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中国文明的孤旅.doc
8页“三星堆”中国文明的孤旅三星堆古遗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同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是一个总面积超过12平方公里的大型遗址群,包括大型城址、大面积居住区和两个器物坑等重要文化遗迹,位于成都平原北部之沱江冲积扇上,西出广汉市七里许,北临沱江支流湔江(俗称鸭子河),悠悠五千载,胜迹昭汗青传说玉皇大帝在天上撒下了三把土,落在广汉的湔江边,成为突兀在大平原上的三座黄土堆,犹如一条直线上分布的三颗金星,三星堆因此而得名现在考古发掘确认:三堆土实际是这个千年古都的南城墙,城墙上有两个缺口,因年代久远,城墙坍塌剥蚀而成三星堆的实体已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烧砖瓦的热潮中夷为平地而仅存的半个堆也是在1986年砖厂取土中发现两个祭祀后停止挖土才保存下来三星堆遗址的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商末周初,距今4800~2800年三星堆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称"宝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废弃古城时期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桥文化"。
偶然的发现1929年春季的一个傍晚,农人燕道诚兄弟三人在挖蓄水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处宝藏在那一两年间,广汉月亮湾挖出珍宝的消息不胫而走,古董商闻讯后蜂拥而至燕道诚与众多玉器商人所不知的是,就在离他家不远的地下沉寂着为数更多的千年宝藏直到五十七年后的1986年,这些器物的一部分才得以重见天日1986年,在两个神秘的器物坑里,人们发现了大量造型怪异、美妙绝伦的青铜人头像、面具、青铜礼器及玉石器,轰动了世界,成为上个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由于没有文字记载,三星堆文化成为一个巨大的谜团猜想与争议从此开始古老的青铜王国过去,我们常说,中国文明是"上下五千年",但真正的文明,只能追溯到夏朝,之前的伏羲、炎黄、尧舜、颛顼,只是传说而已而"三星堆"的发现,众多的青铜文物出土,将夏朝之前的700年辉煌历史,活生生地摆到了世人的面前可以说,三星堆的发现,是真正颠复性的,它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国的社会发展史、冶金史、畜牧农耕史、艺术史、文化史、军事史和宗教史许多约定俗成的观念都必须改变比如:中国的青铜时代,过去一向是从商朝算起,也就是3000多年河南安阳出土的中国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铜方鼎是最典型的代表,然而"三星堆"千多件的青铜文物,其数量,质量(高超铸造工艺)都说明,早在夏朝之前700年,就已进入到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在三星堆二期文化中,青铜文明的自身文化特点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其影响范围也超出了传统的古蜀国分布的成都平原,扩散到陕南地区和江汉平原等地同时,青铜文明也受到了中原夏商文明及长江中游地区、陕南地区文明的强烈影响,表现出古蜀文明强烈的内聚和外衍的两面性·三星堆的铜人像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将辉煌的古蜀文明真实而又让人匪夷所思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最神奇最令人惊叹的,便是众多青铜造像了这些青铜像铸造精美、形态各异,既有夸张的造型,又有优美细腻的写真,组成了一个千姿百态的神秘群体在众多的青铜人面像里有三件著名的"千里眼、顺风耳"造型,它们不仅体型庞大,而且眼球明显突出眼眶,双耳更是极尽夸张,长大似兽耳,大嘴亦阔至耳根,使人体会到一种难以形容的惊讶和奇异而它们唇吻三重嘴角上翘的微笑状,又给人以神秘和亲切之感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宽138厘米,圆柱形眼珠突出眼眶达16.5厘米另一件鼻梁上方镶嵌有高达66厘米的装饰物,既像通天的卷云纹,又像长有羽饰翘尾卷角势欲腾飞的夔龙状,显得无比怪诞诡异,为这类揉合了人兽特点的硕大纵目青铜人面像增添了煊赫的气势和无法破解的含义北大考古文博院副院长孙华先生根据三星堆不同类铜像间眼睛的差别来区分通向的身份,将它们分为三种类型。
眼睛的瞳孔如柱形突出于眼球之外的这一类是神而不是人;眼睛中间有一道横向棱线,没有表现瞳孔的,应该不是普通的人;眼睛中或有眼珠或用黑墨绘出眼珠的才是普通而真实的人的形象三星堆的铜人像很多都没有瞳孔,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但是对于这些人像为什么不表现瞳孔,学者们也有着不同的解释根据民族志的材料,许多民族的神职人员在通神做法的时候,往往要服用某些令人致幻的药物,凭借这些药物的力量达到,他们是一群很特殊的人,掌握着较高的文化,但是眼睛是失明的难道在三星堆王国的神圣阶层中,果真有一群瞎子吗? 这仍是个未解之谜·最大的青铜立人像立人像面部特征为高鼻、粗眉、大眼,眼睛呈斜竖状,宽阔的嘴,大耳朵,耳垂上有一个穿孔脑袋后端有发际线立人像身躯瘦高,手臂和手粗大,很夸张,两只手呈抱握状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立人像,身高1米7左右,连座通高2.62米,重180公斤,被尊称为"世界铜像之王"铸造历史距今已有3000多年,如此庞大的青铜巨人,迄今为止,在国内出土的商周文物中,尚属首例,因此被誉为"东方巨人"大立人青铜像的头顶花冠的正中,有一个圆形的代表太阳的标志从它所在的位置看,这个大立人像也许就是代表太阳神在行使自己的职能,也许他本身就是太阳神的化身。
这是太阳崇拜的直接表现青铜大立人不是一件写实风格的雕像,从人物的骨骼上分析,他的躯体不符合正常人的比例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长有这般躯体的人也就是说,这件雕像表现的不是一般意义的人在孙华看来,那么粗那么大的手,那么细的身体,那么长的脖子都无法和现有的人种联系起来只能把它解释为一种艺术造型,一种抽象、一种程式化的东西这是古蜀人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这尊青铜立人像代表的可能是谁呢?当年的发掘者陈显丹先生认为他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段渝先生从立人像的体量推测它是蜀王的象征赵殿增先生同样从制造者选取材质的角度考虑,认为立人像在众铜人像中指挥着全局这种全身青铜雕像在中国地区是罕见的,它的出现显得十分突然,于是,有的学者在近东地区寻找着这一特征的渊源美索不达米亚在公元前30世纪初便开始使用青铜制造雕像古代的爱琴文明也有大量的青铜雕像 今天的人面对这尊雕像时,疑问的目光往往会落在那双夸张的大手上这双大得出奇的环握状的手与身体的比例极不协调那么这双巨大的手里面原本是空空的吗?如果不是,他可能把握着什么呢?这两只手握成的圆形并不是同心的,也就是说,这尊大立人把握的器物应该是两件或者是一件弯曲的东西。
那会是什么东西呢?有的学者认为,立人像手中握着的应该是玉琮玉琮是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玉器,流行于5000年前中国东南地区的良渚文化中 澳大利亚学者诺埃尔·巴纳德认为,立人像双手的位置几乎不可能抓住像琮这样外方内圆的物体由于上方的一只手握成孔的直径要大一些,双手的位置清楚地表明所执物体必须有一定的弯度,所以他推测立人像双手中的物体可能是一支牙尖向下的象牙而钱玉趾先生认为立人像应该是古蜀人的宗教首领像,铜像双手所握的是类似彝族巫师的法具神筒孙华先生分析说,立人像的衣冠饰件均为青铜铸就,如果他双手果真要持通天柱或神筒柱这样的法器,那也应该由青铜铸造才是,不应偏偏是这个物件要拿木头或竹子来制作赵殿增先生从三星堆的许多器物中归纳出奇特的手的造型所有人物的手都特别大,特别突出我们从立人像同期出土的其他人像上,也能看到双手环握的手型陈显丹认为它还是一种手势,他手里并没有拿东西,好像巫师在做法时的一种动作,就是在不停的比画的图腾似乎笼罩了整个三星堆文明,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鸟及鸟形器,著名的青铜纵目面具一直被考古界认为是先王蚕丛的写照,近来,四川教育学院教授龙晦先生认为,纵目面具代表的其实是人鸟合体的一种正式表现形式,面具两个尖尖的耳朵是杜鹃鸟的两只翅膀。
它的勾啄般的鼻子则象征它是鹰隼一类的鸟古蜀国的第二代王叫鱼凫凫就是鸟,具体指的是水上的鱼鹰 距离三星堆遗址很近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叫鸭子河现在,依然有打鱼的人在这条河上豢养鱼鹰这种能战胜鱼的鹰也许在远古时代被人们仰慕,所以从三星堆出土的器物中,可以看到许多和鱼鹰或者和鸟类似的造型·青铜太阳轮青铜太阳轮形器恐怕是三星堆出土器物中最具神秘性的器物,大多数人们认为它是 "表现太阳崇拜观念的一种装饰器物"然而众所周知,自然界和人类都喜欢"对称",因为对称不但美观、稳定,而且简洁制造四道、六道、八道或十二道芒的饰物不是更美观简洁吗?为什么三星堆人要舍简求繁?要知道,在测量技术还很落后的时代,要将圆周等分成五等份该是多么困难的事考古专家、四川大学教授林向先生认为,轮形铜器应该是一种盾的装饰物它是一种舞蹈仪式进行时的一种法器它上面的花纹可以表示它是代表太阳,但是不排斥它本身是一种干或者盾的这种判断·青铜神树大约在3000年以前,三星堆的工匠们进行了一项伟大的工程,复杂的项目中包括制造许多颗青铜树,耗资之大足以伤及国力三星堆的人们相信他们祭祀的场所一定是世界的中心当神圣的树木耸立起来的时候,膜拜的人们实现了天与地的沟通。
公元1986年8月,四川省的考古者在三星堆二号器物坑发现了6件由青铜制造的树木发掘者将其命名为一至六号青铜神树人们在重新修复它们时,仅能比较完好地恢复一件,即一号大铜树一号大铜树残高396厘米,由于最上端的部件已经缺失,估计全部高度应该在5米左右树的下部有一个圆形底座,三道如同根状的斜撑扶持着树干的底部树干笔直,套有三层树枝,每一层三根枝条,全树共有九根树枝所有的树枝都柔和下垂枝条的中部伸出短枝,短枝上有镂空花纹的小圆圈和花蕾,花蕾上各有一只昂首翘尾的小鸟;枝头有包裹在一长一短两个镂空树叶内的尖桃形果实在每层三根枝条中,都有一根分出两条长枝在树干的一侧有四个横向的短梁,将一条身体倒垂的龙固定在树干上在世界所有考古发现中,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都称得上是一件绝无仅有极其奇妙的器物一号青铜神树分为3层,树枝上共栖息着9只神鸟,显然是"九日居下枝"的写照,出土时已断裂尚未复原的顶部传说远古本来有10个太阳,他们栖息在神树扶桑上,每日一换复原后的青铜神树上残留着9只鸟,神树的最顶端却没有神鸟推测还应有象征"一日居上枝"的一只神鸟,同时出土的还有数件立在花蕾上的铜鸟、人面鸟身像等,很可能其中的一件便是那只居于神树上枝的铜鸟。
三星堆的二号铜树仅保留着下半段,整体形态不明,下面为一圆盘底座三条象征树根的斜撑之间的底座上,各跪有一人,人像的双手前伸,似乎原先拿着什么东西能够复原的树干每层伸出三根树枝它的枝头有一长一短叶片包裹的花蕾,其后套有小圆圈,与一号大铜树基本相同;但枝条的主体外张并且上翘,鸟歇息在枝头花蕾的叶片上,这却不同于一号大铜树这两颗大铜树体量巨大,尤其是一号大铜树上还有龙盘绕,它们应当不是普通的树木,而是具有某种神性的神树神树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不止一种,例如建木、扶桑、若木、三桑、桃都等曾经在三星堆的天空中伸展的青铜树更接近以上的哪一种神树呢?学者们对照相同的文献,得出的却是不同的解释于是,人们企图在古籍与神话之中寻求答案很多学者都认为它们代表扶桑和若木,是古蜀人幻想成仙的一种上天的天梯,这种天梯是同太阳所在的地方相连接的,在东方叫扶桑,在西方叫若木"而有些学者认为三星堆发现的青铜神树呢可能是剑木或者和剑木有关英国学者罗森在《古中国的秘密》一书中写到,三星堆的青铜树使用了贵重材料,即用青铜来铸造,也许是暗示了它所表现的是人世以外的一个非物质的世界三星堆大铜树以树的躯干、鸟、花和神树之上供人们想象的太阳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通天的主题。
在青铜树的枝干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些用以垂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