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doc
3页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路径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诸福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版(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2、 证候诊断:脾肾两亏证、肝肾亏虚证、肝强脾弱证、痰瘀阻络证、心脾两虚证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 脑性瘫痪 (五迟、五软、五硬)诊疗方案”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五迟、五软、五硬)2、 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路径时限 病房标准住院日≦90天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五迟、五软、五硬和脑性瘫痪的患儿2、 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 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脑电图检查,髋关节X线检查,听力筛查等治疗方法推拿治疗 2、针刺疗法 3、灸疗 4、中药熏洗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穴位注射、经络导平等疗法 6、辨证口服中药制剂 (1)脾肾两亏证:健脾补肾、生肌壮骨(2)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筋壮骨(3)肝强脾弱证:柔肝健脾、益气养血(4)痰瘀阻络证:涤痰开窍,活血通络(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7、康复训练:根据患儿病情选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吞咽功能障碍的训练、益智疗法等多方面内容 8、护理:辨证施护出院标准1、 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价治疗后比治疗前总分数提高≧5分。
2、 异常姿势减轻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 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 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其他系统并发症,退出本路径3、 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脑性瘫痪(五迟、五软、五硬)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内容 入院第1~2天:医生●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康复初次评估●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完善辅助检查●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入院第3~7天:医生●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完善入院检查●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结果,调整或补充诊疗方案防治并发症●防治并发症入院第8~88天:医生●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是否出院●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加强中医康复评价与实施●防治并发症●康复疗效,预后和出院评估●强调健康宣教入院第88~90天:医生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预约复诊日期●完成出院评估,总结●指导出院后康复●通知出院入院第1~2天:护士●护理常规●完成护理记录●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生活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儿的康复和锻炼入院第3~7天:护士 ●配合治疗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儿的康复和锻炼 ●配合康复入院第8~88天:护士 ●配合治疗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儿的康复和锻炼 ●配合康复 ●配合健康宣教入院第88~90天:护士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