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0901081刘诗洋.doc
13页从女权主义角度看《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结”刘诗洋(文学院09级)扌商要:结合十八十九世纪英国的时代背景,发现当时的英国社会正处于女权 主义日渐觉醒的时期,因而当时也出现了一些体现女权主义思想的文学作品简 奥斯汀笔下的表现资产阶级女性爱情婚姻的小说都渗透了这种处于发展初期的 女权主义思想《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简奥斯汀在构建了 “灰姑娘”的经 典完美爱情童话的同时,又对以往的文学作品中的“灰姑娘模式”有所超越,从 而丰富和发展了近代灰姑娘们的新形象关键词:“灰姑娘情结”;女权主义;简奥斯汀Cinderella Complex in the novel of H Pride and Prejudic11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Abstract: We found that Britain was in the period of gradual awakening of feminism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ra background of the one hundred and eighty-nines Britain . Some literature reflecting feminist ideas appeared in that time. Jane Austen^s novel which reflects the bourgeois women9 love and mairiage is infiltrated this is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thought. In the novel of HPride and prejudice役 Jane Austen not only constructed the classical perfect love fairy tale "Cinderella”,but also the mode of nCinderellan in previous literature to surpass • Thus modern Cinderella^ new image is enriched and developed.Key words: "Cinderella complex 11; feminism; Jane Austen引言:灰姑娘的故事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希腊少女洛多庇斯的故 事。
后来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关于灰姑娘故事的各种版本不断在民间流传,其 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版本之一是格林兄弟的童话《灰姑娘》,灰姑娘在生母去世 之后饱受蛮横自私的继母和姐姐们的折磨,但是她面对生活的磨难仍然恪守着自 己的善良,终于灰姑娘的悲惨遭遇和美好品德打动了上苍继而得到超自然的力量 的帮助,遇见了改变自身命运的王子,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在这个故事中, 我们注意到女性是处于强烈需要被拯救的地位的,她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却又无 力反抗,唯一能够改变她们命运的唯有婚姻,于是等待王子的救赎便自然成为灰 姑娘们唯一的出路在童话故事中,作者巧妙地利用非人为的力量为灰姑娘创造 了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然而在现实层面上,这种幸运却是极其罕见的,事实上 "灰姑娘范式”的成功恰好弥补了处于弱势被动地位的女性对于安全感、归属感 和爱的缺乏而产生的焦虑心理所谓"灰姑娘情结”(the Cinderella-complex), 美国作家克莱特.道林在《灰姑娘情结》一书中作过解释:即女性对自信的缺乏 和对独立的畏惧而刘晓春在《中国灰姑娘故事研究》中也谈到,“灰姑娘型的 故事要么满足了故事讲述者对女性命运同情的心理需要,要么适应故事产生的文 化环境,更重要的是,故事对于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来说,无疑是黑暗人生 中一丝希望的光亮。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构建了一个灰姑娘完美爱情的 经典,小说中无处不体现的“灰姑娘情结”既是作者创作潜意识中“灰姑娘情结” 的内化,又满足了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女性对于自身完善和追求幸福爱情婚姻的 愿望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权主义的思想在当时的西方社会有较快发展,作家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体现了女性作家对于女性自身价值的重新审视,作者 一反传统的温柔、克己、忍让的灰姑娘形象,塑造和赞美了一个敢于反抗传统的 富于理性的新女性伊丽莎白的形象,表达了女性对于理想婚姻的追求的强烈愿 望一、时代的发展——女权主义对“灰姑娘模式”的影响结合十八十九世纪英国的时代背景,当时的英国社会正处于女权 主义日渐觉醒的时期,因而当时也出现了一些体现女权主义思想的文 学作品简奥斯汀笔下的表现资产阶级女性爱情婚姻的小说都渗透了 这种还处于朦胧发展阶段的女权主义思想《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 中,简奥斯汀在构建“灰姑娘”的经完美爱情的同时,又对以往的 文学作品中的“灰姑娘模式”有所超越,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近代灰姑 娘们的新形象在西方整个漫长的中世纪,女性的地位都是极其低下的《圣经》 从人类起源上把妇女放在第二性地位。
而后来的基督教更从法律上使 女性的从属地位合法化,女性自然成为男性及其家族的附属品和传宗 接代的工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社会文明和开放的程度得 到很大提高,女权主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十八世界的英国,资产阶 级的女子有了受教育的权利,但她们所受的教育并非是能使自己经济 独立的一技之长,而是只能培养淑女性质的台面东西在小说中,达 西在谈到女人所应具有的才艺时说道,“女人要精通音乐、唱歌 绘 画、舞蹈、几种现代语言,才能享有这一美誉除这等等外,姿势步 态,谈吐举止,都要见到几分功,否则要打五分折扣因此,在当 时,女性除了通过婚姻来使自己得到可靠的保障以外,就只有选择做 地位底下的修女或者家庭教师,否则便只能成为老处女需要依靠家中 的男丁养活《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密友,夏洛特•勃朗蒂是一 位非常聪明的女子,但是她既无美貌又无财产,为了寻找一个生活的 依靠,她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嫁给了愚蠢而又骄傲自大的牧师柯林斯先 生面对伊丽莎白对这样一段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的质疑,她这样回 答“你知道,我现在并不抱奢望,以往也从来没有抱过我仅仅想要 一个舒适的家从柯林斯先生的人品 亲属关系以及所处的地位看, 我相信大多数人结婚以后能得到幸福,他也能带给我。
尽管当时的社会传统对于女性的标准有着种种束缚,作者的难能 可贵之处就在于她能超越时代眼光的局限,对女性自身的价值和婚姻 有自身的反思简奥斯汀的一生都在追寻一种理想的爱情婚姻的模 式,尽管作者自己并没有做到(简奥斯汀终身未婚),于是只能在小 说中寻找这种精神寄托灰姑娘情结”内化为作者潜意识中的写作 心理,从而使得作者的几乎每一部小说都深深地带有“灰姑娘模式” 的烙印然而作者之所以成为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就在于 她并没有将这种灰姑娘题材的小说流于俗套,而是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传统、追求平等爱情的女性形象作者对 于以往文学史上“灰姑娘形象”的突破,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可 以说与当时社会的进步,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权主义的呼声愈来愈强 烈是分不开的二、伊丽莎白形象的塑造女权主义对“灰姑娘形象”的超越在以往的“灰姑娘模式”中,灰姑娘的形象具有以下特点: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得到超自然力量的帮助;王子对其一见钟情;性格善 良温和忍让甚至柔弱我们再来看奥斯汀笔下的伊丽莎白的形象,伊 丽莎白当之无愧是作者最钟爱也是小说中最具光彩的女性伊丽莎白 出生于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的家庭,由于父母膝下无儿,按照当时的 继承法,财产得由一个远房亲戚继承。
最为糟糕的是,伊丽莎白的母 亲脑子笨,常出洋相,而妹妹行为不检,就连伊丽莎白最为喜爱的父 亲有时也不知体统在贝内特家的五个女儿中,论美貌伊丽莎白远不 如简,论学识不如玛丽但是伊丽莎白却聪慧、活泼、有自己独立的 见解、不惧怕权贵,因而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就连达西自己也承认 他看上了伊丽莎白的“头脑灵活”我们通过将伊丽莎白与传统灰姑娘形象比较发现,传统的灰姑娘 形象在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是容忍的柔弱的,她们内心深处也渴望 改变自己的命运却无力反抗,只能默默等待王子的到来,最后这种愿 望即爱情理想的实现只能依靠超自然的力量来完成而在简奥斯汀的 笔下,伊丽莎白虽然出身平凡,也没有财产基础,但她不盲目追求没 有爱情只有面包的婚姻(像柯林斯与夏洛特的婚姻),这在小说中她拒绝柯林斯先生的求婚和达西的第一次求婚可以找到例证正是由于 伊丽莎白与达西身份地位的悬殊以及两人在个性的差异(伊丽莎白外 向 活泼可爱,达西内向,给人的感觉是傲慢的),两个人在爱情的 道路上一路磕磕绊绊,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才结合在一起与传统灰 姑娘故事中非自然的力量起到的主导力量相比,我们注意到伊丽莎白 在面对爱情的磨难时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保持不卑不亢的积极态 度,而并非消极被动的等待。
在小说中,当凯瑟琳夫人知道内侄对伊 丽莎白的情分后,怒气冲冲地跑来质问时,伊丽莎白回答到,“与你 外侄结婚我并不认为是什么痴心妄想高攀他是位体面人,我是体面 人的女儿,所以我们旗鼓相当 “我决心要做的事仅仅是,我觉得怎 样可以得到幸福,就得到幸福,而不求教于你,也不求教于任何与我 不相干的人J伊丽莎白的这种反叛性自然与她外向的个性有一定的 关联,但等多的还是由于她头脑灵活、擅于思考、看问题从不随大流, 才能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性,从而得到达西的欣赏但即使是这样一个作者所钟爱的女主角,简奥斯汀也并没有把她塑造成是完美的女性形象,而是保留了伊丽莎白自身的一些小缺陷,从而使人物更加真实也更加可爱在小说中,伊丽莎白的美貌仅次于no她的姐姐简,然而纵然如此,眼光挑剔的达西还是发现伊丽莎白的“体 型有失匀称”而且“脸长得一无是处S只不过“一双乌黑的眼睛表 情丰富,使得整个脸成了一个异乎寻常聪明人的脸J除了伊丽莎白 在相貌上略微的瑕疵,她的性格上也有莽撞冲动的一面伊丽莎白一 开始听信威克姆对达西诋毁的片面之词,加深了对达西原有的偏见, 后来幸得两人消除误会才能冰释前嫌并喜结连理伊丽莎白后来也自 我反省,“我实在太荒唐!亏我一直以为自己眼光好,自以为人聪 明……我错并不错在动了情,而是错在虚荣心重。
刚认识时,一个对 我殷勤我就高兴,另一个对我冷淡就得罪了我,所以在看待他们时, 我缺乏理智,抱着偏见,表现得无知一直到现在,我才算有了自知 之明J从这一点来看,伊丽莎白的形象与传统灰姑娘故事中完美灰 姑娘形象,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体现了女性主义的发展对于传统“温柔敦厚”的灰姑娘形象的反叛和超越,女性形象更加贴近现实而更 血肉之感三、简和宾利的婚姻模式—— 传统“灰姑娘范式”的回归简奥斯汀作为十八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女作家,她笔下的小说世 界基本上是取材于日常生活与她同时代的英国著名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Sir Walter Scott)曾高度评价她的才能,说:“这位年轻小姐 在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心情感以及许多错综复杂的琐事方面,确 实具有才能,这种才能极其可贵,我从来不曾见过J《傲慢与偏见》 这部小说即是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全书或详或略涉及了五门婚事作者以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婚姻为主线,穿插了简和宾利、夏洛特和柯林斯先生、利迪娅和威克姆以及贝内特夫妇的婚姻他们当中有 些人的结合是既有诚挚的感情基础,又有财产作为后盾,而有些则只 有面包或者只有爱情相比而言,伊丽莎白和达西,以及简与宾利的 结合无疑是幸福婚姻的典型,也是作者理想的婚姻模式。
然而我们比 较这两对同样是幸福的婚姻模式时发现,这两者实际存在着很大的差 异,如果前者体现的是女性主义发展对于传统的“灰姑娘模式”的反 叛和超越,后者则体现了女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