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0年衡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50375183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0年衡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试题卷)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5分)1.给下面这句加点的话注音,并将划横线的词语用正楷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工整、准确、美观)3分)  花坞前面是一道清清的小溪,它淙淙潺潺地唱着欢乐的歌,流进了一个水波粼粼、银光闪闪的大湖  淙( ) 潺( )2.古诗文默写:(8分,每空1分,任选8空填写)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4)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明作者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文化常识:(2分)  “唐宋八大家”指韩愈、苏洵、苏轼、王安石、欧阳修、柳宗元、________、_______4.名句阅读:(4分)  请从下列情节中任选一个,简要概述出情节的主要内容  (1)武松斗杀西门庆 (2)皇帝穿着“新装”在街上游行 (3)邮政局长私拆假钦差的信件  情节概述: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语言的综合运用:(8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分)  (2)在世界多元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保留?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  (3)请选择两则材料中的一个节日,向你的同学或亲友设计一句问候语与祝福语2分)二、阅读理解与鉴赏(45分)  阅读下文段,然后回答问题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B.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  C. D.宋何罪之有 遂与外人间隔7.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 ,_______。

      2分)8.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9.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二)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2分)11.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3分)(三)甘露的秘密仇春霖  甘露在我国古代人们的心目中,是一种了不得的“神物”,被认为是“神灵之精,仁瑞之泽”, “天下升平则甘露降”,就像龙、凤、龟、麟一样,一向作为吉祥的瑞征有些帝王听说域中喜降甘露,连当时的年号也以甘露命名汉宣帝刘询,吴国的归命侯孙皓,西晋前秦的苻坚等,都曾以甘露作过年号  传说甘露还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圣药”,“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能使“不寿者八百 岁”,所以称为“天酒”、“神浆”于是,它便成为那些妄想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贵族豪强们所梦寐以求的珍宝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 年),汉武帝为了吃到甘 露,在长安城外的建章宫内建造了一座高二十丈、大七围的承露盘清朝的乾隆皇帝梦想“长生久视”,也效法汉武帝建造了一座铜仙承露盘。

      一尊铜仙塑像,立于四米多高的蟠龙石柱之上,手托铜盘,祈求上天赐露如今这座承露盘,仍坐落在北京北海公园琼岛西北面的半山之上  汉武帝和乾隆究竟得到天赐的甘露没有?古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我可以断定,在他们的承露盘里,永远也不会得到什么“天酒”“神浆”因为所谓的甘露,根本就不是什么天降的“神灵之精”,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蚜虫是一种附生在草木枝叶上的小虫,又名蝣蚁、地蚤、木虱、油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经发现的有2000多种其中除五倍子蚜虫外,都是庄稼的大敌危害庄 稼、蔬菜、果木的麦蚜、豆蚜、棉蚜、菜蚜、桃蚜、柑蚜、苹果绵蚜、葡萄瘤蚜、甘蔗绵蚜等,都是蚜虫家族中的成员,它们专靠吸取植物的汁液为生,是农业的害虫蚜虫在觅食的时候,先用那唇端的短毛,向四周探索一番,一旦发现了可以猎食的目 标,便将那根尖细的刺吸式口器刺进植物组织内部,不停地吸取植物体内的浆汁植物遭到蚜虫的危害,有的发生卷叶病、黄萎病,有的发生肿瘤病、黑霉病,不仅影响正常生长,严重的还会大片地枯死,造成灾 害法国昆虫学家莱拉特和凡拉在1880年曾作出一个估计,法国葡萄园受葡萄瘤蚜为害而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000万法郎。

      1951年,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棉田,一度遭到棉蚜的侵害,结果使籽棉减产1.5亿斤蚜虫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实在惊人!  蚜虫吸取了植物的汁 液,经过消化系统的作用,吸收了其中的蛋白质和糖 分,然后把多余的糖分和水一起排泄出来,洒在植物的枝叶上,有的“其凝如脂”,有的“皎莹如雪”,这就是所谓的甘露宋代文豪苏东坡在《物类相感志》中记载说:“此露天降,着草木上,如饴糖蚜虫的排泄物确实含有较多的转化糖、甘蔗糖和松子糖据分析,其中碳水化合物占70%左 右,糖精占20%以上,蛋白质占3%说它有滋养作用,确是诚言不谬但是,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实在想不到这东西竟来自小小的蚜虫  最早揭穿甘露的秘密的是我国明代学者杜镐,他 说:“……此多虫之所,叶下必多露,味甘,乃是虫之尿也一泡虫 尿,竟被那些昏庸的封建帝王当做天赐的“天酒”、“神浆”,实在荒唐得可笑! 12.根据文章的说明内容,简单概括甘露的特点2分)13.帝王、贵族、豪强们对甘露梦寐以求的原因是什么?(2分)14.概括甘露产生的代价2分)15.概括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列出三种即可)(2分)16.一泡虫尿,竟被那些昏庸的封建帝王当做天赐的“天酒”、“神浆”,实在荒唐得可笑!”你从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四)习惯成自然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旦盟查叠盛翌邀:擅堡丝盎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7.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2分)18.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 (2分)19.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3分)20.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2分) 2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 (2分)(五)鸟是树的花朵吴 忌  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了枝繁叶茂的风姿,裸露出树枝与树枝之间的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我时常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我喜欢让一切事物艘从无到有这令人激动  冬天总是如此疏疏朗朗,这是不是我们在冬天缺少快乐的真正原由呢?树木仿佛艘停止了生长,我们总是怀着一种等待的心理度过冬天,如果下雪,玉树琼枝,以及屋檐吊着冰凌,都能令我们开心没有树木的阴凉,我有些心虚,感觉厕所没有围墙大雁的声音已经很远了我在大地上为冬日的阳光感到可惜,因为,阳光的灿烂和温暖如不照在红花和绿叶上,阳光岂等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