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6.doc
9页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 课题:28.2解直角三角形(3) 地点:九(1)班 授课教师:曾 辉 授课时间:2011.3.30(上午 第二节)28.2解直角三角形(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方位角,了解方位角的命名特点,能准确找到方位角是指哪一个角; 2.使学生了解坡角、坡度的概念,知道坡角和坡度的关系;3.掌握运用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解决关于方位角、坡角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的过程,运用转化思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不可分.教学重点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方位角、坡角问题.教学难点 学会准确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结合上节课学习,谈谈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多媒体展示教材93页例5: 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50 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40 方向上的B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处距离灯塔P有多远? 分析:(1)回顾方位角概念: 题中“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5 方向”是什么意思? “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4 方向上”呢?(2)尝试画出几何图形,找出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求? A 650 P 340 C B解:如图,在Rt APC中, PC=PA×cos(900-650) =80×cos250 =80×0.906 =72.48在Rt BPC中,∠B=340∵SinB=PC/PB,∴PB=PC/SinB=72.48/sin340=72.48/0.56=129.4因此,当海轮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40方向时,它距离灯塔P大约129.4海里引导学生归纳: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选用适当的锐角三角函数求解; (3) 求出数学问题的答案;(4) 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4页 (1)理解“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思想方法 (2)坡度与坡角的概念 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 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一般用i表示即 ,常写成i=1:m的形式,如i=1:2.5. 坡角: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 坡度i与坡角α之间的关系: 思考:(1)坡面铅直高度一定,其坡角、坡度和坡面水平宽度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2)坡面水平宽度一定,铅直高度与坡度有何关系,举例说明.如图,铅直高度AB一定,水平宽度BC增加,α将变小,坡度减小,因为 tanC =AB/BC ,AB不变,tan 随BC增大而减小(2)与(1)相反,水平宽度BC不变,α将随铅直高度增大而增大,tanα 也随之增大,因为tan = 不变时,tan 随AB的增大而增大 A C B 3.例题:如图: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6m,坝高23m,斜坡AB的坡度i=1∶3,斜坡CD的坡度i=1∶2.5,求斜坡AB的坡面角α,坝底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m) B C A D 分析:根据条件可知ABCD是梯形,作BE⊥AD,CF⊥AD,梯形ABCD就被分割成RT△ABE和RT△CFD,AD=AE+EF+FD,AE,DF可以在△ABE, △CDF中通过坡度求出,EF=BC=6cm,从而求出AD. 归纳:坡度问题的计算过程比较繁琐,注意书写的条理性、清晰性。
三、课堂训练 1.完成课本95页练习 2.补充练习(多媒体展示) 利用土埂修筑一条渠道,在埂中间挖去深为0.6米的一块(图阴影部分是挖去部分),已知渠道内坡度为1∶1.5,渠道底面宽BC为0.5米,求: ①横断面(等腰梯形)ABCD的面积; ②修一条长为100米的渠道要挖去的土方数. 四、归纳小结 1.弄清方位角、坡度、坡角、水平距离、垂直距离等概念的意义,明确各术语与示意图中的什么元素对应,只有明确这些概念,才能恰当地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认真分析题意、画图并找出要求的直角三角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决问题. 3.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式,使计算尽可能简单,且不易出错. 4.按照题中的精确度进行计算,并按照题目中要求的精确度确定答案以及注明单位. 五、布置作业 习题28.2第9,10题. 板书设计28.2解直角三角形(3)一、复习引入 二、自主探究三、课堂训练四、归纳小结五、布置作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