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汇考资【mp3音频】2014年众合真题解析班刑法-刘校逢讲义.pdf

19页
  • 卖家[上传人]:E****
  • 文档编号:109693782
  • 上传时间:2019-10-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53M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全国服务热线:4006-1313-98 我们最懂司考,我们更懂你的学习需求! 众合教育网址: 2014 年真题解析班讲义 刑 法 刘校逢 新浪微博 扫描关注 官方 扫描关注 校逢老师 新浪微博 众合学校 全国服务热线:4006-1313-98 1 2014 年真题解析班刑法讲义 2014 年真题解析班刑法讲义 新浪微博@众合刘校逢 新浪微博@众合刘校逢 2013 年刑法真题考点统计 2013 年刑法真题考点统计 章节章节 考点考点 所涉题目所涉题目 ◆刑法总论◆刑法总论 (一题多点的,分别统计)(一题多点的,分别统计) 第一章第一章 刑法概说刑法概说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原则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原则 【【2 2】】 刑法解释刑法解释 【【3 3】】 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时间效力 【【4 4】】 第二章第二章 犯罪构成犯罪构成 危害行为与刑事责任危害行为与刑事责任 (无行为无责任)(无行为无责任) 【【5ACD5ACD】】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 【【5B5B】【】【5252】【】【8989】】【案问【案问 3 3】】 不作为不作为 【【7AB7AB】【】【5151】】 故意过失、认识错误故意过失、认识错误 【【5353】】 第三章第三章 犯罪排除事由犯罪排除事由 防卫过当防卫过当 【【7CD7CD】】【案问【案问 2 2】】 第四章第四章 犯罪未完成形态犯罪未完成形态 未完成形态未完成形态 【【5454】】 第五章第五章 共同犯罪共同犯罪 承继共犯、教唆犯、帮助犯、共犯与身份承继共犯、教唆犯、帮助犯、共犯与身份 【【9 9】【】【5555】【】【9090】】 第六章第六章 罪数形态罪数形态 事后行为是否可罚、想象竞合犯、法条竞合等事后行为是否可罚、想象竞合犯、法条竞合等 【【6 6】【】【1010】【】【5656】】 第七章第七章 刑罚种类刑罚种类 无无 第八章第八章 刑罚裁量刑罚裁量 缓刑的撤销、自首缓刑的撤销、自首 【【1111】【】【87D87D】】 第九章第九章 刑罚执行刑罚执行 减刑减刑、假释、假释 【【5757】】 第十章第十章 刑罚消灭刑罚消灭 无无 ◆刑法分论◆刑法分论 第一章第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国家安全罪 无无 第二章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 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交通肇事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交通肇事罪、 危险驾驶罪危险驾驶罪 【【1 1】【】【1212】【】【8686】【】【8787】【】【8888】】 第三章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破坏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秩序罪场经济秩序罪 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伪造货币罪、变造货币罪、信用卡诈骗罪、伪造货币罪、变造货币罪、信用卡诈骗罪、非法经非法经 营同类营业罪营同类营业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5858】【】【1313】【】【1414】【】【1515】【】【20BD20BD】】 第四章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侵犯公民人身权 利、民主权利罪利、民主权利罪 侮辱侮辱罪、诽谤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罪、诽谤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 童罪、诬告陷害罪、遗弃罪、器官犯罪童罪、诬告陷害罪、遗弃罪、器官犯罪 【【1616】【】【5959】】 第五章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侵犯财产罪 抢劫罪抢劫罪、抢夺罪、盗窃罪、侵占罪、诈骗罪、敲诈抢夺罪、盗窃罪、侵占罪、诈骗罪、敲诈 勒索罪勒索罪 【【8 8】【】【1717】【】【20C20C】【】【6060】【】【6161】【】【91AB91AB】】 【案问【案问 1 1】【案问】【案问 5 5】】 第六章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妨害社会管理秩 序罪序罪 聚众斗殴罪、非法行医罪、医疗事故罪聚众斗殴罪、非法行医罪、医疗事故罪 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妨害作证罪、包庇罪妨害作证罪、包庇罪 贩卖毒品罪、窝藏毒品罪贩卖毒品罪、窝藏毒品罪 【【6262】【】【1818】【】【1919】【】【9090】【】【91CD91CD】】 第七章第七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危害国防利益罪 无无 第八章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贪污贿赂罪 贪污罪、受贿罪、利用影响力贪污罪、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单位受贿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 介绍贿赂罪介绍贿赂罪 【【20A20A】【】【2121】【】【6363】】【案问【案问 4 4】】 第九章第九章 渎职罪渎职罪 徇私枉法罪徇私枉法罪 【【21C21C】】 第十章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军人违反职责罪 无无 全国服务热线:4006-1313-98 2 第一部分 刑法总论 第一部分 刑法总论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一章 刑法概说 【考点一】罪刑法定、刑法解释、适用范围【考点一】罪刑法定、刑法解释、适用范围 序 号 子考点子考点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1 1 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 (1)思想基础:民主主义和尊重人权主义 (2)具体要求:事前、成文、严格、确定 (3)约束力:罪刑法定原则对立法者、司法者均具有约束力:体现权力制约 (4)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罪刑法定原则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本质属 性是一致的。

      ①基本内涵: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②本质属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2 2 刑法解释刑法解释 (1)理解每种解释方法的含义,并能够判断:如当然解释 (2)扩大解释和类推解释的界限:①原则:是否超出公民对法条含义的预测可能性; ②相对性; ③和效力无关 3 3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一)空间效力(一)空间效力 (1)四个管辖权(属地→属人→保护→普遍)的适用顺序及适用条件(刑法 6、7、8、 9 条) (二)时间效力(二)时间效力 重点是刑法的溯及力:从旧兼从轻 (第 12 条)①针对的是新法生效之前的行为(新 法生效后的行为,当然适用新法) ;②针对的是尚未做出生效判决的案件(既判力> 溯及力) 【真题对照】 1.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有以下观点: (2013-2-2,单) ①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②罪刑法定既约束司法者,也约束立法者,符合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 ③罪刑法定的核心是限制国家机关权力,保障国民自由,与执法为民的理念相一致 ④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理念在刑法领域的具体表现 刑法的解释刑法的解释 效力分类效力分类 立法解释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司法解释 方法分类方法分类 学理解释学理解释 文理解释文理解释 论理解释论理解释 扩大解释扩大解释 缩小解释缩小解释 当然解释当然解释 反对解释反对解释 字面解释字面解释 按照立法精神,阐按照立法精神,阐 明刑法真实含义明刑法真实含义 全国服务热线:4006-1313-98 3 关于上述观点的正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C.第①②③句正确,第④句错误 D.第①②③④句均正确 2.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3-2-3,单) A.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纳入司法解释后不属于类推解释 B.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刑法》第 116 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汽车” ,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 C. 《刑法》分则有不少条文并列规定了“伪造”与“变造” ,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条文中将“变造”解释为“伪造” 的一种表现形式 D. 《刑法》第 65 条规定,不满 18 周岁的人不成立累犯; 《刑法》第 356 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 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

      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对不满 18 周岁的人不适用《刑法》 第 356 条 3. 《刑法修正案(八) 》于 2011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根据《刑法》第 12 条关于时间效力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 错误的?(2013-2-4,单) A.2011 年 4 月 30 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适用修正前的刑法条文,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2011 年 4 月 30 日前拖欠劳动者报酬,2011 年 5 月 1 日后以转移财产方式拒不支付劳动者报酬的,适用修正后 的刑法条文 C.2011 年 4 月 30 日前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适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 D.2011 年 4 月 30 日前扒窃财物数额未达到较大标准的,不得以盗窃罪论处 第二章 犯罪构成 第二章 犯罪构成 【考点二】危害行为、因果关系、刑事责任【考点二】危害行为、因果关系、刑事责任 序 号 子考点子考点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1 1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1)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危害行为含义? (2)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实行行为实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3)刑法上对因果关系的判断是一种客观判断,与行为人主观认识无关。

      2 2 因果关系的认定因果关系的认定 第一,介入因素对因果关系的影响【①被害人自己的行为(含特殊体质) 、②第三人的第一,介入因素对因果关系的影响【①被害人自己的行为(含特殊体质) 、②第三人的 行为、③行为人自己的行为、④自然事件】行为、③行为人自己的行为、④自然事件】 介入因素要中断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必须符合两个特征: (1)介入因素必须是异常的(根据一般人的生活常识判断) ; (2)介入因素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起主要作用或者全部作用 如果介入因素本身并不异常 or 对结果的发生不起主要作用,则因果关系不中断 第二,认定因果关系其他情形第二,认定因果关系其他情形 ((1 1)共同犯罪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共同犯罪中因果关系的认定::每个共犯人的行为与结果都均有因果关系 ((2 2)二重的因果关系:)二重的因果关系:两个以上的行为分别都能导致结果的发生,但在行为人没有意 思联络的情况下,竞合在一起导致了结果的发生——各行为均与结果有因果关系 ((3 3)重叠的因果关系:)重叠的因果关系: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行为,单独不能导致结果的发生(具有导 致结果发生的危险) ,但合并在一起造成了结果。

      ——各行为均与结果有因果关系 ((4 4)假定的因果关系:)假定的因果关系: (略) ((5 5)可替代的充分条件:)可替代的充分条件: (略) 3 3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 (1)无行为无犯罪无责任; (2)无因果无责任; (3)有因果≠有责任 【真题对照】 4.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关 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2-5,单) A.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 B.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C.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全国服务热线:4006-1313-98 4 5.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2-52,多) A.甲、乙无意思联络,同时分别向丙开枪,均未击中要害,因两个伤口同时出血,丙失血过多死亡甲、乙的行 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B.甲等多人深夜追杀乙,乙被迫跑到高速公路上时被汽车撞死甲等多人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甲将妇女乙强拉上车,在高速公路上欲猥亵乙,乙在挣扎中被甩出车外,后车躲闪不及将乙轧死。

      甲的行为与 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D.甲对乙的住宅放火,乙为救出婴儿冲入住宅被烧死乙的死亡由其冒险行为造成,与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