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五年高考真题.docx
33页27 / 27历史五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解析】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答案】B2.(2013·山东文综·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解题信息,建造的王城大小,形状,门,路和设置都清晰明确,体现中正有序,故选B中央集权到秦朝才形成,排除A,材料中虽然有宗庙和社稷,但没有体现“法祖”排除C;材料仅仅是对王城的建造进行描述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明确的提出君权神授是董仲舒。
排除D答案】B3.(2013·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④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②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③正确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谱系图”中无法体现答案】D4.(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
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答案】C5.(2013·海南单科·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解析】题目要求回答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我国大部分朝代的皇位继承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故选B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A宗法制分大宗和小宗,排除C宗法制是协调家族内部关系,排除D答案】B6.(2013·北京文综·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 B.秦 C.汉 D.唐【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
依据石碑《九域守令图》中的“守令”和“并四海、为□县、灭陈、天下合一”等信息反映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置郡县的史实可知□要求填的缺失的文字是秦ACD三朝与题干反映的信息不符答案选B答案】B7.(2013·浙江文综·15)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解析】秦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最终灭了六国所灭的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分别对应图中的序号是②④③①⑥⑤最迟灭的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齐鲁大地”),找到这一突破口,就可较快地找出正确选项此外,可将“韩赵魏楚燕齐”谐音为“喊赵薇去演戏”,就可牢记这一顺序答案】A8.(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
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答案】C方国联盟9.(2013·上海单科·5)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商王国时期的国家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称为“方国联盟”;西周建立后,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称为“封邦建国”;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答案】D10.(2013·福建文综·1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解析】材料是对有的学子一直坚持科考的原因的分析。
D选项表述错误;A选项“功名利禄”在材料中是作者否定原因,并没有对其批判;B选项把学子的坚持等于愚昧无知错误,因此选C答案】C11.(2013·山东文综·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解析】题目考查对历史趋势的的总体理解,从汉到元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国家行政权力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是在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排除B,元朝宰相位高权重,直到明朝末年宰相才被废除,排除C,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从秦朝就开始被打破了,排除D,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对地方有效管理,汉朝时期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宋朝时期对地方的行政,经济,兵权都收归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所以A正确答案】A12.(2013·天津文综·1)右图为《岛夷志略》片段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岛夷志略》,原作《岛夷志》,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所著记述海外诸国见闻的著作。
共一卷,一百余篇纪略,涉及东西两洋周边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研究古代亚非等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同时依据图片中的“万里石塘”这个说法出现在唐宋年间,据此应选C答案】C13.(2013·江苏单科·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唐朝三省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制下,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审议副署才可以由此可知BC表述错误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 因此正确答案选A.答案】A14.(2013·上海单科·7)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解析】解答本题注意题目的时间“宋代”宋代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从“钱、权、兵”等方面削弱地方与中央官制,所以甲、乙的说法符合题目要求丙说的“中书省”“行省”是元代的;丁说的“军机房”是清朝的答案】A15.(2013·北京文综·13)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解析】本题是图片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根据选项提到的四个朝代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地图判断图中四个地名分别是①长安(西汉都城)、②开封(北宋都城)、③平城(北魏初都城),④杭州(南宋都城)西汉的都城在长安,A项说法错误;孝文帝迁都是从平成迁至洛阳,B项错误;明朝建国之初都城在南京,D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选C答案】C16.(2013·山东文综·12)右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口英咭唎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载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A.中书省 B.内阁C.军机处 D.礼部 【解析】考查学生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嘉庆二十一年在雍正之后,军机处已经设立,军机处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有皇帝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故选C从材料分析是内阁奉上谕,上谕不是内阁起草,排除B,清朝有中书科,但不具备中书省地位,仅具有监察职能,排除D答案】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