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课《古诗三首》第1课时大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docx
4页课 题4 古诗三首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学 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霜”等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默写《山行》3.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热爱之情2学习重难点1.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热爱之情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但理解能力仍然较低教学时应以读促讲,引导学生结合注释,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古诗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2.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秋天的图片,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1.秋天是美丽的,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赞美秋天、描绘秋天,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古人眼中的秋天吧!学习任务一:朗读古诗,自主学习生字生词1.播放诗歌朗诵音频2.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3.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辨析生字结构,并给生字组词重点提示:“径”读音是“jìng”,四声;“霜”“橙”是翘舌音,“赠”“残”“送”是平舌音;“君”是半包围结构;“径、赠、橙、挑”左窄右宽;“斜、残”左右等宽。
4.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并给生字组词5.学习多音字:挑 tiāo (挑水)(挑选)(挑三拣四) 挑 tiǎo (挑战)(挑事)(挑拨是非)造句:我向哥哥发起挑(tiǎo)战,要与他进行挑(tiāo)水比赛6.识字游戏你能读出飘落的叶子上的词语吗?学生挑战,其他学生订正学习任务二:学习《山行》,想象画面,感受秋天的美景 深秋的一天,诗人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山林中火红的枫叶所吸引,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诗《山行》1.朗读古诗《山行》,了解作者1)自由诵读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3)了解作者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豪放、旷达、俊逸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2. 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疏通文意1)小组讨论交流:结合注释,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字词,疏通文意2)教师巡视、点拨3)课堂交流交流要点:山行:在山上行走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霜叶:被秋霜打过的红叶红于:比……还红古诗大意: 在深秋时节的山上,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3.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感受秋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诗人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异常美丽的秋景图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下面我们细细品味,定会有新的发现1)朗读古诗,说说诗中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季节呢?明确:霜叶、寒山表示是深秋季节2)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明确: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3)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诗的前两句中,“寒”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生”是“产生,生出”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的种种动态这些生动准确的词语,描绘出了深秋山景的生机盎然的画面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说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把霜叶同二月花做对比,让我们看到了深秋的枫叶上除了颜色的艳丽,还更加耐寒,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明确主题思想 《山行》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见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拓展延伸秋天枫叶为什么会变红?秋天枫叶变红是因为是因为枫叶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入秋之后,气温下降,白昼变短,枫叶内的花青素增多,而树木输送养分的能力减弱,叶绿素被大量分解掉,这时树叶里的花青素、胡萝卜素等其他色素就会显露出来,因此枫叶就逐渐变成了红色课堂小结唐代大诗人杜牧,用一首简短的诗把自己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秋景图我们家乡的秋景到处都是美丽的图画,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山行》2.积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试着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板书设计: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深秋盎然生机远景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山行枫林霜叶近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