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思考公民身份费下载.doc
4页《重新思考公民身份》英,莫里斯•罗奇著郭忠华黄东娅郭韵何惠莹译DF2/257马歇尔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多维的政治经济复合体,公民身份与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着持 续的紧张和冲突关系,同时他将公民身份的概念视作有公民的、政治的和社会的维度所组成 的结构1、社会公民身份的主导范式“社会公民身份的主导范式”这一概念与“福利国家”(特别是欧洲福利国家)的构建 时代,以及对作为公民身份社会背景的“国家功能主义”的解读密切相关再主导范式的时 代下,巾于受战时计划经济和凯恩斯经济分析的影响,西方.社会通过宏观的经济和就业政策 为其福利国家提供支持其目的旨在国家层面上使增长与衰退这一持续而不断交替的资木主 义经济循环得以稳定此外,福利国家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增加公共开支等政策缓解经济所 带来的影响因此,福利体系被认为是民族国家社会进行白我调整的一种关键手段不论公民身份理论还是公民身份的实践中,公民身份的社会元素都不可能脱离公民和政 治的元素而单独存在这两者既可以推动社会公民身份的发展,但反过来,后者也可能与公 民和政治的元素形成难以弥合的张力,甚至出现马歇尔所说的“重建整个大厦,哪怕这样做 可能会以摩天大楼变成平房的结局告终也在所不惜”的情形。
首先,公民身份原则上必须被 理解为一种全面的、多维度的现象,它是一种包括公民的、政治的和社会维度的社会地位; 其次,我们从历史以及实践可以看到,为大众提供的全面和多维度的公民身份,是在漫长的 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种这一过程常常充满了社会冲突甚至倒退现象,但即使 在最为发达的西方国家,众多的社会群体并没有纳入到这一过程中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在 现代化这一漫长进程的大部分时间里,大多数西方社会的群众所经历的公民身份行程是有限 和不完全的,只有经过这一段时期之后,公民身份的形式才变得更为完整和层次丰富在历 史上,公民身份的不同维度通常被大众传播或发展为彼此不相关联的东西人们甚至对公民 身份的不同维度进行排序,认为公民权利优于政治权利,而它们又优于社会权利西方社会兴起的针对家长支配地位和歧视妇女的女性主义运动同样可以证明,公民、政 治维度的公民身份优于社会维度的公民身份,前两者为后者的获得提供了基础在20世纪 初被誉为女性主义运功“第一波”的浪潮之下,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女性被动员起来争取 投票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马歇尔所定义的从公民维度到政治维度的公民身份发展 次序女性主义运动的成功,是女性获得了更为全面的公民权利并废除了合法歧视攵性的传 统,包括婚姻、家庭和产权上的歧视。
这些成就为女性在战后欧洲福利国家的构建时代里进 一步追求某些社会权利提供了基础这些社会权利包括在教育、医疗、儿童福利和家庭资助 等领域获得政府资源和服务然而在这一期间,以及在就业过程中所获得的权利保障是十分 有限和不平等的尽管自那时起,情况不断变化和改善,但是这些问题如今依然在许多西方 社会存在在美国和女性运动的例了中,推动社会全力发展的是“自下而上”的公民社会行动,而 在德国的例子中,推动此进程的则是“自上而下”的国家和政治精英行动总体而言,我认 为公民和政治的公民身份与社会公民身份之间的关系是,前两者是后者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 条件在马歇尔看来,建立在其他两个维度之上的社会公民身份概念是公民身份的最终归宿, 它为人们能够更全面地行使公民和政治的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和社会资源然而,德国的例 了则表明,社会公民身份可能脱离公民和政治的公民身份而获得有效的发展并带来某些问 题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告诫我们,在社会学研究中需要经常注意人类有目的的行为 所产生的意料之外的后果人们可以通过追求社会权力来实现社会公平和其他具有规范性的 积极国家事务尽管如此,人们的追求既可能会与公民和政治的权利产生冲突,也可能会为 人们更全面地行使公民和政治的公民身份提供社会和物质资源,而这些结果有时是意料之中 的,但更多的时候是人们意想不到的。
在一些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如中东国家,可以通过给国家提供富足的物质生活而 消解其政治民主的要求石油是民主的敌人"在一些贫穷的政治威权主义国家,社会权利 更容易成为国家政权与市民社会的结合点,通过开启“民生”的空间而关闭“民主”的空间社会权利是一个“神话”,这并不是说社会权利对某些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不现实的相反, 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以一种修辞和煽动的方式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的而非一个辩论性观点换言 之,只是为了强调,人们对普通意义的公民身份权利和特殊意义上的社会权利的认知和信仰 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他们的希望和理想人们希望获得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所“应该”拥有的 生活方式,同时他们对实际的生活作出了现实的假定人们对“应然”生活方式持有不同的 看法,这些不同的看法可能源于民族国家之外的不同世界观,其中包括对人权、宗教或政治 意识形态等普世世界观的不同此外,民族国家的正式宪法或者主导政治意识形态、价值体 系、教育系统对民族历史和身份认同的描述也是导致人们产生不同“应然”生活方式的因素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社会的人们都生活在理想和现实的“鸿沟”之间(他们能够反思 性地知道自己生活与这一鸿沟之中),尽管在不同的社会之中,人们对“鸿沟“的大小会有 不同的看法。
在特定的社会里,只有当大众认为这一 “鸿沟”相对较小时,国家的权力体系、权威以 及普遍的合法性才能得以构建和传播我们之前提到的有关德国社会权利发展经验的分析可 以证明这一点同样地,当人们LI益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社会之间的鸿沟变得相对较大时,国 家在社会中的权力和合法性就会不断被削弱美国文化通常被称作“美国梦”的“神话”, 它传统上容纳了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且不断变化的鸿沟这一变化与美国传统的信仰密切相 关人们认为,在人生中通过个人努力和不断进取能够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然而,正如 前面所提到的,即使在奴隶制被废除之后,对美国黑人来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仍然是 巨大和不可改变的在此情况下,“美国梦”的“神话”遭到了来自这--神话的另一阐释的 激烈挑战在1963年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一一“华盛顿大游行”中,运动领袖马丁 •路德•金 就借助对“梦”的想象来为种族平等和更加全面的公民和政治公民身份运动鼓劲,并由此激 起社会和政府更广泛地参与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因此,关于公民身份和社会权利的“神话”存在于每一个社会它们之间的差异取决于 人们作为一个集含体是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以及两者间所必然存在 的“鸿沟”的。
当我们分析公民身份时,在社会学意义上使用“神话”一词就是提醒人们在 分析公民身份时必须注意这些问题2、公民身份的权利与义务译者借用吉登斯建立起来的结构化理论来说,在行动与结构的关系中,结构存在于行动 之中,为行为提供资源和造成制约但另一方面,作为行动的意外后果,结构又总是通过行 动而得到再生产总体而言,作者认为不同社会的福利国家都是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 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者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运动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形式的行 动在我看来,这些因素的结合并不是社会学理论的臆断,而是能够通过对特定社会进行社 会历史学研究而予以证实的实证性经验理解福利国家形成的三种额外社会因素所起的累积性作用首先,在整个现代化时期, 为了取得国家间战争的胜利和缔造中央集权的帝国,出现了对大众进行军事动员的复兴其 次,国教与大众所信奉的基督教新教存在着深刻的宗教冲突,境况也在不断变化最后,在 全世界范围内建立殖民帝国体系不仅为参与其中的精英带来了利益,同时也对工人阶级文化 和经济产生了影响吉登斯批判马歇尔不能“把公民身份权利的发展描述为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而且在必 要的时候总是得到了国家的友善帮助”“公民身份权力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斗争获得的二克 劳斯•奥菲在《福利国家的矛盾》一书中提出“资木主义不能没有福利国家,但资本主义乂 不能福利国家并存。
"常识和学术分析都告诉我们,“权利”和“义务”两者在意思和逻辑上都具有相对性 假如我对某物具有权利,那么其他人,也可能是国家便有义务要提供它,否则我所声称的权 利是没有意义的当然我不可能是唯一具有权利的人,所有其他的公民(应该说所有其他人) 同样具有权利因此,为了使其他人能够像我那样声称具有权利,我有责任为他们所声称的 集体性资源作出一定的贡献然而,在原则上承认权力在逻辑和意思上暗含着与之相对的义 务,反之亦然,这是一回事,在现实里要在人们之间、在人们与国家之间正是这一相对性则 是另外一回事3、社会变迁与公民身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促使现代社会超越社会发展的工业阶级的社会经济变迁的动力 及其自身在性质上也不断发生变化这种社会变迁的动力一方面与全球化(诗人约翰•唐恩 “没有人是孤岛"no man is an island)进程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则与数字化进程密切相关马歇尔与公民身份社会学公民身份起源于古希腊理论,之后,它一直是西方社会和政治思想的一个中心主题然 而,在诸如雅典这样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古希腊“直接民主”制中,很少能够发现现代 代议制政府和民主公民身份的概念同样,在中世纪封建主义和基督教的理论和实践中也难 以找到它们。
相反,西方出现对公民身份的现代理解与十六七世纪资本主义以及中央集权的 民族国家的来临密切相关他认为,现代公民身份概念有三个要素的集合体所组成:公民的要素、政治的要素和社 会的要素在历史进程中,我们E以观察到这些要素大致是以前后顺序逐步出现的因此, 具有排他性的简单“公民权利”这种公民身份行使最早出现,然后是更为复杂的公民权利和 政治权利随后出现,最后,在福利国家时代,社会公民身份逐步出现并发展完善公民的要素由个人日由所必须的权利组成:包括人身自由、言论、思想和信仰自由,拥 有财产和订立有效契约的权利以及司法权力最后这项权利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权利,因为它 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并以个人平等的方式确定和保护所有人的权利这就表明,与公民权 利最直接相关的机构是法院政治的要素,我指的是公民作为政治权力实体的成员或这个实 体的选举者,参与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与其相对应的机构是国会和地方议会社会的要素 isu,我指的是从某种程度的经济福利与安全到充分享有社会遗产并依据社会通行标准享受 文明生活的权利等一系列权利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连的机构是教育体制和社会公共服务体 系对于马歇尔而言,普遍意义的公民身份涉及成员身份地位的平等和社会能力的平等,他 们指的是在上述三种要素中社会集体承认并执行的合法公民权利。
通过讨论社会不平等,特 别是在发展过程中当代资木主义经济运行所产生呢个的阶级问题,马歇尔勾勒了以上的图 景在资本主义产生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分化趋势的背景下,马歇尔将公民身份的演进看作是 两个对立原则之间的“战争二随着福利国家的建立,他将这种战争看作是公民身份及其蕴 涵的平等主义以及由此带来的总体影响和寓意的胜利从三个维度来说,马歇尔的主导范式的图景及其假定可以归纳为一下标题1、 公民世界在马歇尔的演讲中,他提出,公民身份包括三个类型的权利,即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他暗示,公民“世界”或共同体是这样一个领 域,在这一领域中,要求权利的公民可以得到以国家为基础法律制度、议会民 主和福利国家的服务社会权利不同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但乂是他们的延 续和补充它们使人们能够参与文明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公民权利和政治 权利所取得的成就更加完满2、 公民身份的结构性背景在马歇尔看来,工业资本主义是公民身份的主要背景, 社会权利对于抵抗这一以阶级为基础的不平等来说是必要的不过,在一个自 由社会,一种以绩效为基础的不平等本质上是根深蒂固的,国家在这种社会只 能够寻求保证机会的平等而非收入的平等马歇尔认为,福利国家和社会公民 身份的原则和制度与资本主义的原则和制度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