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医管医学会儿科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试行版2017).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中****
  • 文档编号:143336936
  • 上传时间:2020-08-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5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断标准》(陶天遵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年)、《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张明岛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年)、《实用小儿骨科学》第2版(潘少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出生后发现一侧胸锁乳突肌上有软骨样的包块,肌肉变短,失去弹性;(2)头向患侧偏斜,下颌部指向健侧;(3)严重时面部发育不对称,患侧面部和颅骨均较健侧为小,双眼裂水平不对称4)彩色超声波检查:彩色超声波显像患侧胸锁乳突肌增粗、增厚,或可探及肌性肿块,回声增高或减低5)除外其他疾患所致的斜颈如:颈椎先天性畸形(半椎体、先天性短颈),颈椎损伤(骨折或旋转性半脱位),锁骨产伤骨折,炎性病变(扁桃体炎、颈淋巴腺结核、颈椎结核)引起胸锁乳突肌痉挛,自发性颈椎半脱位,视力障碍引起头部倾斜等6)必要时,拍颈椎X线片以明确诊断二)疾病分类1.肿块型:(1)卵圆形肿块型,在临床上多数患儿肿块位于患侧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且肿块大小不一,大者约65 cm ,轮廓清晰,不需触摸;小的1.51 cm,需要触摸方知,肿块质地较硬,其形状为卵圆形。

      2)条索状肿块型,在临床上患儿肿块不明显,但胸锁乳突肌变粗而短,可摸及到条索状包块2.非肿块型:患侧胸锁乳突肌轻度痉挛,无肿块,头部畸形,下颌斜向健侧,患侧颜面小于正常颜面,头部活动受限二、治疗方案(一)小儿推拿1.肿块型:(1)患儿及医者体位:患儿仰卧位,医者坐于患儿头顶侧,使患儿头面部转向健侧,充分暴露患侧胸锁乳突肌;(2) 点摩法:医者先用中指指腹点患侧翳风、缺盆、扶突穴,再用食、中、无名指指腹并拢在患侧颜面及颈部做顺时钟方向摩动,以肿块处为操作重点;(3)按揉法:应用拇指指腹按揉患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1/3部分及颈后肌群,同时按揉人迎、水突、扶突、肩井及风池穴,以肿块处为操作重点;(4)弹拨法:医者用食、中二指固定肿块一侧,然后用拇指对肿块反复进行弹拨5)捏拿法:应用拇食中三指捏拿肿块;(6)牵拉法:一手扶住患儿头后枕部,另一手扶于其下颌部,双手配合使患儿头部转向患侧至最大范围;再一手扶住患儿头后枕部,另一手按压住其患侧肩部,双手同时反方向用力,使患儿头部向健侧牵拉至最大范围;(7)最后医者用拇指按揉法(或擦法)放松胸锁乳突肌和患侧颈肩部肌群,结束治疗8)注意两侧颈部不能同时按压。

      治疗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每周6次2.非肿块型:患儿治疗体位、治疗时间与肿块型治疗相同治疗手法不应用弹拨法,其余手法与肿块型相同但点摩按揉患侧颜面、胸锁乳突肌及颈肩后部肌群的时间共为8-10分钟,捏拿胸锁乳突肌时间为2-3分钟,头颈部牵拉每种方法要连续操作6-8次,最后也应用按揉法(或擦法)放松胸锁乳突肌和患侧颈肩部肌群2-3分钟3.按、揉、牵三法:(1)按法:患儿取仰卧位,医者用拇指在患部施加垂直方向的按压,力点在患侧胸锁乳突肌突起处,力度由医生手感决定2)揉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于患侧相同侧手拇指罗纹面吸定患处做顺时针的旋揉3)牵法:患儿取仰卧位,医者双手捧住患儿头颈,一手拇指在患侧的胸锁乳突肌突起处固定,向健侧做弧形牵拉二)中药外敷中药饮片水煎取汁,温度38~43℃时,用4cm5cm纱布块5层厚浸润温敷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治则: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地黄、当归、芍药、川芎、桃仁、红花肿块型加炙乳香,炙没药,元胡;非肿块型加血竭,伸筋草,葛根三)其他疗法1.颈托矫形器:将颈托加工成由健侧至患侧逐渐增高的形状,后将最高处放置于患侧胸锁乳突肌略靠后处,以保持患儿头部处于面向患侧,歪向健侧。

      2. TDP加磁疗:采用特定电磁波辐射器,以患区为中心照射,距离25~35cm,温热舒适感为宜,照射20分钟后,再给患处敷上爽身粉或滑石粉,继而打开CS-2型交直两用磁疗机开关,以1600~2000转/分的频率,将磁探头置于患侧包块部位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3.超激光照射:日本产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治疗强度100%,照射持续时间3分钟,间隔时间1分钟,光束直径10mm,B型透镜部件照射,每人照射1次,6天为1个疗程四)护理嘱患儿家长注意控制患儿头部经常保持面向患侧,歪向健侧体位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参照刘国华、张明岛主编《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2003第二版)制定治愈:患儿头颈可自由向两侧旋转,运动幅度正常,并可长时间保持于中立位,畸形消失好转:患儿头颈可自由向两侧旋转,运动幅度基本正常,能保持于中立位,但习惯处于轻度斜颈位(<10),或斜颈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者(≥15)未愈:患儿头颈仍不能保持于中立位,或近期治疗效果尚可,但远期又恢复斜颈畸形者二)评价方法疗程结束时,对患儿头颈部活动情况加以评价,评价方法参照孙传兴主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002年第二版)为标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