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27].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34596410
  • 上传时间:2022-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课题《桃花源记》课时2时间2018.07.13课标要求及学情“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既要重视积累文言词汇,又要反复涵咏,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文言文教学要“文”“言”兼重脱离了人文思想的语言学习是没有意义的本文篇幅较长,但朴素自然,明白如话有完整的故事情,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七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疏通浅显文言文文意的能力,关键是在学习中要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审美能力教材分析本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似真似幻的美好世界,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人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武陵渔人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向我们缓缓揭开桃花源的神秘面纱,用洗练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美好、自然古朴、安谧和谐的社会图景,又以“不可复得”“刘子骥未果”的奇幻让人感觉既是真实的所在,又神秘扑朔不可追溯语言简洁含蕴丰富,使用大量的省略句,叙事上简省留白,值得在阅读过程中反复涵咏,品味蕴含其中的真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感悟作者写作此文的真实目的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品味桃花源的“美丽”与“神秘”,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本文虚景实写,运用想象和虚构寄寓理想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2.感受桃花源的魅力,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学生活动研讨活动导入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听武陵人缘溪行,因忘路之远近而误入桃源深处的故事上节课,我们在朗读时已经能够读准字音,今天我要来考验一下大家,是否做到了你们乘若的——读准文章的句读学生朗读一提起陶渊明,大家就会想起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仿佛菊花就是他的化身,他像菊一样高洁傲岸,飘逸淡然也正因此陶渊明成为高洁隐士的象征,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淡泊,“但使愿无违”的宁静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独特的符号留下永久的印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陶渊明给我们讲述的一个故事,谛听讲故事者的真实心声读准句读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当堂检测活动一字词检测二、 温故知新1.武陵人捕鱼为业 2.缘溪行3.渔人甚 异之 4.复 前行 5.欲穷 其林 6.仿佛若有光7.便舍船 8.才通人 9.豁然开朗 10.土地平旷 11.屋舍俨然 1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3.阡陌 交通 14.悉如外人15.黄发 垂髫 16.并 怡然自乐17.便要还家 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不复出焉 2.乃不知有汉3.无论魏晋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6.辞去 7.此中人语云 8.不足为外人道也9.便扶 向路 10.处处志之11.及郡下 12.诣太守13.寻向所志 14.遂迷15.欣然规往 16.未果 17.寻病终 18.后遂无问津者学生快速回答活动二三、品读感悟,寻美桃花源武陵桃源,原是鲜为人知的荒僻之地,就是因为陶渊明的文章,“世外桃源”用来比喻与外界隔绝没有战乱纷争的美好世界,于是不断有诗人涉足前往,来探寻这灵秘之地。

      就像武陵人临走处处志之,希望能够回到桃花源那读完这篇文章你是否可以谈谈“桃源”为什么如此有魅力吗?(美)它究竟美在何处?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相关词语、句子学生回答预设:景色美 生活美 人情美 缺憾美活动三四、释疑解惑,揭秘桃花源如此美丽神秘的桃花源是不是也勾起了你的好奇心呢,如果那个发现桃花源的渔人就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问题向他询问呢?学生表现预测:为什么桃花源人不让你告诉外界这里的情况呢?桃花源人向你询问外界的情况,你说了些什么呢?他们为什么听了都感叹惋惜?你出了桃花源为什么报告太守?为什么你做了标记还是没有找到桃花源呢?如此美丽神秘的桃花源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所在呢?请谈谈你的见解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背诵课文相关语句活动四五、拓展延伸,再寻桃花源桃花源记本来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部分,学《桃花源记》不可不读《桃花源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诗》再寻桃花源,感受桃花源的美好想一想,桃花源诗的哪些语句与课文内容相照应结合本诗的结尾“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谈谈你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桃花源诗[魏晋] 陶渊明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小组讨论检测设计(作业)1.翻译下列句子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②复前行,欲穷其林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④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⑤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⑦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⑧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2.根据课文内容默写文中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文中描写桃花源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揭示桃花源人进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3.课下搜集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五柳先生传》《饮酒》《归园田居》等,加深对陶渊明的认识。

      写一段人物点评随笔板书设计 景色美桃花源 美 生活美 桃花源外: 官员: 人情美 百姓: 缺憾美 教学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对课堂的投入程度决定一堂语文课的成败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他们带着一种积极的、高涨的、激动的情绪来从事学习,开动脑筋思考,认真主动地投入读、写、口语交际的训练中,这样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学习文言文普遍存在抵触情绪,认为文言文枯燥乏味,还有繁重的翻译背诵任务要完成,所以学习文言文一定要从激发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本文是以渔人的进出桃花源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行文,所以教学中我抓住“渔人”这个重要人物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提出疑问,答疑解惑,在这种情景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之美,体会作品的思想主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长文短教设计主问题,围绕主问题设计教学环节,穿起语文课堂的珠翠,既不罗嗦费时,又巧妙地将各项训练有机联系在一起。

      当然,不能为了单纯的激趣就把教学任务抛开,偏离了教学目标,这样就会华而不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