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bnmc2-2009江苏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
18页.~① 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江苏省首次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补修统一考试试卷《中学教育心理学》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 A) A、1903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00年2.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对应的年龄是( C ) A、2至7岁 B、11至15岁 C、7至11岁 D、0至2岁3.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 B )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4.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方式是 ( B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沉思型5.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 B )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6.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C ) A、线性关系 B、正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7.掌握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完成 ( D ) A、70% B、90% C、70—80% D、80—90%8.“信息加工学习论”的提出者是 ( D ) A、加里培林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加涅9.在教育心理学中教学目标是指 ( B ) A、预期教师教学达到的目标 B、预期学生教学后达到的目标 C、教学内容目标 D、学习内容目标10.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作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 B ) A、合作学习 B、发现学习 C、情境教学 D、指导教学11.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属于 ( B ) A、愉快教学 B、个别化教学 C、情境教学 D、理想化教学12.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 B ) 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13.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教学方法是 ( C )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14.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认知与审美列入 ( B ) A、安全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生理需要16.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D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17.先行组织者技术常用于 ( B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个别化教学 D、掌握学习18.按照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 ( A ) A、积极与消极迁移 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19.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中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 ( C ) A、转化联单 B、获得 C、评价 D、同化20.掌握学习的提出是由心理学家 ( C ) A、加涅 B、奥苏伯尔 C、布鲁姆 D、布鲁纳二、 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 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对行为目标陈述要求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具体目标、二是产生条件、三是 行为标准 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 认同 、内化三个阶段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的科学4.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有学生、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教学环境5.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之为 学习准备 6.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三个方面7.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之为 性格 8.动机有激活、指向和 强化 三个基本功能9.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之为 自我效能感 10.学习迁移是指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1.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称之为 知识 12.个体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称之为 心智技能 。
13.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 学习策略 14.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 教学评价 15.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对 教师的期望 16.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和道德行为17.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 创造性 18.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之为 问题解决 19.元认知的策略主要有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 调节策略 20.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 过度学习 三、 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其教学意义维果斯基)2.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认知-发现说,发现学习理论)3.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掌握各种技能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4.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有哪些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5.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通过对态度与品德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及其构成成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涉及的问题基本上是同质性的,有时我们甚至难以把两者严格区分开来但是,态度与品德这两个概念仍有区别第一,价值(或行为规范)的内化程度不同第二,涉及的范畴有别四、 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任选1题,共10分)1.论述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举例说明可通过哪些措施促进学生记忆效果的提高江苏省2003年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补修统一考试试卷《中学教育心理学》五、 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 C )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2.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 B )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 C )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 A )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 ( C ) A、2岁 B、4—5岁 C、4岁 D、6岁6.“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宜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 D ) A、强化说 B、认知失调论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理论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 ( B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沉思型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 C ) A、图表 B、新知识 C、认知框架 D、以上都对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B)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认知与情感成分10.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