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7页宝泉岭分局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水稻生产技术规程以叶龄诊断技术为核心,以标准化生产为保证,全面推广水稻 “三化一管”生产技术,即品种优质化、全程机械化、旱育壮秧模式化、突出本田叶 龄诊断技术管理一、品种优质化根据寒地水稻生育日数少、感温性强、主茎叶数少、分蘖节位少、有效分蘖时间 短的品种特性,结合黑龙江省气候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的特点, 按照“调早、调优、调专、调特”的品种选择原则,水稻品种要选择早熟、高产、优 质、抗逆性强,米质达到国标优质米三等以上品种目前黑龙江垦区水稻应用的主要品种:10 叶品种有垦稻 9 号、三江 1 号等,11 叶品种有空育 131、垦鉴稻3 号、10 号、11 号,龙粳12 号、14 号等,12 叶品种有垦 稻 8 号、垦鉴稻 6 号、 7 号等, 13 叶品种有垦稻 10 号等二、全程机械化根据垦区地多人少的特点,充分发挥机械化优势,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实行水稻 生产全程机械化即在水稻生产的播种育苗、移栽管理、整地施肥、收获等各生产环 节全部实行机械化生产三、旱育壮秧模式化(一)旱育秧田规范化育秧田选择要求地势高平、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水源 充足、排灌良好、适当集中、便于生产,秧田内要求井、池、床、路、沟、场、林等 基本设施配套,坚持做好“两秋、三常年”,采用标准钢骨架育秧大棚,推广使用育 秧微喷技术。
二)旱育壮秧模式化运用“增养壮根、提高胚乳转化率、器官同伸”等理论, 按照不同秧苗类型培育出标准秧苗1、壮苗标准机插中苗标准:叶龄3.1—3.5叶,秧龄30—35天,苗高13cm左 右,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3、1、1、8”,即中茎长不超过3mm,第一叶鞘高3cm以 内,1、2叶叶耳间距1cm左右,2、3叶叶耳间距1cm左右,3叶长8cm左右,百株地 上干重3g以上;地下部根数为“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 全叶节根8条,第1叶节根9条待发芽谷盘播量100—110g;人插大苗或钵育苗标 准:叶龄4.1—4.5叶,秧龄35—40天,苗高17cm左右,带1—2个分蘖,地上部茎 叶结构为“3、2.5、1、1、1、11”,即中茎长不超过3 mm,第一叶鞘高2.5cm以内,1、2、3叶的叶耳间距各1cm左右,4叶长11cm左右,百株地上干重4g以上;地下 部根数为“1、 5、 8、 9、 11”,即种子根 1 条,鞘叶节根 5 条,不完全叶节根 8 条, 第1叶节根9条,第2叶节根11条待发人插大苗芽谷盘播量40—50g,钵育苗芽谷 盘播量 60—70g2、置床秋做高床8—10cm,当地气温稳定通过0°C扣上大棚膜提高土温。
置床 时每平方米施用腐熟有机肥8—10Kg、尿素20g、磷酸二铵50g、硫酸钾25g,均匀撒 施并耙入 3—5cm 的置床土层内,摆盘播种前用 1%硫酸水调酸,使土壤 PH 值达到 4.5 一5.5, 5小时后用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1.3g/m2,加水3L进行消毒3、床土配制按 3 份土、 1 份腐熟有机肥均匀混拌过筛,用壮秧剂进行床土调 酸消毒施肥,闷好备用如采用种衣剂包衣的可以不进行床土消毒,只进行施肥,即 摆盘装土后每100 m2苗床可用硫酸铵2Kg、磷酸二铵1.8Kg、硫酸钾1.8Kg混溶于水 中均匀浇于苗床土中4、种子处理晒种:选择晴暖天气晒种2—3 天,结合风筛选进行种子脱芒盐水选种:用比重113的盐水(50Kg水加大粒盐12.5Kg搅拌溶解均匀)选种, 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漂洗1—2 次,洗掉种子表面盐分浸种催芽:(1) 常规消毒浸种:多采用袋装浸种法,每天上下翻倒一次用水温 11—12C 的水 50Kg +10ml 施保克浸种 40Kg 种子,浸泡 6—7 天,消毒后的种子码好堆、浇温 水,积温 85—100C2) 种衣剂消毒浸种:盐水选种后淋去种子表层多余水分,堆放在大棚或室内 10—12h后用种衣剂按照使用说明拌种。
一般情况下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量的2%,即1Kg 种衣剂兑水1.5Kg拌种50Kg,混拌均匀后灌袋或堆放36—48h阴干,待药膜固化后即 可袋装浸种,100kg包衣种子加水100—120Kg浸种3) 集中保温浸种:浸种水层要没过种子20cm以上,浸种温度11—12C,积温 85C,浸种7—8D,浸种箱内上下层、内外层种子温度要保持一致,如果温差较大要 及时翻倒2 次以上4) 浸好种子标准:种子呈半透明状,颖壳表面颜色变深,透过颖壳可看到腹 白和种胚,剥开颖壳种粒易掐断,用手可捻成粉末,没有生芯浸种后捞出可直接进 行催芽5) 催芽:捞出浸好种子,置于30—32C的环境高温破胸,种子露白后在20-25C 室温条件下进行催芽在30—32C的条件下破胸,根、芽露出1mm左右呈“双山”形 为标准,催好芽后在阴凉处晾芽待播5、摆盘播种在置床上浇透底水,在播种前2—3 天摆盘,摆盘要平,相互间要 靠紧,四周用土封严,床土厚度应确保2.5cm左右播种期一般以当地日平均气温稳 定通过5C为开始时期,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机插中苗播种芽种平均100g/盘左右 为宜6、秧田管理按照旱育壮苗模式,以调温、控水为手段,抓住四个关键时期,使秧苗地上、地 下均衡发展,育成标准壮苗。
1、种子根发育期水稻长势诊断 水稻地上部生长鞘叶、不完全叶、1叶露尖,地下部生长种子根 1条,诊断标准 是:鞘叶是否过长,种子根长度越长越好,须根和根毛越多越好,中茎长不超过 3mm2、1 叶期水稻长势诊断地上部生长第一完全叶,地下部生长鞘叶节根5 条诊断标准是:杂草发生情况 决定是否使用除草剂第一叶鞘高 3cm 左右鞘叶节根 5 条,须根、根毛越多越好水稻 1.5 叶期是秧防草的好时机,除草剂选择:安全、高效、广谱、低毒、环保 防治技术:50%杀草丹300—400ml/亩,可以在播种覆土后施药;20%敌稗300—500ml/ 亩在水稻 1.1 叶龄期前施用;水稻叶龄在 1.5—2.5 叶期,根据杂草种类,推荐除草 配方有:10%千金60—80ml/亩或10%千金60ml+48%排草丹160—180ml/亩3、 2 叶期水稻长势诊断地上部长出第二叶, 2、3 叶期长出不完全叶节根诊断标准: 1—2 叶的叶耳间 距1cm,是否有立枯病发生防治技术:土壤消毒,用30%土菌消3—4ml/ m2或3%育 苗灵15—20ml/ m2苗后消毒:水稻叶龄在1.5—2.5叶期,用PH值4.0—4.5酸水, 配合土壤杀菌剂各喷施一次。
4、 3 叶期水稻长势诊断地上部长出 3 叶,地下部不完全叶节根长完诊断标准: 2—3 叶叶耳间距 1cm,2叶长5 cm左右,3叶长8 cm左右5、 插秧前准备3.1—3.5 叶期,进一步调温、控水,加强练苗插前要“三带”,即带药,可用 70%艾美乐6g/100 m2防治潜叶蝇、负泥虫等,带肥,可用磷酸氢二铵肥125—150g/ m2, 带菌,可用生物菌肥促进微生物活性四、本田突出以叶龄诊断为核心的管理(一) 建立轮耕体系要采取1旋2耕或2旋1耕制,耕层要常年保持在15—20cm,充分发挥耕深效应 和干土效应,使得土壤能够释放更多的养分二) 泡田整地 稻田要提早泡田、提早整地,达到平、碎、软、深的标准要求三)基肥施用基肥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 1—1.5 吨,全年氮肥用 量的30—50%做基肥,一般施尿素4—6Kg/亩,磷肥可以全部用做基肥,一般施用磷 酸二铵8—10 Kg/亩,钾肥一般施用全生育期用量的60—70%, —般施用硫酸钾3—5 Kg/亩,施肥要全层施或深层施四)封闭除草插秧前水整地后第一次封闭灭草,选择安全性高、防效好的除草剂主要选用的 药剂有:有机磷类的阿罗津,酰胺类的苯噻草胺,磺酰脲类的乙氧磺隆(太阳星)、 环丙嘧磺隆、灭草松、恶草酮(农思它)、二氯喹啉酸、四唑草胺(拜田净)等。
施 药时期:插前5—7天,用毒土法或甩喷法,水层3—5cm,保水5—7天等水自然渗 降花达水进行插秧五) 水稻分蘖期田间管理 插秧规格和基本苗的确定:根据秧苗素质好坏,壮苗宜稀弱苗宜密,地力水平高宜稀低宜密一般基本苗数: 100—120个/ m2, 25—30 穴/ m21、 返青期诊断移栽后早晨看叶尖吐水,或植株发新根,晴天中午有 50%植株心叶展开为达到返 青期标准2、 4 叶期诊断机插中苗返青即出4叶,因此也叫返青叶片,叶长11cm左右,株高17cm左右, 茎数应有 10%的 1 叶分蘖露尖返青后立即施分蘖肥,使肥效反应在盛蘖叶位(6叶),如分两次追施蘖肥,第二 次蘖肥最晚在6叶期前施用,以免肥效反应在有效分蘖临界叶位之后追施氮肥量为 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 30%3、 二次灭草及灭虫在水稻5.5 叶期根据苗情、草情进行第二次灭草,选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禾本 科杂草在1.5 叶龄以前选用酰胺类除草剂,在2.5 叶前选用有机磷类除草剂,可与防 治阔叶杂草除草剂如太阳星等混配,米用毒土法或甩喷法,水层3—5cm,保水5—7 天在 5.5 叶期注意防治潜叶蝇,在 6 叶期注意防治负泥虫,对水深苗弱地块要喷施 艾美乐、敌杀死等药剂进行防治上述虫害。
六) 生育转换期水稻长势诊断水稻完成有效分蘖后,有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进入幼穗分化期生育转换 期是以幼穗分化为中心前、后一个叶龄期,即以倒4叶为中心的前后1 个叶龄期,约 在出穗前20—40天, 11 叶品种为7、8、9叶期, 12叶品种为8、9、10叶期1、施用生育转换肥(接力肥)11 叶品种 7.1—8.0 叶龄,根据功能叶片颜色的浓淡酌施调节肥,防止水稻中期 缺氮,施肥量不超过全生育期施氮量的 10%2、生育转换期防治防治病虫害水稻叶龄 7—7.5 叶,选用 8%好米得、施保克等药剂对稻瘟病进行防治继续搞 好负泥虫及田间杂草的防治3、生育转换期水稻增减叶诊断 在营养生长期由于温度、密度、苗素质、栽植时期、营养等因素回使幼穗分化提 前或拖后一叶,出现增减叶现象1)减叶诊断 11叶品种于7—8叶龄(12叶品种于8—9叶龄)连续数日在全田不同点取样 10 处,每处取主茎 2—3 个剥出生长点,若生长点已变幼穗,出现苞毛即可确定减叶 全田50%以上减叶,穗肥可提早 2—3天施用,减叶20%以内按常规施肥2)增叶诊断11 叶品种于 8—9 叶龄(12 叶品种于 9—10 叶龄)采取与减叶同样方法进行观察, 若生长点未变幼穗,即可确定增叶。
全田50%以上增叶,穗肥可延迟 2—3天施用增 叶 20% 以内按常规施肥3)生育转换期病害防治水稻 9 叶期是稻瘟病、细菌性褐斑病、胡麻斑病等病害的高发期,要进行及时重 点防治一般用爱苗15ml/亩、施保克75—100ml/亩防治效果较好七)水稻长穗期诊断当水稻叶龄余数达到倒 4叶(11 叶品种8叶的后半叶,12叶品种9叶的后半叶) 进入幼穗分化,开始生殖生长,一直到水稻抽穗的这段时期称为长穗期1、 长穗期施肥11 叶品种 10 叶前半叶(12 叶品种 11 叶前半叶)为施穗肥的好时期,用水稻生 育期氮肥总量的 20%及钾肥总量的 30—40%施用施用时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 底叶有无枯萎,有无稻瘟病如未退淡、底叶枯萎回有稻瘟病时应该晚施肥,晒田壮 根或施药防治后再施穗肥在孕穗到齐穗期,为健身防病、促进早熟,可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加米醋及防 病药剂等,可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2、 长穗期防病(1)稻瘟病用2%加收米80—100ml/亩或25%施保克75—100ml/亩在水稻9.1—9.5叶(7月2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