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学年吉林省名校调研省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15页2019-2020学年吉林省名校调研省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1. 小红和小丽同驾一辆车游玩,若说小红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路标 B. 小丽 C. 路边的行人 D. 路边的树2. 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声音大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声音小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A. 音色和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音调3. 小刚是一名普通的八年级男同学,下列是他学校体育测试的成绩,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 立定跳远成绩为5m B. 100m跑成绩为5sC. 1000m跑成绩为40s D. 掷铅球成绩为6.5m4. 下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 B. C. D. 5. 下列关于减弱噪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居室采用双层窗和一些隔音性好的建筑材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 摩托车装上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在嘈杂的环境里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6. 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4: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则两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A. 3:2 B. 5:3 C. 5:8 D. 9:107. 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B. 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 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 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8. 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根据( )A. 固体的热胀冷缩 B. 液体的热胀冷缩C. 气体的热胀冷缩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0.0分)9. “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说的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由竹管刮制排插而成,如图所示吹奏时,竹管内________振动发声;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是以________形式传播的,在传播的过程中,声音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0. 在南京长江隧道口,有以下安全提示信息,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限高4.5______;(2)限速80______;(3)隧道禁止5______以上货车通行11.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利用超声波排出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12. 温度既可以用摄氏温度表示也可以用绝对温度来表示.某一天我们中馆镇的温度是10℃时,若用绝对温度表示则是______ K;另一天中馆镇的温度为253K,那么用摄氏温度表示应该是______ ℃.13. 地震时会产生______声波表中是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其中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地方能感觉到地震的是______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Hz蝙蝠1000~海豚150~猫60~65000大象1~2000014.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__(晶体/非晶体);该物质在第6min时处于___________(固/固液共存/液)态.15. 早晨打开收音机音乐广播电台开机后响起了动听的歌声,他说:“是周杰伦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______ 不同;接着他又调节了音量按钮,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 .16.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汽车和苹果运动的两张图.观察甲图可知汽车运动的速度是______m/s;观察乙图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可知苹果做______直线运动.17. 如图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你能读出测量值吗?A:______ ;B ______ .18. 一般体温表的测量范围是______℃到______℃.如图所示体温计示数是______,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19. 在班级组织的迎新年联欢会上,小凯弹奏了一首吉它曲,吉它声是由弦的______发出的,并通过______传播若小凯改变弹奏的力度,改变的是吉它声的______(选填“音色”、“响度”或“音调”)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20.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3s内通过的路程是60m,后2s内的通过路程是20m,这个物体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5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21. 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 (填序号).A.水蒸气B.小水珠(4)图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 分钟.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2. 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内,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为什么?23. 演奏者在音乐厅里演奏,当演奏停止后,在短时间里还能听到声音,这种现象叫交混回响,声源停止发音到基本听不到声源发出的声音,所需的时间叫交混回响时间。
适当的交混回响,能使声音变的浑厚好听,发生交混回响的原因是什么?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24.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为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1.2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与船之间的距离25. 200m长的列车通过长2km的隧道共用了3min钟时间,列车的速度是多少km/h?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26.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______ .增大钢尺______ ,使钢尺的______ 相同,重复实验.实验中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 .结论物体振动频率越______ ,音调越低.--------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解析:解:小红和小丽同驾一辆车游玩,小红相对于路标、路边的行人、路边的树,其位置都在发生变化,是运动的;只有相对于小丽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因此,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小丽故选:B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变化,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依据2.答案:D解析:解:往暖瓶内灌水时,激起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声音;随着不断灌水,空气柱长度变短,振动频率变快,音调增大,凭着对音调变化的感觉,可判断灌水多少故选:D解决此题要知道,保温瓶里发出的声音是上方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同时能确定影响声音的本质因素,知道空气柱的振动影响暖水瓶的发出的声音是本题的关键3.答案:D解析:解:A、中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一般在2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的成绩是10s左右,小刚100m跑的成绩一定大于10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大约5m/s,通过1000m的距离需要1000m5m/s=200s,小刚跑1000m所用时间不可能为40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初中男同学投掷铅球的距离一般在8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D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决估测问题关键是对涉及到的物理量的单位大小如有比较准确的感性认识,最好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上述物理量的值。
4.答案:D解析:解:A、温度计碰到了容器底,所以A是错误的;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被测液体,所以B是错误的;C、视线没有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所以C是错误的;D、这是正确的故选:D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一道基础题5.答案:D解析:解:A、居室采用双层窗和一些隔音性好的建筑材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B、摩托车装上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C、在嘈杂的环境里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D、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D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各个选项是否可以有效合理的减弱噪声本题主要考查对防治噪声途径的理解与运用,能结合实际进行辨别是解答的关键6.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由运动学公式结合比例关系可求,在作比例式也可以设定一个量,另一个量用已知比例关系和设定的量来表示,代入比例后求解已知甲、乙两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和时间之比,根据公式v= s t可求速度之比解答】解:两汽车的速度之比是v甲 v乙 = s甲 t甲s乙 t乙 = s甲s乙 t乙 t甲 = 6 5 3 4 = 910。
故选D7.答案:A解析:解:(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故A正确.(2)读图可知,M有一段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但在35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不能由此确定N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故BCD错误.故选A.(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读物质熔化的图象时,关键是要从曲线变化中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而确定是否属于晶体,再明确不同时间段时物质所处的状态.8.答案:B解析:解:由于常用温度计玻璃泡内部装的是液体,所以当玻璃泡在受冷和受热时,其内部的液体或膨胀或收缩,即实现液柱的上升或下降故选:B据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分析即可解决掌握住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解决该题的关键9.答案:空气柱声波 响度解析:【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