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LIN).ppt
30页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年版)目目 的的 n n 全面了解和正确对待手足口病n n 及早发现和治疗神经系统病毒感染n n 了解神经源性肺水肿诊断和处理原则n n 减少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一、病原学一、病原学 n n肠道病毒是手足口病和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n n柯萨奇病毒(coxachie virus, A5, A7, A9, A10, A16, B3, B5)n n新型肠道病毒71 n n埃可病毒(echo virus)n n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 n n 肠道病毒:粪口途径 → 小肠淋巴结内繁殖 → 肠系膜淋巴结内繁殖 → 病毒血症→ 手足口病、神经系统感染n n肠道病毒:呼吸道传播 → 在扁桃体或咽部淋巴结内繁殖 → 病毒血症 → 手足口病、神经系统感染等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一)普通病例(一)普通病例 n n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n n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n n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手、足、口手、足、口HMFD的典型临床表现的典型临床表现重症可少皮疹或无皮疹(二)重症病例(二)重症病例 n n重型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n n危重型1.神经系统表现: 频繁抽搐、昏迷、脑疝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3.循环系统表现: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病机理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病机理 n n冲击伤理论:冲击伤理论: CNS CNS(下丘脑、孤束核)损伤(下丘脑、孤束核)损伤→→颅内压颅内压↑→↑→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儿茶酚胺↑ →↑ →血流重新分布血流重新分布 → →肺血流量肺血流量↑ →↑ →肺毛细血管肺毛细血管床有效滤过压床有效滤过压↑ →↑ →肺水肿肺水肿 血流冲击血流冲击→→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通透性↑ →↑ →肺水肿加剧。
肺水肿加剧n n 渗透缺陷理论:渗透缺陷理论: 肺内肺内α α受体兴奋性受体兴奋性↑ →↑ →支气管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支气管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收缩收缩 腺体分泌腺体分泌↑ ↑ 炎性介质释放炎性介质释放↑ ↑ 肺内肺内β β受体兴奋性受体兴奋性↓ →↓ →支气管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支气管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扩张扩张 腺体分泌腺体分泌↓ ↓ 肺泡肺泡ⅡⅡ型细胞型细胞↑ ↑ 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危因素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危因素n n高血糖n n白细胞升高n n急性迟缓性瘫痪n n三者共同构成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危因素四、辅助检查四、辅助检查 n n(一)血常规(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n n(二)血生化检查、血气分析(二)血生化检查、血气分析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CRP)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n n(三)病原学检查三)病原学检查 CoxA16 、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 n n(四)胸(四)胸X线检查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n n(五)磁共振五)磁共振 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n n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 n n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 n n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 n n脑电图脑电图 n n心电图心电图 五五 、、 诊诊 断断 n n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EV71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者可诊断EV71肠道病毒感染n n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六、鉴别诊断六、鉴别诊断n n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以及风疹 n n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n n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 n n肺炎肺炎 n n暴发性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 七、重症病例早期识别七、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n n3 3岁以下岁以下 n n持续高热不退持续高热不退n n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n n呼吸、心率增快呼吸、心率增快n n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n n高血压或低血压高血压或低血压n n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15×10(>15×10 9/L)9/L)或显或显著降低著降低(<2×10(<2×10 9/L)9/L)n n高血糖高血糖(>9(>9 mmol/L)mmol/L)八、处置流程八、处置流程 n n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n n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5天以内应留观 n n重症病例应住院治疗 n n危重病例及时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九、治疗九、治疗n n普通病例:对症治疗,无特效抗病毒药物n n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n n对症治疗:发热、抽搐等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n n抗生素一般不使用 有细菌感染征象时可用 早留取标本做病原学检查,尽量针对性用药n n轻症患儿退热,勿用阿司匹林和激素 n n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0.25~0.5u/kg.次,皮下注射)手足口病危重病例抢救手足口病危重病例抢救危重症前兆危重症前兆n n持续昏睡n n频繁呕吐n n抽搐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危因素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危因素n n高血糖n n白细胞升高n n急性迟缓性瘫痪n n三者共同构成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危因素神经系统受累的治疗神经系统受累的治疗n n降颅压:限液、甘露醇次,降颅压:限液、甘露醇次,Q4-8hQ4-8h一次一次n n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总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总量2g/kg2g/kg,分,分2~52~5天天n n糖皮质激素:有争议,参考剂量糖皮质激素:有争议,参考剂量 甲基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 1-2mg/kg.d 1-2mg/kg.d;冲击剂量;冲击剂量10mg-20mg/kg·d 10mg-20mg/kg·d (儿童医院(儿童医院5mg/kg.5mg/kg.次,次,2 2次次/ /日)日) 氢化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3-5mg/kg.d 3-5mg/kg.d 地塞米松地塞米松 0.2-0.5mg/kg.d ( 0.2-0.5mg/kg.d ( 0.5mg-1.0mg/kg·d )0.5mg-1.0mg/kg·d ) 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严密观察病情恶化,密切监护严密观察病情恶化,密切监护呼吸、循环衰竭的治疗呼吸、循环衰竭的治疗n n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n n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n n头肩部抬高15~30度、插胃管、导尿n n开放两条静脉通道n n普通吸氧——鼻导管给氧法n n不能纠正严重缺氧:气管插管和呼吸支持n n有呼吸衰竭,特别是肺水肿者早插管早期上机指征早期上机指征 n n频繁抽搐 n n眼球震颤 n n呼吸节律改变(节律不齐、呼吸暂停、双吸气、抽泣样呼吸、叹气样呼吸) n n安静时与体温无关的呼吸频率增快,大于50—60次/分 n n短期内肺部出现湿罗音 n n胸片肺部有渗出性改变 n n面色苍白、苍灰、紫绀 n n四肢末梢湿冷、苍白或紫绀,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大于3秒) 呼吸机参数调节呼吸机参数调节n n吸入氧浓度80%-100%,PIP 20 -30cmH2O,PEEP 4-8cmH2O,f 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
n n呼吸机参数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n n肺出血主要依靠呼吸机正压止血,可增加PEEPn n频繁吸痰不利于止血循环衰竭治疗循环衰竭治疗n n开放两条静脉通道,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 n n有条件予深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路困难,推荐骨髓输液n n血管活性药物:可选用多巴胺、米力农(维持量0.375~0.75ug/kg.min)、多巴酚丁胺(2 ~ 10ug/kg.min) 酚妥拉明 2 ~ 5 (ug/kg.min)去甲肾上腺素 (1 ~ 10ug/kg.min)死亡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死亡率降低的主要原因n n对医护人员专业培训n n在神经系统受累的早期发现并收住院、早期治疗n n及时对症处理,丙种球蛋白的应用n nICU的建立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