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版本七年级文言文识记.doc
15页七年级文言文识记七年级上《童趣》《童趣》节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作品《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文章通过描写儿时观察蚊飞,观察花台草木,驱打蛤蟆表现了作者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物外之趣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文章中心主旨句:故时有物外之趣主题:作者追忆了童年生活中细致观察景物的奇趣,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要想拥有童趣,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热爱生活,拥有想象力和爱心三个画面:1、观蚊成鹤 2、神游“山林” 3、观虫斗,驱蛤蟆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多音字通假字 :1. 强: 通“僵”,僵硬项为之强:脖子看得都酸了多音字 :1. 虾:通“蛤” há 虾蟆 蛤蟆 xiā 对虾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鞭数十(“鞭”,鞭子,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鞭打”的意思果然鹤也(“鹤”,白鹤,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变成白鹤”的意思一词多义1 观: ①昂首观之〔看〕 ②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2 察: ①明察秋毫〔看〕 ②必细察其纹理〔观察〕3 时: ①余忆童稚时〔时候〕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4 以: ①徐喷以烟〔用〕 ②以丛草为林〔把〕5 为: ①项为之强〔因为...而...〕 ②以丛草为林〔当作〕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6 之: ①昂首观之〔代词,指蚊子〕 ②物外之趣〔助词,的〕 ③心之所向〔助词。
无意〕 ④观之,兴正浓〔代词,指两只小虫斗草〕 ⑤项为之强〔代词,指看蚊子〕 ⑥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 7.见藐小之物(的)7 其∶ 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词,指微小物〕②蹲其身〔代词,指我〕③神游其中 (在,代词)8 神:①定神细视〔精神〕②神游其中〔想象〕[3]古今异义词方:古义:正在; 今义:方形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许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盖:古义: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 今义:动词,建筑;名词,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观:古义:景象 今义:看私:古义:私下 今义:自私特殊语句1、倒装句式:(1)“徐喷以烟”等于“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们)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 译为:又在未染色的帐子里留几只蚊子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等于“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译为: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2、省略句式:(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斗(于)草间”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3)“果如鹤唳云端”等于“果如鹤唳(于)云端”译为:果真像鹤群在青云上翻飞鸣叫4)“驱之别院”等于“驱之(于)别院”。
译为: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去了3、被动句式:“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4、固定句式:以丛草为林:以-----为 译为:把------当作《论语》十则《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汉族, 在家族中年龄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老二,春秋时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其父叔梁纥,其母颜氏名徵在孔子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岸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文学家他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贵族出身孔子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后代,是商朝的宗室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安抚商朝的贵族,封于亳,国号宋,即宋国,所以是殷商的贵族后裔三监之乱后,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国,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建有微子祠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去世后,子宋公稽继立;宋公稽去世后,子丁公申继立宋丁公去世后,子湣公共继立宋湣公去世后,弟炀公熙自立,太子弗父何不得立于是弗父何之弟公子鲋祀杀炀公,欲立弗父何,弗父何拒之,于是公子鲋祀成为国君,是为宋厉公弗父何成为正卿弗父何死,子宋父周立;宋父周死,世子胜继立,世子胜生正考父正考父事宋国戴、武、宣三位国君,以恭敬著称,“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俯“。
正考父尝朝周,取回《商颂》,进行了一些整理,补充了在宋国已经亡失的篇章正考父死,子孔父嘉继立孔父嘉事宋穆公穆公临死前,不立己子公子冯,而立兄子公子与夷,以报兄长宣公让国之恩去世前遗命孔父嘉辅佐与夷(宋殇公)孔父嘉事殇公与夷,屡次对郑、卫等国作战,但多以失败告终,引起国人不满孔父嘉有妻十分貌美,引起另一主政大夫华父督的垂涎于是华父督借国人不满,发动兵变,杀掉了孔父嘉与宋殇公孔父嘉之子木金父逃到鲁国,从此孔家成为鲁国人木金父生祈父睾夷,祈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是为孔子的父亲,是鲁国著名的武士前563年晋国荀莹率十一国联军进攻小国逼阳(今山东枣庄市中区),逼阳诈降,联军入城后即降下城门准备袭击联军,而此时叔梁纥则进前托住城门,使联军安然退出逼阳孟献子称赞他:“《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圣人降世叔梁纥正妻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妾生长子孟皮,但孟皮有足疾,不能为嗣,于是叔梁纥求于颜氏颜氏有三女,且欲与叔梁纥为婚,但又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两长女皆不愿,唯小女颜征在愿嫁叔梁纥颜征在时年十八,而叔梁纥已经七十二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周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八月孔子降生孔子生而头上圩顶,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山,故名“丘”命名《论语》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又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为“四书五经”全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逐则注解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山市》山市即“山中蜃景”,又称作“鬼市”蒲松龄(1640-1715)字毅,又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小说家,淄川(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借花妖狐鬼之形,打击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批判八股取士这一腐朽的科举制度纵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四个阶段初生阶段这是目击者眼中的画面文章还描写了目击者的心理变化: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读者带到目击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写仍是目击者所见画面,但读者在感觉上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如同亲见发展阶段先总写一笔:“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这幅画卷最后在风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怅然高潮阶段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连楼外天空也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时间的变化:忽——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景致的变化:孤塔——宫殿——城郭——危楼——消失消退阶段景象全部消失,山市景象结束作者的最后一句话和第一句话相呼应,给山市增加了神秘感《世说新语》两则《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刘义庆(403--444)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咏雪》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安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中心思想《咏雪》:本文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时,谢道韫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会风气《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