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到发展:任正非与华为意志.doc
4页创业到发展:华为意志存在是意志的产物华为体现着任正非的个人意志任正非是孤独的,他离开了商人的惟利是图 对于任正非來说,做公司不是哗众取宠,不是光鲜的排名榜,不是做什么社会精 神领袖,更不是跻身政府官僚;做公司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服从,他必须 忠诚地服从来自客户、市场、员工的每一个召唤;做公司是惶者生存,永远有数 不尽的危机,永远而临倒下去的临界点;做公司是永远的谦卑,要牢记着吋间的 作用,时刻惊醒着事物昙花一现的本质任正非的意志体现五光十色,但是其核心就是6个字:活下去、走出去是的,活下去任氏兄妹7个,加上父母共9人生活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 当时家里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以保证人人都能活下去任正非丄高中时,常常 饿得心慌,也只能用米糠充饥他家当吋是2〜3人合用一条被盖,破旧被单下面 铺的是稻草华为的前儿年起步十分艰难任正非与父母、侄子住在深圳一间十 儿平方米的小屋里,在阳台上做饭当吋在广东卖鱼虾,一死就十分便宜,父母 专门买死鱼、死虾任正非感慨:“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为了活下去,任正非做公司华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技术开发的 动力是为了生存”在高科技领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可以自主,才有竞 争优势。
为此 十几年如一日,华为-谊拿出销售收入的10%作为研发投入投 入强度之高,当属公司之最任正非习惯反向思维,习惯从客户的每一个呼吸捕捉华为存在的理由从“沼 泽地”冲杀出來的华为,当年曾经启用了许多颇富争议的招数,把其客户关系渗 透到市场的每个枝节,借利益同盟铺开了市场版图适者牛存的秘籍,被华为发 扬到无与伦比的极致为了活下去,任正非常常跳出通讯业看世界大势1995年,任正非看到将 来不会有仅仅依靠区域市场生存的电信设备商,所有的电信设备商都必须是国际 标准化的于是从1996年,华为就开始了国际化布局起初,华为员工对国际 客户很陌生,而国际客户对华为则是完全的陌生任正非这个一直从艰难生活走 过来的人,却一改勤俭节约的习惯,一次次组织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岀国旅游、参 观、考察;同吋花费巨大的代价,推出“东方丝绸Z路”、“东方快车”等品牌计 划让国际客户来熟悉陌生的华为华为为了开拓国际市场,8年来投入人民币100 亿元!这是何等的大手笔!在人们还在为新经济狂热的吋候,任正菲则已经透过泡沫看到这个行业供给 无限性与需求有限性之间的永恒矛盾在这样的行当,惟有品牌与服务才能拿得 住客户因此,华为能十儿年如一日,始终以自主知识产权与超值服务为坐标。
任正非熟谙IBM产品与服务捆绑在一•起的奥妙,包含口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走到 哪里,100%的服务就跟到哪里,而且常常是超值服务打头阵这种真止国际化 的思维,是华为打开国际市场的关键环节任正非最栄贵的东西是一种强烈的精神本能,这种木能驱使他发现了华为公 司最深藏的敌人:华为人的懒惰与狭隘因此,他力排众议坚持在《华为基木法》 第一条写进“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 远处于激活状态任正非清醒:三代人之内不要说进世界500强这三代人是 指“垮了再起来”,“再垮再起来”的三代人这种活下去的倔强,正是华为米姆 在国际市场上快速生殖繁衍的源代码任正非经常引用一个在业界亨誉很久的比喻,那就是“山羊为了不被狮子吃 掉,必须跑得比狮子快;狮子为了不饿肚子,必须比山羊跑得更快「所以一•开 始的华为,就为自己准备了在国内市场是“狮子”和国外市场是“山羊”的双重 角色而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双重角色造就的“土狼性格”成就了今日华为的 固守和拓展全球化的战略1995年,通信山场竞争格局发生巨变通信设备的关税相对较低,因而令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态势空前激烈 一方面,国际市场萎缩直接威胁企业国际市场的拓展;另一方面,国际通信 设备巨头在国外出现需求紧缩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把刚起步的市场作为其 攫取的H标,以此来弥补他们的颓势,这势必给华为等国内企业造成很大的竞争 压力。
实际上,在2000年后,国外通信公司已开始用比以前残酷得多的价格竞 争来与华为等企业争夺国内地盘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下,华为的国际化似乎成了 “逼上梁山”的选择任 正非对半时局势的总结是:“我们的队伍太年轻,而且又生长在我们顺利发展的 吋期,抗风险意识与驾驭危机的能力都较弱,经不起打击……不趁着短暂的领先, 尽快抢占一些市场,加大投入来巩固和延长我们的先进,否则一点点领先的优势 都会稍纵即逝,不努力,就会徒伤悲我们应在该出击吋就出击……我们现在还 不十分危险……若3至5年之内建立不起国际化的队伍,那么市场一旦饱和, 我们将坐以待毙!”基于这种危机意识,任正非判断国际化是华为度过“冬天”的惟一出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与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规划《华为基本法》时,任 正非就明确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与此同吋,华为的国际化行 动就跌跌撞撞地开始了1994年,华为首次在北京参加国际通信展1995年10月,华为再次参 加口内瓦国际电信博览会1996年,华为公司正式开拓国际市场,并将其作为 公司发展战略的重点1997、1998年的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多少业绩亮点, 1999年之前,华为基本上维持在“屡战屡败”的阶段,那时候往往只能见到客 户,拿到标书,但是投标Z后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结果。
负责华为国际市场宣传的李杰向《IT时代周刊》介绍说:“那个阶段是 很艰苦的,一个人在几个国家来回转悠,但是一直没有单子第一次中标是在 1999年,越南和老挝两国招标是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第一次真正的小标这个阶段华为的重心还是在发展家在这个阶段,任正非已经在寻找华为同国际大公司之间的差距其中华 为的交货时间和研发周期是最突出的毛病,都比其他公司的时间长这个差距直接表现在数据上,就是1999年华为的海外业务收入占其总 营业额还不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