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doc
11页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②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③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④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⑤“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⑥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⑦“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⑧“那怎么——”⑨“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⑩“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⑾“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⑿“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⒀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⒁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⒂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⒃“怎么了?”爸爸问他⒄“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⒅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⒆那个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⒇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21)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22)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
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2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小题1】在文章中,作者与生前的鲁迅先生接触过几次?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二次接触的主要内容3分)【小题2】(21) 段中“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句话表达了此刻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3发)【小题3】(22)段写阿三和阿三的述说,这样写有什么效果?(3分)【小题4】请将《风筝》中节选的片段与文章中画线部分进行对比阅读,探究鲁迅在关怀爱护少年儿童方面发生了哪些改变4分)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风筝》【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审题后从前往后读文章,根据选文内容可知,文章先写了与伯父送书给我,接着写了与伯父谈论他的鼻子,最后写了伯父救治拉车人即共三次,需注意的是,题干要求概括的是第二件事。
小题2】句中的“按”“叹”是对人物的动作神情的描写,结合上文可知,伯父“叹气”的原因是目睹了拉车人的遭遇,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关心与同情,结合全文,可知还表现了人物目睹世道黑暗的忧愤之情小题3】阿三是伯父家的女拥,阿三述说伯父的事,既真实可信,又侧面表现了他对别人的尊重与关心,对自己的不在乎,更能表现伯父人格的高尚小题4】《风筝》中的“我”行为粗暴,固执霸道,对小弟弟的天性给予了制止与打击文中的伯父则是关心、鼓励、引导孩子,言传身教使侄子受到教育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及其效果的掌握情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比较阅读能力点评:概括文章内容与事件,应把文章分成有机的几个部分,将每部分的内容概括清楚即可.概括的模式一般为:有关谁,什么事.有的也要写出背景和事件的结果.人物描写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不管什么描写方法,都是为表现人物的内心或性格服务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知道人物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正面、侧面,其中正面描写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文章做出判断,并把句子放到文章段落中加以理解,分析出刻画的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通读原文或语段,根据题干要求,找到内容、情节、人物行为、人物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不同,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切题的答案答案】【小题1】三次1分) 主要内容:我对伯父鼻子“又扁又平”的疑问和伯父以“碰壁”作答2分)【小题2】思想感情:对当时黑暗不公社会的愤恨,对贫苦劳动者的同情2分) 方法:神态,动作描写1分)【小题3】运用侧面描写1分)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与关爱,突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人格2分)【小题4】要点:(1)思想意识的改变2分) (2)行为方式的改变2分)示例:青年鲁迅以自我认识为中心,忽略了孩童游戏的天性,认为风筝是没出息孩子的玩艺,粗暴地管教了弟弟晚年的鲁迅站在孩童的角度,体恤了孩童的心理,以激励引导的方式,使文章的作者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忆萧乾先生舒 乙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没什么乐趣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是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
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并且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儿,准知道藏在哪儿政府一再劝他搬家,换一套大点的宽敞的公寓,建议了三次,都被萧乾先生拒绝不搬,坚决不搬搬一次家,少说一年之内,绝对找不着要用的东西,故而,到死也不搬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萧乾先生有许多小发明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版,省得老低头,防止颈椎病;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会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
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呆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着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写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冰心先生曾当面对萧乾先生说:“你真能写,哪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萧乾先生的确很勤快,他的散文常呈系列,有居京散记系列,有留英系列,有二战回忆系列等等,都可以自成体系,单独出书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最想翻译《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译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妻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有一幸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得一万多字。
就这样,萧先生成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上半叶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萧乾先生创作丰富,思维敏捷,观点犀利,智慧过人,是有原因的他出身寒苦,少年当过学徒,织过毛毯,这个出身对他一生影响很大,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他有丰厚的学历,上完中学,就读燕京大学,是杨振声和斯诺的学生,后到英国教书,并是剑桥的研究生他经历复杂,当过派往欧洲的战地新闻记者,见证过联合国成立大会,当过《人民中国》和《文艺报》副总编他一生坎坷,大起大落,受过多重磨难,甚至面临九死一生,奇迹般重生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二十年前,出版家协金决定给老编辑家常君实先生和赵家壁先生颁奖这二位在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上有着杰出贡献,可是偏偏被人渐渐淡忘此消息一出,萧乾先生立刻在《人民日报》上著文他说,这次授勋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为全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因为它表彰了一辈子默默无闻专替别人做嫁衣的无名英雄,树立了最可敬佩的榜样此评论一出,立刻引来一片叫好声,只因为它道出了人们心中想说的话,代表了大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声,伸张了正气。
萧乾先生一次在巴金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