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苏教版一年级教材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教案(大全篇).docx
49页2024年苏教版一年级教材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教案(大全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苏教版一年级教材篇一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第一部分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实际学习内容,加减法的处理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教材并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加减法学习混合,算法多样空间与图形包括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形状、大小分类与统计都重视对过程的经历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20以内数的意义,会认、会读写0—20的数。
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经历比大小、高矮、、轻重、长短的过程体验“比”的方法 2、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感受日常生活与其的密切联系 3、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整时、半时、记时方法,体验时间的长短 4、认识物体的位置、顺序、大小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学会简单分类、统计,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苏教版一年级教材篇二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投影仪、不同长度的铅笔若干、刻度尺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言语导入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长 (1)估计活动 师:小朋友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2)实际测量 教师询问: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可以用东西量 (3)讨论交流。
让学生来说一说刚才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 学生们说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这样说起来真是麻烦 那有没有办法使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 生说:可以用尺子来量 (4)认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 厘米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 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 ,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指甲盖、鼻孔等) 2、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 师:首先我们应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 让学生想想,有时候一枝铅笔不会刚好是政厘米 数,该怎么办? 应该读出较为接近的整厘米数即可 (2)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先估计有多长,再量一量 2、第二题:蚂蚁搬豆 3、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 板书设计: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教师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比的方法 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测量的工具,教师及时补充 指导学生任意测量,再全班交流 苏教版一年级教材篇三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64页~65页 教学要求: 1.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报讨论等研究活动顺利地完成知识的正迁移,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能够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 2. 使学生体会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深刻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把每份的个数与分成的份数区别开来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探索新知 1. 复习旧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2)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红色部分占这个风车的几分之几吗?说一说怎么想到用来表示的?(板书:平均分) (3)通过以前的学习,说说对于这个分数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及意义) 总结旧知: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
2. 探索新知 (1)出示风车散开的图,现在谁还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红色部分占这个风车的几分之几吗?说说为什么也是呢?(相机出示: 板书:一个整体) 揭题: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办法,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把散开的风车还看成原来的风车,也就是“一个整体”,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关于分数的知识储备,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准学生的学情,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2)学习例1: 出示例1情境图: ?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根据回答,师总结示范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介绍:数学上一个整体通常画一个圈来表示,平均分用虚线来表示) ?让学生指一指一份在哪里,说一说( )是( )的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理解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来表示) (3)学习例2: 出示例2情境图: ?操作、感悟、交流:每只小猴能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先拿出四个圆片分一分,再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反馈:1生板演分法,说一说把这些桃平均分成了几份,指一指每份在哪里,他生说一说每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师总结:(加圈,加虚线)是的,把这些桃,也就是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分母就应该是2,每份就是它的(板书:2份 ) (设计意图: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说一说,通过实际操作,从平均分的份数和要表示这样一份的关系上,抽象得出每份是这些桃的,初步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整体平均分,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仍然表示平均分的份数,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变式练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3)变式练习: 2只小猴分6个桃: 些桃的 对比辨析:刚才分的是4个桃,现在分的是6个桃,为什么都用来表示其 中的1份呢?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在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对分数知识的理解) 3. 新课小结 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分数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二、巩固练习,融会贯通 1. 说一说。
想想做做1) 自主练习,讨论汇报: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2. 判一判 下面的涂色部分都能用来表示吗? 判断对错,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出示正确答案,启发思考:怎么每幅图中的涂色部分都可以用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判一判,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再次感受:同样多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只要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每份的分数就不同;而不管有多少个物体,只要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表示每份的分数可以相同,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再次提供平台) 3. 涂一涂想想做做3) (1)学生自主分一分,涂一涂 (2)反馈不同涂法,不同分法 4.分一分 出示15个风车 拿出它的,还剩下几个?拿出它的,现在还剩多少个?(12个)下面用小棒代替来拿一拿 拿出这堆小棒的、,说一说是怎么拿的 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自己动手试试看!(、、)生汇报几分之一,他生猜是几根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丰富对分数知识的理解,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5. 找一找 (1)找一找我们今天上课的会场里的分数。
(2)找一找校园里、生活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拓更丰富的学习素材与应用平台,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苏教版一年级教材篇四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第一册16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掷双色片,学习用“|”和数字来表示所统计的红蓝双色片数目 2. 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3. 对投掷结果的可能性进行猜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 可能性的猜测 教学准备: 红蓝水笔各1支,同桌一个一次性杯子,10个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会表达 1. 明确要求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