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课件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说课.pdf
7页各位专家你们好,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结构与地位: 本节内容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中的一节,是小学阶段学习可能性的最后一个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用‘一定’ 、 ‘经常’ 、 ‘偶尔’ 、 ‘不可能’等词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等可能性;游戏规则公平”等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前三个年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与发展因此,将可能性大小的描述性语言转化为“数”来表示,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很大帮助 2、数学思想、方法分析: 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在游戏公平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初步的体会,能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的可能性事件,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力图使学生理解到为什么要用数表示,用哪个数表示,为什么要用这个数表示 3、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通过摸球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 、通过摸球、猜测、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3)、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同时渗透概率的思想,从数的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将“不可能” 、 “可能” 、 “一定能”的描述性语言转化为数据表示 二、说教学方法: 由于概率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这部分知识时有较大的难度为让学生能较轻松地学习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安排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 并会将这一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在教学方法上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借助摸球游戏为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用数来表示“不可能” 、 “可能”和“一定能”等客观事件的简洁和准确帮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励学生,在整个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法 三、说学法指导: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研究,最终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质疑 高年级学生带给一些思考性强的情境,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去积极思考上课开始,我手中拿出两黄一白三个球,同学们看到老师手中的白球与黄球,你能想到什么数? 同学们可以随意说出自己想法, 尤其是能说出白球与黄球对应总数的几分之几,要加以充分肯定,并追问为什么?这样的设计是唤起学生对数与事物联系的意识,同时为下面教学起一个铺垫作用 接下来,谈话: “利用这些不同颜色的小球,老师想与同学们一起来做摸球的游戏,做游戏之前请帮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这里面学问 ”课件中依次出示现五个盒子A 盒子里 2 个黄球;B 盒里 2 个白球;C 盒里 1 个黄球,1 个白球;D 盒里 1 个白球,7 个黄球;E盒里 7 个白球,1 个黄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出示自学提示 1:从各盒中任意摸出一球,说一说从不同盒子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因为学生对可能性有一定经验, 所以分析各个盒子出摸白球的可能性一般以大小区分 学生可能答出可能、 一定或不可能等去描述, 这样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可能性大小的含义,也是复习旧知,同时为下面引出新知提供一个认知的情境 2、探索可能性用分数来表示 出示自学提示 2:如果用数表示从盒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先让学生自己自学,再同桌交流讨论,最后集体交流,老师点拨通过学生分析,仅仅是用“可能” 、 “ 一定” 、 “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各个盒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有局限性用什么方法去表示事件的可能性更明确具体呢?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这一环节我是根据学生对这一质疑的认识程度去进行引导的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注意在课堂上学生生成的内容,加以把握从而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摸白球的可能性, 让同学在交流中体会到可以用分数区分可能性的大小 学生可以针对任意一个盒子中的对应白球与黄球个数进行分析点拨时重点分析第二个盒子,一定能摸出白球,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这是一个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分析另外几个盒子摸出白球可能性的同时, 我也适时的追问黄对应每个盒子中摸出黄球的可能性, 这样也有意识的渗透了在同一个盒子中,能摸出两种球可能性和为“1” ;在分析起用“1”来表示一定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时学生有了抓手 这一环节在小组的合作交流中,学生相互帮助,使有了一定思想的同学先与同学进行分享,然后在集体汇报中,再进行深入的交流而且在学生分析时,适时的追问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是能体现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根据学生分析,进行一个小结,在研究可能发生事件时,我们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它的可能性,明显可以区分出可能性的大小而且一定发生我们用“1”来表示,不可能用“0”来表示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伟 1?哪些为 0?加深学生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实践操作验证可能性大小 我以有一个黄球与一个白球的盒子为例, 与学生分析在这个盒子中再放入一只黄球,此时,能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又变成多少?学生可能说到 1/3我拿出盒子,请每一位同学都到讲台上摸一次球,进行摸球活动,记录摸球结果,算算摸出白球次数占摸球总次数的几分之几?来验证他们的猜想好吗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这一环节我是让学生去进行实践操作去验证我们先前的分析,在活动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在接近 1/3 或者结果偏离 1/3 的情况,这就让学生去体会到我们开始对可能性的表示,是基于盒子里球数的定量分析;而在实践中, 会有偶然性的出现 课堂上学生体会到偶然性, 他们说出 “运气” ,实际就是一个偶然因素 这一环节当出现实验结果不是 1/3 的时候,我就给他们出示历史上数学家做掷硬币实验的数据;布丰实验了 4040 次,德•摩根实验了4092 次,费勒实验了 10000 次,皮尔逊第一次实验了 12000,第二次实验来 4000,罗曼诺夫斯基实验了 80640 次。
统计结果,正面出现的次数都非常接近总次数的 1/2使学生明白当实验次数足够多的时候,实验值就稳定在推理值左右实践操作是让学生增强从数学角度去认识身边事物的意识,更加深刻揭示可能性的实质 4、练习巩固 我经过反复思考设计三个练习题体现出层层深入,加深理解的目的 (1) 、甲厂生产的产品有 10/100 返修,乙厂生产的产品有 1/100返修,你选择哪个厂的产品? (2) 、如果天气预报降水概率 10/100,你出门会带伞吗?如果天气预报降水概率 90/100,你出门会带伞吗? (3) 、小文遇到一个密码是由 1、5、8 组成的(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密码是“158”的可能性是多少?这个习题比较开放,体现综合应用的能力学生需要先计算出所有的不同排列,然后再看其中一种排列占总排列数的几分之几 5、课程结束前,我重点让学生说说“你能想到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我们能解决什么问题?”这里正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课堂中,学生真的提出很多自己生活遇到可能性的问题 6、总结:说说本节课学的是什么? 让学生通过回顾本堂课的收获,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感悟,自我评价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反思意识,使学生感受到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7、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实践——验证——应用的数学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中锻炼学生直觉思维,在实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中培养抽象思维,帮助学生增强应用意识和初步处理随机现象的能力 通过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操作实践的空间,留足了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都能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全过程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我们的课堂将更丰富,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