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与+奇+人+相+遇》.doc

136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36132422
  • 上传时间:2022-12-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9KB
  • / 1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与奇人相遇》(Meetings With Remarkable Men)作者:葛吉夫        本书手稿原以俄文写成,始于一九二七年;其后由作者校定多年英译第一版由A.R.欧雷基选译,又从俄文多次校订及重译,始成此书 前言 葛吉夫大半生都致力于把一套知识体系传授给他的学生,在他临死前不久,他决定出版三本记载自己观念之书的第一本,亦即《万有一切》——或称《魔鬼说给孙子的故事》以他自己的话来说,《魔鬼说给孙子的故事》要使读者心中兴起一连串不熟悉的想法,以此「无情地摧毀许多世纪以来深植人心的信仰和观念」在他过世后十年,他的学生决定把他的整套观念公诸于世,这些观念在那之前只有他们自己知晓 至于第二本书,亦即葛吉夫所谓的第二系列作品,一九六0年于法国初版,就是这本以《与奇人相遇》为名的英译本就如葛吉夫所说,他在这系列的任务是提供「建立新世界之感所需的素材」──这份感觉会使人以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一生 在此同时,这本书也以自传体写成,其中包含了我们对于他早年生活以及其知识来源的唯一资料     葛吉夫一开始先描述他的童年,尤其是他父亲的影响,后者是一个口传古文化的硕果仅存者葛吉夫在少年时期接受卡尔斯大教堂司祭长的指导,同时接受宗教训练及现代科学教育,由那些知道如何培养他体认必要价值的人来教导。

      及至他长大成人,他想了解人生意义的渴望变得如此炽烈,因而吸引了一群「奇人」──包括工程师、医生、考古学家等在內为了追寻一套他们坚信过去存在、但如今所有的线索都渺无踪影的知识,他与友人一起探索了中东及中亚一帶诸国    葛吉夫和同伴历经重重险阻难关,找到了极少数的人和几个与世隔绝的团体,每一次都获得这套知识的吉光片羽──直到某所学校的大门終于为他而开,在其中他学会如何把一套密意教学的原则兜拢起来这所学校他只称为「四海兄弟会」,此外并不多谈从那时起他持续「活出」这些原则,以最严格的內在纪律加以试炼,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为止      葛吉夫也提到他的第三系列作品,称为《真实人生仅在当刻》他在这系列的目标是「协助一个人想到及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世界,而非他现在感知的虛幻世界」    此刻正准备付梓的第三本书,主要包含葛吉夫对学生的谈话和演讲在此他展示直接工作自己的方法,指出其中的陷阱,并提出一些方法,以便更加了解个人自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內在条件  葛吉夫的工作有很多层面但是不论他采取何种方式表达,他的声音都是一股召唤   他召唤,因为他深受我们生活的內在混乱所苦   他召唤我们睜开双眼。

      他问我们为何在此,我们想要什么,我们服从什么力量最重要的,他问我们是否明白自己是什么他希望我们事事存疑而且因为他坚持,而他的坚持迫使我们回答,在他与我们之间形成一种关系,而这是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將近四十年来,这股召唤如此有力,以致于人们从四面八方前来找他但是要见他总是一大考验在他面前一切态度都显得矫情不管是太恭谨,或反之太自负,都在第一刻被击得粉碎;只剩下一个面具被扯下的人,在一瞬间展露他的真我   这是一个极为残酷的经验──某些人无法承受    这些人无法原谅他曾看穿他们,等他们一离开他的视线,就大肆为自己辩护这就是许多不实传说的由来葛吉夫本人对这些故事觉得有趣他有时候甚至故意挑拨他们,即使只为了摆脫那些好奇的人,那些无法了解他追寻真意的人至于那些知道如何接近他,并把遇见他视为一生转折点的人,要描述这场相遇,任何尝试都显得可笑之至这说明了为什么第一手的资料如此稀有   然而,他的影响力──至今仍在──却无法与葛吉夫这个人分开因此人们理所当然想要认识他的生活,至少它主要的梗概为此他的学生觉得出版这本书是正确的,它本来只是立意大声念给一小群学生和访客听的在此处葛吉夫谈到他一生中最不为知的阶段:他的童年、青少年时期及第一阶段的探索。

         但是如果葛吉夫谈到自己,也是为了他一生的职志很显然这并不是一本严格定义的自传因为对他而言,过往并不值得诉说,除非它能做为范例在这些冒险故事中他所提示的并非外在的模仿,而是一种面对生活的全新方式,它直接打动我们,也使我们初尝另一层次的真实   因为葛吉夫并不是,也不可能只是一位作家他另有任务在身     葛吉夫是一位师父     师父这观念在东方为人熟悉,在西方却几乎不为人接受它沒有明确的定义,其內容非常模糊,甚至可疑根据传統的概念,一位师父的作用并不局限于言教,更暗指知识的化身,他能以此唤醒別人,凭着自身的存在就能协助他们的追寻他会为一场经验事先布局,透过这经验一个人能尽可能地活出知识这就是了解葛吉夫生平的真正钥匙     自从他回到西方后,就不断在身边召集一批人,他们都准备与他投入一个完全致力于开发意识的生活他把自己的观点传授给他们,为他们的探索加油打气,并使他们坚信,要使自己完整,他们的经验就必须包罗万象,网罗一个人的各个层面而这就是「个人和谐发展」的真意,也是他多年来努力设立的机构的基础所在     要达成这项目标,葛吉夫必须与种种困难奋力作战,这些困难不仅出自战争、革命和放逐,也包括某些人的无动于衷和另一些人的敌意。

      要使读者对这场挣扎以及他如何不断以巧计持续向前的情況有所认识,我们在此附录一篇原非打算放在此书的文章这是某个晚上某人询问他的机构财力来源为何,他所做的回答    这篇标题「物质的问题」的惊人叙述,也许能使读者更了解一位师父的生活,以及他的一切行动都从属于其使命的实现第一章   引言     自从我完成第一系列的写作后已经整整过了一个月──在那段时间中我打算完全用来安歇我个人存在中从属于我纯粹理智的部分就如我在第一系列的最后一章写道,我已经承諾在这整段时间內绝不提笔写作,而为了这些从属部分的健康着想,將慢慢饮尽所有的陈年卡巴度斯苹果酒(白兰地),透过天意安排这些酒现在都归我所有,摆在普里耶(Prieure)的酒窖中,是由两世纪以前深谙生活真意的人特別酿造的    今天我已决定,而我现在希望──完全不强迫自己,而是刚好相反,帶着满心喜悅──再度提笔写作,当然是透过一切相应力量的帮助,这一次也是受到合乎律则的宇宙结果使然,它是第一系列的各方读者对我个人稍来的好意而促成的    我现在计划要对我为第二系列所写的內容,赋予一个能为人人了解的形式,希望这些观念能做为预备的建设性素材,以便在与我类似的人的意识中建立一个新世界── 一个以我之见堪称真实的世界,或至少可由人类思考的各种程度视为真实不虛,而非当代人为自己描绘的虛幻世界。

           而究其实,当代人的心智,不论智力程度如何,都只能透过那些或是出于偶然或刻意,在他內心引发的各种奇想冲动的资料来认知这个世界而这些冲动,藉由不断影响流转他內心联想的节拍,逐渐使他的整个运作趋于不和谐,至于它产生的可悲后果,每一位能与日常生活异状的影响力隔开即使一点点、并愿意严肃思考它的人,都不可能不受惊吓──例如,每隔十年我们的生命就越来越短     首先,为了「思想的摆荡」,亦即为你我的思考建立相应的节奏,我希望多少仿效《魔鬼说给孙子的故事》之书的例子,模仿一位他(她)及我都由衷尊敬的人的思考,而我作品的勇敢读者啊,也许他(她)也受到你尊敬──当然这是如果你有胆量从头到尾读完第一系列的作品换句话说,我希望在这次写作一开始就介紹一位我们广受爱戴的回教神学家每每每拿撒丁每每每所谓的「微妙的哲学问题」     我希望一开始就这么做,因为我打算在此处以及往后的解说中,大量引用这位贤者的智慧,现在他在各地几乎都受到认可,且根据谣传,「唯一者」这个头銜即將由适当的人选正式贈予给他     而这个微妙的哲学问题,每位只要读到这一章第一段的读者,也许已经从意识中铁定会出现的困惑感知一二,如果他拿自己对于医学的坚定信念与下面这个事实相比,亦即我,《魔鬼写给孙子的故事》的作者,在经历一场几乎夺命的意外后,因为不断努力要把我的思想尽可能清楚传给他人,使得有机体的机能尚未完全回复,在这段时间內的主要休息方式却是尽情纵饮,不但豪饮上述的陈年白兰地,也品尝其他各种劲道十足的酒国兄弟。

           事实上,要对这个即席提出的微妙哲学问题提供完全真实又钜細靡遗的回答,一个人首先必须对我沒能确实履行我对自己提出的职责──亦即喝尽剩余的陈年白兰地──的个人罪愆,做出正确的裁决     重点是在这段我奉命休息的时间內,尽管怀着种种不由自主的欲望,却无法只满足于我在第一系列最后一章所说的那十五瓶陈年白兰地,而得將这神圣的饮品结合另外两百瓶──光是看上一眼就足以心醉──不相上下、称为陈年白兰地(armagnac)的好酒,因此不但我个人能饱尝这整个宇宙物质,也使近年来成为我不可避免的助手群──主要是参与我这些「神圣仪式」的同好──一饱口福     一个人在宣布对我个人罪愆的判决之前,最終必须考虑到从第一天起我就改变以小酒杯喝白兰地的习慣,转而使用所谓的大玻璃杯而在我看来,我开始这么做几乎出于本能──显然是让正义能够战胜,这在目前的例子亦然     我不知道你如何,勇敢的读者啊,但是现在我思考的节奏已经确立,我可以在不强迫自己的情況下,再度尽情地自作聪明侃侃而谈     在第二系列中,我特別打算介紹并阐述自古以来透过各种里程碑的銘文而流传至今的七大諺语,这都是我在旅途中巧遇并译解的──在这些諺语中我们的远祖陈述了客观真理的某些层面,即使连当代人的理智也能清楚察觉。

      因此我会从其中一则諺语开始,它除了能做为接下来解说的好起头,也可以成为前一系列最后一章的连结点     这一则我选来做为第二系列写作开头的古代格言,是这样说的:只有一个人知晓如何使受他托管的狼和綿羊都相安无事,才有资格称为人,也才可以指望老天为他准备的任何事物     我们当代的某些饱学之士──当然不是那些在欧洲大陆受教育的人──对于我们祖先这则格言所做的「心理联想式的哲学分析」中,清楚显示「狼」这个字象征人类有机体中整个基本及反射的运作,而「綿羊」这个字则代表一个人情感的整体运作至于一个人的思想运作,在这则格言中则是以人本身为代表,一个人在有担当的成年岁月中,透过自己有意识的努力以及自愿的受苦,而获得相应的资料,能一再使这两个相异又不相容的生命体和平共处只有这种人才够格掌握在諺语所说的,上天准备以及预定给人的一切     有意思的是,在亚洲不同部落所慣用的格言和棘手情境的巧妙解答中,依我之见,也有一则相当符合前述那则古代格言要义的脑筋急转弯,其中也有一只狼和一只山羊(而非綿羊)     这个棘手的问题是一个帶着一匹狼、一只山羊和一颗包心菜的人,如何把它们从一岸载到另一岸,如果我们考虑到他的船一次只能载他自己及其中一样东西,而另一方面,如果沒有他的直接监视和影响,这匹狼总会吃掉山羊,而山羊总会吃掉包心菜。

           这个流行难题的正确答案清楚显示,一个人要达成任务,不能全靠每个正常人都应拥有的机智,也必须不懒散、不遗余力,而必须多过河一次以达成他的目标     回到这个我挑选的古代格言,并牢记这个流行难题的正确解答的大义,那么,如果一个人在思考它时不帶一丝当代人无谓思想所引起的成见,几乎无法不全心全意承认,任何称自己为人的人都绝不能懒散,而要经常设想各种折衷方案,必须与自己招认的弱点不断挣扎,以便达到他设定的目标:使这两只由他的理智托管、天性上毫不相容的动物毫发无伤     昨天写完这些我称为「为了思想摆荡的自作聪明」之后,今天早上我帶着在写作生涯最初两年写就的一份概要,亦即我打算做为第二系列开头的素材,到公园坐下来,在一排古树的树阴下开始工作等我读了两、三页之后,不禁忘怀周遭的一切,而陷入长考,怔忡要如何继续下去;我就这样坐在那里一字未写,直到天色已晚     我着实沉浸在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