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水钠代谢失调.docx
10页课程内容>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第二节水钠代谢紊乱第二节水钠代谢紊乱(Disturbanceofwaterandsodiummetabolism)一、脱水(Dehydration)脱水(dehydration)指体液容量减少,超过体重的2%以上正常人血清钠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o脱即失,失水伴有失钠、水钠丢失比例不同、按照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同分为三型: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一) 高渗性脱水(hypervolemia)因失水多于失钠,脱水的特征是血钠>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310mmol/l°1. 原因:饮水不足:水源断绝,无水可饮;口腔,咽部食道疾病妨碍饮水;昏迷、极度衰竭,精神病患者不能饮水或拒绝饮水失水过多:皮肤和肺因高热不感性蒸发增加,如体温开高1°C,每日多失水200-300ml;肾脏失水,见于尿崩症病人排出大量低渗尿,每日达10-15升使用大量脱水剂如甘露醇,高渗葡萄糖引起渗透性利尿低渗液排出过多;短时间大量出汗,(高温环境)2. 病理生理变化: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开高,是引起高渗性脱水病理生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ADH释放增加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引起尿量减少或无尿,尿比重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渴觉中枢兴奋、引起渴感,患者主动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使渗透压相对低的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以上均属机体适应代偿反应,通过少尿、口渴、细胞内液外移,使细胞外液得到补充,组织间液和血容量减少不明显,发生循环障碍少见早期、轻症患者因血容量减少不明显,醛固酮不增加尿Na+增高;晚期、重症血容量减少,醛因酮增加、尿Na+减少因此,高渗性脱水细胞内、外液都减少,但以细胞内液丢失为主,导致细胞脱水细胞脱水引起细胞代谢障碍,加之尿少、常伴发酸中毒、氮质血症、脱水热(汗腺功能障碍,皮肤蒸发水减少,散热受限,体温升高)脑细胞脱水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上病理生理变化见图3-8IF1F1FV加醛回酣减少口喝啊区〔4〕肾重服收讯+硕少土日腔內液转向细胞外―►▼细胞脱齐.咏血+■■曾加图3-呂高渗性说水临床表现及病理生鯉变化■临沐奁加匚I病生理娈化3. 防治原贝U(principleoftreatment)除防治原发病,主要补水,适当补钠二) 低渗性脱水因失钠多于失水,脱水的特征是血钠〈13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ol/L1•原因丢失等渗体液情况下,若治疗不当,只补充水,未补充电解质,引起低渗性脱水。
等渗体液丢失见于:腹泻、肠痿、胃肠反复引流丢失小肠液大面积烧伤、血浆大量丢失胸、腹腔内形成大量胸、腹水2.病理生理变化低渗性脱水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是病理生理变化的关键环节因此与高渗性脱水的病理生理变化相反细胞外液渗透压低,ADH释放减少,尿量不减,甚至还多,尿比重降低渴觉中枢抑制,不饮水细胞外液虽然丢失,因渗透压低,为维持渗透压平衡,细胞外液转向细胞内可引起细胞水肿见图3-9)通过适应、代偿、尿量多、不饮水、细胞外液转入细胞内、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血容量减少、早期出现循环障碍;组织间液和血浆相比,缺乏蛋白、胶渗压低、减少更明显,临床出现皮肤弹性降低,眼眶和婴儿囟门下陷等脱水体征循环血量下降,醛固酮增加,尿钠减少细胞水肿,特别是脑水肿,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tt肾垂服收Na+WI11I廻毀间菠减少血需量截少细胞朮肿航术征中抠症狀那T,低渗性脱水病理注理蛮化及临床表现口病主理变世3.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轻症首先补充等渗盐水恢复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重症可补高渗盐水,纠正严重低钠和细胞水肿三)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丧失,血Na+L30-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280-310mmol/L1•原因任何等渗体液丢失,在短期内均属等渗性脱水。
2. 病理生理变化因首先丢失细胞外液,而且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对细胞内液影响不大循环血量下降,使醛因酮和ADH分泌增加,肾脏对钠、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细胞外液得到一定量补充因此,兼有高渗性、低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等渗性脱水,若不即时处理、可因皮肤、呼吸道蒸发水分、转为高渗性脱水;若处理不当,只补充水分,未补Na+可转为低渗性脱水三型脱水:高渗性脱水,主要丢失细胞内液;低渗性脱水,主要丢失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并未丢失,甚至有增加;等渗性脱水,主要丢失细胞外液见图3-10)正常水平3. 防治原则除防治原发病外,补液应给予葡萄糖盐水,葡萄糖与盐水2:1为宜二、水中毒(Waterintoxication)肾脏排水能力降低时摄水过多,致使大量低渗体液潴留在细胞内外,称为水中毒(Waterintoxication)一)原因(causes)肾脏排水功能降低: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严重心力衰竭和肝硬化腹水伴肾血流减少,如果未加控制地输入大量水分,使水在体内潴留ADH分泌过多:如恐惧、痛疼、失血、休克、外伤等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解除了副交感神经对ADH分泌的抑制低渗性脱水、输入大量水分,未补电解质。
二)病理生理变化(pathophysiologicchanges)上述原因,大量补水,电解质不足,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被稀释,血[Na+]降低,渗透压下降,称之为稀释性低钠血症为了维持渗透压平衡,水向渗透压相对高的细胞内移动、直到细胞内、外渗透压达到新引起细胞水肿见图3-11)细胞水肿,主要是脑水肿,脑细胞肿胀和脑间质水肿使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淡漠、神志混乱,视神经乳头水肿等,严重病例发生脑组织移位形成枕骨大孔疝或小脑幕裂孔疝导致呼吸,心跳停止三)防治原则(principleoftreatment)防治原发病,轻症停止水分摄入,重症给予高渗盐水,迅速纠正脑水肿,静脉给予甘露醇,速尿促进体内水分排出三、水肿(Edema)(一)概念(Conception)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发生在体腔内、称为积水(hydrops)(二)分类(Classification)分类方法较多,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按照分布范围分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按照发生的原因分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等按发生的部位分皮下水肿、肺水肿、脑水肿等三)发病机制(Mechanisms)正常人组织间液量相对恒定,依赖于体内外液体交换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
水肿的本质是组织间液过多,即以上平衡失调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血浆和组织间隙之间体液的平衡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见图3-12)有效流体静压二毛细血管血压-粗织间琢水压有敕胶体養透压*血幫胶体灌透压-纽织闾胶体逮透压静脉端有敢肢体瀑透压》有效療体静压血动脉端有效流体静压〉有效胶悴渗雄压毛细血管组细液生成、回流毛细黠巴管薛脉皤毛细血管血压12mgg动睐绡毛细血管血压组织间胶体淨透斥®3-12毛细血管"组织闻隙、毛细海巴管液体交魏示怠图有效流体静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间静水压(促使血管内液体向外滤出的力量)有效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间胶体渗透压(促使组织间隙液体回到毛细血管内的力量)淋巴回流:回流组织液十分之一正常组织间液由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静脉端回流,其机制为:动脉端有效流体静压[30-(-6.5)]〉有效胶体渗透压(28-5)血浆滤出生成组织间液静脉端有效流体静压[12-(-6.5)]〈有效胶体渗透压(28-5)组织间液回流入毛细血管静脉端剩余的组织间液须经淋巴回流如果上述任何因素发生改变即使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毛细血管血压血高全身或局部的静脉压升高是毛细血管血压开高的主要原因。
升高的静脉压逆向传递到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静脉端,使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有效流体静压随之升高,血浆滤出增多,且阻止静脉端回流,组织间液增多如右心衰竭上、下腔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取决于血浆白蛋白含量,任何原因使血浆白蛋白减少,血浆胶渗压乃至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力量减弱,组织间液增加如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肾病患者尿中丢失蛋白过多等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正常微血管壁只允许微量蛋白通过,血浆白蛋白含量6-8g%,而组织间隙蛋白含量1g%以下如果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白蛋白减少,组织间隙蛋白增多,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间隙水和溶质潴留引起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的因素很多如炎症时、炎症介质组胺、激肽使微血管壁内皮细胞微丝收缩,内皮细胞变形,细胞间隙增大;缺氧、酸中毒可使微血管基底膜受损等淋巴回流受阻正常情况下,大约1/10的组织间液经淋巴回流,组织间隙少量蛋白经淋巴回流入血循环即是组织液生成增多,淋巴回流可代偿性增加有抗水肿的作用某些病理条件下,淋巴干道堵塞,淋巴回流受阻,不仅组织间液增多,水肿液蛋白含量增加,称为淋巴性水肿如:丝虫病时,主要淋巴道被成虫堵塞、引起下肢阴囊慢性水肿。
乳癌根治术清扫腋窝淋巴结引起前臂水肿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正常人钠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体液量维持恒定钠水排出主要通过肾脏,所以钠水潴留基本机制是肾脏调节功能障碍正常经肾小球滤过的钠,水若为100%,最终排出只占总量的0.5-1%,其中99-99.5%被肾小管重吸收、近曲小管主动吸收60-70%,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水重吸收受激素调节、维持以上状态为球管平衡,肾脏调节障碍即球管失平衡见图3-13)嬉过率下曄3C-11JCpt♦1*.1J.过牢下陡精品文档图A13球-管尖平衝基本形式示意图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其中任何一方面发生障碍都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在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等有效循环血量下降情况下,一方面动脉血压下降,反射性的兴奋交感神经;另一方面由于肾血管收缩、肾血流减少,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酮固酮系统,进一步收缩入球小动脉,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有效滤过压下降;急性肾小球肾炎,由于炎性渗出物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肿胀,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图3-14);慢性肾小球肾炎时,大量肾单位破坏,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这些因素均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钠水潴留。
图3-15)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目前认为在有效循环血量下降时,除了肾血流减少,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激活外,血管紧张II增多使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收缩比入球小动脉收缩更为明显,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其结果是肾血浆流量减少,比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更显著,即肾小球滤过率相对增高,滤过分数增加这样从肾小球流出的血液,因在小球内滤出增多,其流体静压下降,而胶体渗透压升高(血液粘稠),具有以上特点的血液分布在近曲小管,使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见图3-16)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的能力受ADH和醛固酮的调节,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下降,血容量减少,是ADH,醛固酮分泌增多的主要原因(见图3-6.3-7)醛固酮和ADH又是在肝内灭活的,当肝功能障碍时,两种激素灭活减少oADH和醛固酮在血中含量增高,导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