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现状及问题对策探析.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95157134
  • 上传时间:2022-05-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51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现状及问题对策探析    周建雯【摘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儿童的科学教育在科学学习中,幼儿不仅能初步体验探究的乐趣、提升探究能力,而且还培养了科学素养然而,当前幼儿园科学环境和教师活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更好地了解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活动现状,提高教师对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指导的有效性,推动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查阅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活动现状进行探析通过研究发现,中班科学探究活动存在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核心经验理解模糊、幼儿科学记录能力较弱等问题为了改善上述现状,教师有必要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目标的建议,加强游戏指导能力,严格把握领域核心要求关键词】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现状;问题对策一、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理论分析1.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定义随着新版课程标准的落地,自2017年9月起,我国小学一年级增设科学课,并将其定为基础性课程可见,国家越来越重视儿童的科学学习科学探究活动是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载体,是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重要过程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科学教育标准中把“科学探究”定义为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了解自己已知的知识经验,综合各种方法来分析数据,阐述结果。

      可见,科学探究活动不仅仅是动手操作的过程,也是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儿童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儿童的科学学习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专家也提出科学从娃娃抓起,让科学进校园等相关建议可见,科学学习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英国的学校课程明确指出:科学探索的价值不仅是促进儿童的理性发展,也促进儿童的非理性发展科学探究活动不仅是儿童理解科学、运用科学的过程,而且可以帮助儿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来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毋庸置疑,幼儿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是人类终身学习的奠基阶段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能够满足幼儿的科学学习欲望,能为儿童将来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为了满足幼儿科学教育的需求、找出当前科学探究活动存在的不足,本研究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查阅法来调查与分析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希望能为幼儿科学教育工作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二、结果与分析1.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兴趣点分析相较于小班幼儿,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孩子表现得越加好奇好问。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变得无处不在:有时候幼儿在盥洗的环节,会对水流动所形成的漩涡感兴趣,几个孩子便围在了一起,展开了讨论;有时候孩子会对发霉的墙壁感兴趣,追着老师问个所以然;有时候孩子会对一份科学材料充满好奇,足足操作了3天都不肯让给别人玩…….无论是集体活动、自主区域活动、生活活动还是户外活动都可以成为幼儿科学兴趣点产生的地方图1是中班幼儿容易产生科学探究行为环节的调查数据研究结果提示,自主游戏区域(100%)是中班幼儿最容易产生科学探究行为的环节,其次是户外活动环节(87.5%)、集体活动环节(43.5%),最后是生活活动环节(37.5%)自主区域游戏教育模式被蒙台梭利教学法和皮亚杰认知主义幼教课程体系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近些年,在我国也逐步普及起来本院幼儿每天都有一个小时以上的自主区域游戏时间,幼儿在自主区域游戏时间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和材料进行游戏中班幼儿不仅在科学区容易展开科学探究活动,甚至在美工区、建构区、小手操作区、太空沙区等都比较容易产生科学探究行为他们会时不时对颜色的混合、建构的稳定性、沙子的流动性展开讨论户外活动中,中班幼儿对水的流动性、光影等特别感兴趣,经常会自发生成科学探究行为。

      好奇心强的中班幼儿,在生活活动中也不乏科学探究活动,比如,喝水的时候,他们很喜欢去探究水杯的奥秘,喜欢把杯子蓋在耳朵上,去听杯子里面的声音等图2最感兴趣的科学活动形式由图2研究结果可知,62.5%的教师认为中班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活动形式是个体操作,25%的教师选择了小组讨论,12.5%的教师选择了集体教学是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活动形式幼儿自主游戏区域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个体操作场地,这是中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个体操作中,幼儿与材料、环境充分互动,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约88%的教师表示她们班幼儿对科学材料很感兴趣,能长时间操作,约12%的教师表示她们班孩子对科学材料兴趣一般,只是偶尔操作科学材料而已另外,通过数据分析可知,93.75%的教师认为中班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材料是操作试验类的科学材料,6.25%的教师认为中班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材料是成品玩具类材料,见图3制作创作类、观察阅读类材料则没有教师选择同时各班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点,相应地在本班投放了大量的操作实验类科学材料,以及适量的成品玩具类、制作创作类、观察阅读类科学材料。

      图3最感兴趣的科学材料2.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特点与现状图4 科学探究时的具体表现中班幼儿十分喜欢操作和探索,在科学探究时好奇好问以及善于发现科学现象中班幼儿在科学探究中,表现出较强的探索欲望,他们的问题意识和任务意识较小班强因此,游戏持续性较长通过调查得知,56.25%的教师表示她们班孩子能够独立操作科学材料10-30分钟,43.75%的教师表示她们班孩子能独立操作科学材料5-10分钟独立操作科学材料少于5分钟”或“能独立操作材料30分钟以上”选项没有人选虽然大部分幼儿的游戏持续时间较长,但是可能由于中班幼儿生活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较欠缺,以及个人性格等原因,也有部分幼儿会出现容易放弃游戏的行为图5 幼儿改变科学材料玩法的频率本研究图5的研究结果提示:虽然教师在活动区投放的科学材料目标明确,甚至有的材料已经制定了玩法但是只要教师允许,幼儿常常都会改变材料的常规和既定玩法该结果在现实也得到验证:一个多月前,笔者在自己所在班级的科学区内新增了一套“叠叠杯”材料,希望幼儿能体验叠叠杯游戏的乐趣,以及探索让叠叠杯搭得又高又稳的方法可是有一次的自主区域游戏时间,我们班小瑶、小琳小朋友把叠叠杯倒转过来,然后把有花朵图案的陀螺放在了叠叠杯里面,玩起了泡花茶的游戏……如果你是教师,遇到这种孩子改变科学材料原有玩法的情形,是制止还是允许?其实中班幼儿经常会有改变科学材料原有玩法的行为,笔者认为这是幼儿内在驱动下所产生的行为,是幼儿的兴趣所在,具有一定的发展意义。

      在自主区域活动中,我们强调的不是让幼儿按照规定的步骤、程序去操作材料,而是让幼儿主动与材料、环境互动,体验活动的乐趣,保护幼儿游戏的欲望,鼓励幼儿产生更多想象性、创造性行为中班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普遍都会采用“寻求老师帮忙”“寻求同伴帮忙”的方法,见图6有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会选择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部分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则会停止科学探究中班幼儿生活经验不足,思维发展水平的有限,同时没有明确的方法意识,因此比较难脱离他人的指导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般都是求助于他人图6 幼儿在科学探究中遇到困难时的表现通过数据分析可知,87.5%的教师认为教师的适时指导和鼓励同伴合作能够有效引导幼儿进一步的科学探究,分别有75%和43.75%的教师选择了新增材料和延长游戏时间能够促进幼儿进一步的科学探究,见图7探究活动中,教师适时与幼儿互动,是促进幼儿科学探究的有效方法教师的指导一般分为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无论教师使用哪种介入方法,都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适宜性图7 对幼儿进一步科学探究产生帮助的方法3.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存在的不足①幼儿记录科学发现的能力较弱由于中班幼儿年龄小,思维发展的局限,短短的一次科学探究活动,不可能将所有问题探究清楚。

      记录发现的现象,能够帮助幼儿回忆客观事实,整理自己的认知过程尽管中班幼儿不识汉字,但是他们能用一些简单的符号、图案来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这能促进他们进一步的科学探究图8是中班幼儿记录科学发现频率的数据图表62.5%的教师表示她们帮孩子偶尔会记录科学发现,37.5%的教师表示她们班孩子经常记录科学发现每一次都记录”、“从来都没有记录”这两个选项并没有教师选择,见图8结果可知,幼儿记录科学发现的频率并不高图8 记录科学发现的频率图9 需要提升的科学探究能力调查根据图表数据可知,62.5%的教师认为她们班孩子需要提升科学发现的记录能力, 31.25%的教师认为她们班孩子应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6.25%的教师认为她们班孩子应该提高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见图9对科学发现的记录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班孩子的薄弱之处记录是一个尊重客观事实,帮助幼儿回忆发现的过程,是一个调整认知的过程记录可以帮助幼儿验证猜想,从而支持他们通过实验获得科学经验这是幼儿必须要加强的科学素养之一②教师对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核心的认知模糊幼儿园阶段,幼儿科学领域核心经验包括:激发探究欲望、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技能但是本次调研,仍然有62.5%的教师误解:幼儿园阶段科学核心经验包括“学习科学知识”,见图10。

      图10. 教师对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核心经验的认知教师对于科学领域核心经验概念模糊、误解,这将有可能导致其设计科学活动时候活动目标有偏差如果教师将“学习学科知识”看得很重,遇到什么问题都是直接告诉幼儿科学知识、原理,幼儿很容易会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会过于依赖教师幼儿不通过自主操作,未必能够理解教师说阐述的知识,久而久之也很容易会失去探究热情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答案我們都懂,那就是油、水分离虽然答案很简单,但是我们要让幼儿通过自主实验操作,自己观察油、水分离现象,并进行猜想这样的学习过程是生动形象、丰富有趣的,幼儿的探索欲望不仅获得了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还建构了自己的科学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科学素养将科学学习仅仅理解成是获得科学知识是片面的,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三、对策与建议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幼儿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品质和能力因此,了解当前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现状,发现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高科学教育课程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1.加强薄弱环节——记录记录是幼儿将自己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发现以及探究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中班幼儿的年龄较小,记录可以帮他们把抽象的现象变成具体的符号,这样有助于幼儿观察、分析科学现象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只是偶尔有记录科学发现的行为,并且有62.5%的教师认为她们班孩子需要提升科学发现的记录能可见,对科学发现的记录能力是中班孩子的薄弱之处短短的一次科学探究活动,不可能将所有问题探究清楚,因此教师要结合幼儿实际,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发现尽管幼儿的记录只会用一些简单的符号,但是这能帮助幼儿观察、比较、概括和分析自己的发现例如在中班《有趣的陀螺》活动中,幼儿需要探究陀螺转动和不转动时候的不同,他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大胆进行了猜想:有的说转动的时候会声响,有的说转动的时候陀螺表面的颜色会没了,有的说转动起来后图案会变成一条线,有的说转动起来陀螺会发光……教师没有判断幼儿的猜想是否正确,而是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猜想记录下来, 再进行试验验证过后发现这次的活动能给幼儿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记录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说:表格式、日记式、随意式……平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