加,这说明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中国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B、C项都正确,本题选D3.“道光末年,(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说明( )A.中国茶叶种植技术获重大突破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列强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D.传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已经解体【答案】B【解析】题干指出了湖南平江地区的红茶很出名,许多商人将其运到西方市场销售,结果获取了非常丰厚的利润,以至于改变了当地的农产品种植结构,许多人由种红薯和麻改为种植茶叶这说明了中国的农产品生产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B项A项不合题干主旨C项曲解了题意D项中的“家庭手工业已经解体”在题干中体现不出 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建成了包括北洋海军在内的三支海军,从实力对比上来讲中国相对于日本是占据上风的。
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西方人士判断中国最终取胜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受到较大成效,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洋务运动中虽然对中国军队进行了西式改革,但也局限于部分,并没有对全部军队实现西式改革,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集权制度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虽然能够提高决策效率,但不利于调动全体的积极性,所以集权制度对中国的影响不全是积极的,所以B项错误;当时中国是列强侵略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所以中国不可能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所以D项说法错误5.据清末某官员记述,自1888年漠河金矿创办运行,“时不过二年,骤能如此其盛,若沿边一带,矿务渐次开拓,商务即可渐次腾茂,星罗棋布边境虽虚,何尝不可借开矿招商而实之哉这表明了当时()A.开办漠矿有利于巩固边防 B.官办企业促进了商业繁荣C.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D.鼓励实业的政策成效显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晚清经济史的知识,涉及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信息"边境虽虚……实之哉"可知,开办漠矿有利于巩固边防,故A项正确;漠河金矿是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官督商办性质的民用企业,且从材料中无法得知湏河金矿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因此排除BC两项;D项鼓励实业的政策是清末新政时期实行的,与材料间不符合。
6.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经过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两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路,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采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 )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答案】D【解析】根据题文中“1917-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两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路”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障碍主要是帝国主义,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的时候,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当战争结束,列强卷土重来时,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所以民族独立是前提,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思想解放,故A错误;B是民族工业的特点,C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但与题干信息无关7.在创办洋务过程中,李鸿章曾感叹自己“三十年来日在谣诼之中”,张之洞也说自己“无日不在荆天棘地之中”两人遭受攻击可能是因为他们( )A.违背了封建伦理纲常 B.与顽固派根本立场相悖C.挑战了重义轻利观念 D.对西学的理解过于肤浅【答案】C【解析】洋务派所倡导和学习的仅仅是西方的科学技术而并没有摈弃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纲常,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我们不难知道,无论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同属封建地主阶级在维护清王朝统治这一根本立场上具有高度一致性,故B项错误;洋务派从事近代工业建设,这是在挑战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观,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我们不难知道,尽管身为洋务派的他们对西学的理解确实有些肤浅,但这显然并不是他们频繁遭受顽固派攻击的原因,故D项错误。
8.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C.民族资本家的自身努力 D.洋务企业的诱导【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注意此题是逆向选择题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进程由于鸦片战争的进行而被打破故A错误,含有此项的均可排除故应选A9.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答案】B【解析】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表明洋布的流行严重冲击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日渐解体,故B项正确A项中“彻底”说法绝对化;C项中“全面”夸大了材料中的现象;D项中“开始”说法错误10.下面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下表的解读比较全面的是( )时间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C.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答案】C【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849-1911年,工商杂税收入上升,说明近代企业有所发展,故C正确;B、D包含在C之中;清政府的农业税数额变化不大但比重迅速下降,反映了小农经济逐步解体,而不是开始解体,故A错误。
11.1881年,上海织布局获得了“如在上海本地零星销售,应照中西通例,免完税厘;如由上海迳运内地及分运通商各地,转入内地,应照洋布花色,均在上海新关完一正税,概免内地沿途税厘”的特权这一特权在当时( )A.利于提高国产“洋布”的竞争力B.旨在抵制外国棉布在华倾销C.阻碍了私营棉纺织业的发展D.表明政府加强了对海关控制【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上海织布局是使用近代机器生产国产“洋布”的洋务企业,它的商品在本地销售时免征厘税,在外地销售时“概免内地沿途税厘”,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形成一定的价格优势,提高国产“洋布”的竞争力,因此A正确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这特权的主观目的是促进洋务民用企业的发展,提高国产“洋布”的竞争力,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棉布在华倾销,只是该特权的客观效果,不是主观目的;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给予洋务民用企业减免税厘的特权,并未体现其对私营棉纺织业发展的阻碍;D错误,材料并未表明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控制12.1855年10月6日,上海福利洋行在《北华捷报》登载广告:“大量出售高品质加利福尼亚面粉,每袋五十磅,极便家用,每袋四元另有最高品质火腿和奶酪,高档饼干、咖喱粉以及酱料,切条芒果酱,大量鞋、靴,大小灯罩和烟囱,以及其他各式商品。
材料表明( )A.西洋商品大量涌入上海市场B.民族资本涉业范围十分广泛C.近代广告业由此开始并发展D.国人饮食习惯发生深刻改变【答案】A【解析】从题干可知,上海出售各种外国商品,故选A;题干只体现外国商品的种类多,并未体现民族资本涉业范围广泛,故B错误;C中“开始”没有体现;不能从上海一个洋行的广告就说明国人饮食习惯发生深刻变化,故D错误13.仲伟民在《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一书中认为:(鸦片战争前)与中国人沉迷于鸦片迷雾之中萎靡不振、日趋堕落相反,茶叶成为英国人日常必需消费品,英国人痴迷于茶叶清香、提神的功效一杯甘甜温热的茶可以让人心情舒畅,重新恢复精力在以人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时代,一杯美好的茶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的重要推动力……”这种比较,最能说明的是( )A.中英两国传统文化对各自前途的影响力B.英国工业革命推动力C.中英两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D.中国茶叶出口的起源【答案】C【解析】题干反映了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地位的变化,中国日趋衰落,英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故选C题干没有提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故A错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推动力应该是市场,因为市场进一步扩大使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B错误;题干没有体现中国茶叶出口的起源,故D错误。
14.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骞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 )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D.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答案】D【解析】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即已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故A项错误;清末新政中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是为了自救,并非为了发展民族经济,故B项错误;清末新政并未触动原有的政治体制,故C项错误;由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可知清政府注重社会变革以应对统治危机,故D项正确15.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一方针( )A.有利于经济危机的缓和B.导致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导致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査国民政府统治。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