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顺德导游词例文.docx
34页2022-2023年顺德导游词顺德导游词1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到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参观游览我是导游京力,祝您旅游愉快!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清晖园的正门在这里我先介绍一下清晖园的历史清晖园所占的这块地原是明代万历状元、礼部尚书黄上俊的“天奉阁”和“灵阿之阁”的旧址,算来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了,后来归清代乾隆士龙廷槐所有他重新修建清晖园,是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在他的母亲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她居住,并且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大家请看大门上方“清晖园”三字就是李兆洛的笔迹 请大家随我入园参观 请看我们前方有一棵高大的白果树,这种树一般要大面积种植,并雌雄间种才能结果,但清晖园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树龄的老树,却能在二十多年内,持续单株结果,可谓奇特往前走,我们可以看到园中最名贵的一颗树-玉棠春,又名功名树,因为这种树只能由皇帝赐给获取功名的人栽种,这是当年是龙元任之侄被清朝光绪皇帝赏赐的玉棠春下面长着一棵约百年的白茶花,主干虽死,每逢冬春之间仍保持枝叶茂盛如果团友们细心可以发现,清晖园的树木开花都是白色的,白果、白玉兰、白木棉、玉堂春、白茶花……都是白的。
其实这些白的花朵突出了清晖园的第一个特点-清,主人用“白”来象征自己清高和自洁的品格 清晖园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整体布局独具匠心,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华南亚热带景物特点 各位团友,我们眼前看到的是清晖园的最特别的主体建筑物,大家觉得它的形状象什么?对了,象一艘船,我们称为船厅它的设计别出心裁,是整个清晖园的建筑精华所在它是模仿苏州寄畅园的船厅式样,又参照珠江的紫洞艇而建成的一座两层楼舫,又叫做“小姐楼”为什么叫小姐楼呢?这有段传说:当年园主人有一千金小姐,聪颖秀丽,深得父母亲的钟爱,所以父母特地为她建造了这阁楼你看,船厅临水,恍如建在水面一般,最妙的是船头右边有一株柳树,象稳固船头的竹竿,而缚在沙柳树的紫藤又象一条缆绳,这是主人特地栽种的,整座船厅就象一艘停泊在珠江洒畔蕉林丛中的“紫洞艇”了这座建筑物是华南建筑难得的孤例,充分反映出顺德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经过船厅,前面是碧溪草堂碧溪草堂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当年园主人主要起居室,其正门为圆洞形,学名叫“圆光罩”,门框镂成两束交叠翠竹状古雅的门窗、屏门、门帘上,全是以花、鸟、虫、鱼、果为题材的潮州木雕两扇门的下方各刻有四十八个“寿”字,字字形态不同,称为“百寿图”。
据长者回忆,清晖园古时有三大宝:大金鱼、白木棉、百寿图这百寿图可是第一宝那各位有没有想过,这里明明只有九十六个寿字,何以称为《百寿图》呢?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上车后在为大家解说 碧溪草堂曾经是县政府招待所,1962年,著名的诗人郭沫若游清晖园时曾写下这样一首诗——弹指经过廿五年,人来生到凤凰园蔷薇郁郁红似火,芒果森森碧入天 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缘何黄竹犹垂泪,为喜乾坤已转旋虽写于六十年代,他当时已兴奋地唱出“为喜乾坤已转旋”我想如果今天他看到顺德的经济发展,其感受定然会更为深刻顺德导游词2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的地接导游欢迎来到佛山顺德,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顺德的美食 “民以食为天”,欢迎…来到美食之都顺德!身为食货,来到顺德,您真是找对地方了,但如何向各位推介这里的美食,我可是绞尽脑汁,也不能寐,有一天我在书写的时候突发灵感,发现顺德这区区两个字却暗藏玄机,包罗万有,一应俱全,现在就允许我为大家说文解字吧! 首先大家先用心暗暗地默写顺德二字五分钟五秒后)时间到,我们会发现顺字的偏旁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眉焦河,平洲水道,南沙河等横穿顺德而过,因此顺德河网纵横,人们自古就依水而居,依水而盛,河鲜自然是顺德菜的灵魂,顺德人吃鱼讲究的是鲜香味美,一条美味的大肥鲩鱼,趁着生猛宰杀,洗净清蒸,最后稍施姜葱酱油。
肉质细滑多汁,清香扑鼻;或是对其鱼巧施刀工,庖丁解鱼,半透明的鱼肉在灯光下璀璨生辉,粘上精制调料,入口回味无穷,这是水乡的情怀,更是顺德的美食哲学特别是顺德鲮鱼球更是粤菜不可多得的代表,其弹牙多汁,配合上翠绿的菜心爆炒,怎一个爽字了得! 顺的另一边那是一页厚重的美食历史,顺德自景泰年间立县,已有500余年,无数前人的经验总结,创造了顺德淋漓满目,令人应接不暇的地道小吃,甘香可口的炸牛奶,回味无穷的金榜牛乳,自然还有名震天下顺德双皮奶······ 中国有一句非常出名的话“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在顺德,可谓全民届厨,可能在街上讨价还价的老大妈,都是一位厨艺高手!大家如果关注每年都会在顺德举办的私房菜大赛,就会发现下至稚小儿童上至鹤发老人,无不兄妹,夫妻,老少齐上阵,有这个庞大的群众基础下,顺德怎能不名厨辈出?德字有一个双人旁,这代表了顺德厨师的集合,有三位厨师被评为中国烹饪大师,21位为中国烹饪名师 而德的另外一边为十四一心,顺德有十个镇区,每个镇区都有其不可多得而极富特色的美食,有如登上了舌尖上的均安烤全猪,鲜红的表皮恋上如翡翠般的肉质,令人垂涎欲滴;容桂大头菜,酸酸甜甜,入口清凉,一直是顺德人的送礼佳品。
伦教糕,大家对这款已走进全国酒楼的顺德点心都不陌生吧,它如雪般的外皮,富有弹性的小甜点一定会让你食指大动!还有龙江水蛇粥,乐从鱼腐,就不一一举例了在这小小的是个镇区,顺德竟拥有四万多家餐饮食肆,上至辉煌的酒店,下至街头大排档,都客满为患,据说,顺德人每年饮食消费达1亿元!其中顺峰山庄,勒流东海,龙的酒楼等被评为中国餐饮名店而顺丰山庄已经在全国连锁经营,大家在家附近也可以吃到最正宗的顺德菜了! 顺德为什么美食多?因为我们都有一颗爱乡土,爱美食的心,能用善思的心,巧妙的手,将最普通的食材变成不普通的美食,将最自然的感觉带给每一位食家这是顺德人的美食哲学,更是生活精神! 最后一个一那是代表什么呢?那是一双筷子,快拿起你的筷子,去品尝舌尖下得顺德吧!谢谢!顺德导游词3 均安蒸猪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春秋“太公分猪肉”时代据史料载:各地春秋二祭“多有烧猪作牺牲分胙肉,而江尾(即今均安镇)则用蒸猪”当地每逢有喜事,所有人都会聚集到祠堂一起吃蒸猪,以示庆祝这一传统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 最早期最传统的均安蒸猪,与古老的祠堂文化一脉相承据《顺德均安志》史料载:顺德各地春秋二祭“多有烧猪作牺牲分胙肉,而江尾(即今均安镇)则用蒸猪”。
在传统的风俗里,在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即所谓春秋二祭)于祠堂举行祭祖仪式,仪式后由村内德高望重之人将猪肉分别分给各个村坊各户人家,以求全村人获得庇佑,共享殷实饱餐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制作的均安蒸猪选择肥猪来做,而且没有放油这道工序当时饮食的食材并不丰富,一只猪往往是一家人积储一年的珍馐因此,蒸猪多选择100多斤重的大猪,以求蒸煮完工后人人有份 在以往的均安蒸猪中,并没有用钉刷扎猪肉的环节,也没有冰水渗透出精华的繁琐程序,当地的村民一切以最简单的方式蒸煮,放入盐、糖等最基本的味料腌制,然后放入猪盒,柴火烧旺猪肉熟透即可蒸熟后的猪肉经过切割再以大口碗装放,随即传递到家家户户中 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现代人更加讲究肥而不腻的效果,更注重减少肥油的饮食习惯,也更为挑剔不同的腌制风味因此,蒸猪在发展传承中增加了扎猪油和添加冰水冲击的环节,并逐渐将目标锁向60斤左右重的猪村民自制的钉刷在猪肉快要煮熟时一圈圈扎猪身,以使多余的猪油流走,减少肥腻,再放一把冰水涂抹沸热的猪皮,以刺激肉身的口感顺德导游词4 伦教糕的制作起源于广东顺德区伦教镇,是岭南典型的汉族糕点名吃由于品质、风味特殊,特别在夏天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目前生产已很普遍。
伦教糕是由籼米粉用酵母发醇,使淀粉质转变为淀粉和糊精的混合体,再蒸制成型,其透明程度较高软韧性则近似用糯米的制品据说优质的伦教糕,光洁如镜,雪白晶莹;糕身横竖小水泡似的孔眼,均匀有序;质地爽软、滑润而富有韧性,折时不留折纹;味道清甜、爽滑 鲁迅经常工作到午夜前后,养成了喜欢吃点心的饮食习惯1935年4月,他在上海写下《弄堂生意古今谈》,文中便提到了一种糕点:玫瑰白糖伦教糕玫瑰白糖伦教糕,最早出现于广东顺德的伦教镇,因此而得名伦教镇人巧用当地特有的清泉水制作糕点:用清泉水浸泡大米3个多小时以后,磨成米浆,再压成干粉清泉水加砂糖,在锅里煮沸然后将糖水冲入米粉内,冷却后加入“糕种”,放置7个多小时,再经发酵等精细加工之后,制好的玫瑰白糖伦教糕,晶莹洁白,糕身横竖相间的孔眼,均匀有序,软滑爽润,清甜微酸玫瑰白糖伦教糕问世于明代,鲁迅很喜欢这种传统美食在《鲁迅日记》里,也有关于糕点的记载 1912年5月,鲁迅来到北京,住在宣武区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这里距著名的糕点铺稻香村较近稻香村是进入京城的第一家“南店北开”的糕点铺前店后厂,自制各式南味糕点,既好看,又好吃,花样不断翻新,深受京城各方人士的欢迎。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对江浙风味的稻香村食品自然更加偏爱再加上“稻香村”这个朴素清新、隽永上口的字号,融入了浓浓的乡土味、文化味,鲁迅便时常来到这里,购买他所喜欢的糕点鲁迅在北京期间,结识了一位名叫季自求的南通人,共同研究文学1912年至1920年的《鲁迅日记》,记载了鲁迅与季自求交往的许多情况一来二去,季自求知道鲁迅喜欢吃糕点,便将家乡特产的嵌桃麻糕推荐给鲁迅1915年1月17日的《鲁迅日记》记载,午后季自求来,带来了书籍,还特意带来南通特产嵌桃麻糕鲁迅品尝之后,啧啧称赞,认为嵌桃麻糕的美味,名不虚传顺德导游词5 清晖园坐落在顺德大良新路,它和佛山的十二石斋(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东莞的可园合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由于清晖园内整体布局独具匠心,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华南亚热带景物特点,加上建造至今已经有160年的历史,所以它是一处很具有观赏、艺术与使用价值的园林景观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步入清晖园,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在进园之前,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清晖园的建造历史 明万历35年即1607年顺德杏坛右滩村人黄土俊高中状元。
相传这位黄状元入仕三十年中曾三次辞官归故里,中间一次为侍奉病中老父,另两次因看不惯官场倾轧(ga)而独善其身期间于明朝天启元年即1621年,在原太艮城(今大良)南郊建筑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这些祠、阁周围都有花园,这便是清晖园最大的踪迹了所以算来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到了清乾隆年间,黄氏家道衰落,庭园建筑日渐荒废,庭园废址由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到嘉庆十年即1805年,龙应时将所购得的黄家祠等物业析产给其儿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居住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聪颖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他初授翰林院编修,不久授监察御史之职,后入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到嘉庆五年(1800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三年,后见皇亲和坤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威望颇高到嘉庆十年(1805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产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一年后,龙廷槐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这也是清晖园名的由来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灿到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特别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作了一番大规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岭南园林风貌。
获得左右两部分庭院的龙廷梓,将它们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院,另成一格,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后来龙太常花园的园主衰落,卖给一位商人经营蚕种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