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221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142221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 二年级下册诵读导学案1 课 题 1、江南春 导学 目标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3、朗读诗歌,对照解释,理解古诗文的意思 导学 学习借助解释的意思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大致的意思 重难点 教学 课件 打定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理解诗题,感受美 1、分组举行小型诗歌朗诵赛(侧重写景方面的诗) 2、点击课件出示配景诗《江南春》,板书课题:江南春 (师)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大家对江南理应并不目生,能不能回忆一下,哪些诗人曾带我们游览过江南的美景? 导入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诗词如《忆江南》《泊船瓜洲》等 新课 3、(师) “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春景的诗词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4、(师)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 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二、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朗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点击课件,出示景——诗——配乐朗读读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表达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解释,理解诗意借助工具书或根据需要举行探讨研究,合作式学习)留神读准生字的音,查看生字的形,老师随机点拨指点学生生字的音、形跟哪些字的音、形易混,留神读正确、写正确然后抽读,齐读 3、(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探究 出来 新知 啼莺 绿树 红花 水村 山郭 酒旗风 寺庙 楼台 烟雨 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开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快地歌咏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 迎风招展的洒旗 数不清的寺庙 迷茫的烟雨 5、(师)想像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江南地域开阔,春景繁富 “千里” 之内,四处杂花生树、 红绿相映、黄莺歌咏;“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四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严肃,楼台隐现。
霏霏细 1 稳定 总结 板书 设计 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三、理解诗意,感悟情 1、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由于每个人的熟悉和体验都是不同的,你推测杜牧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2、学生有的认为杜枚是愉悦的,有的认为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结合课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开展辩论 3、(师)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例举《夜泊秦淮》等诗进一步说明) 请你来总结这堂课上你的所学所得,可以从内容,可以从学法, 可以从语言,也可以从你的感受或联想等等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教后 反思 二年级下册诵读导学案2 课 题 2、秋夕 导学 目标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热爱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导学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重难点 教学 课件 打定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导入 (给学生表示的机遇,体验学习的喜悦,同时赏识他人的学习劳动 新课 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查看,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 2 探究 新知 稳定 总结 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板题)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表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热爱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成用繁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美好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查看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表示,赏识评价 你热爱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喜欢生活 秋夕 (唐)杜牧 板书 设计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教后 反思 3 二年级下册诵读导学案3 课 题 3、过华清宫 导学 目标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 掌管本课所展现的难读难写的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且能够流畅地背诵 3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导学 1 体会诗境 重难点 2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 打定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释题,及介绍创作背景 1 解释题目 ⑴过:经过,路过 华清宫:地名,故址在今陕西临潼骊山,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赏玩之地。
⑵过华清宫:经过华清宫 2 介绍创作背景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他和杨贵妃曾在那里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在一百多年后,杜牧经过华清宫,他感慨万分,于是就写下了这一组咏史诗《过华清宫》,共有三首,借此讥讽了晚唐统治者的骄奢淫逸生活 三 读诗解意 1 学生一齐朗读全诗 2 指出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及需要留神的字(板书) ⑴骑(qi qi)马 一骑(qi qi) ⑵要留神的字,并且抄写三遍,以便熟悉(板书) 绣 骑 荔 3 播放录音机里的配乐朗诵,并让学生再朗诵一遍 要求:要学生留神录音机里诗歌朗诵的停顿及感情,并指导朗诵 4 全班交流,把不明白的字词指出来,逐一解释(板书) ⑴绣成堆:指花草树木和建筑像一堆堆叠起来的锦绣一样(锦绣:古代一种精致绮丽的丝绣品) ⑵次第:按依次 ⑶一骑:一人一马 ⑷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5 解释诗句(翻译可能有点难度,可适度指点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⑴指定一组同学朗诵一二句诗 4 二次备课 导入 新课 探究 新知 稳定 总结 ①指定一到两个同学回复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②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绣成堆”呢? ⑵再指定另一组同学来朗诵三四句诗 ①谁能说说荔枝主要生长在哪些地方吗?(板书:中国南部,尤其是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②同学们都知道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远行的吗?(板书:骑马、马车、步行等) ③据说杨贵妃很热爱荔枝,而唐玄宗为了博得杨贵妃的一笑,就命令臣子快马加鞭地从广东将荔枝运到陕西的华清宫,那请问同学们有没有跟家人去过陕西呢? ④现在我们一般出远门都是坐飞机、火车、汽车等,而去陕西我们一般选择少钱的火车,一般都要两三天左右。
古时候没有火车,就只能骑马、坐马车等等,这样就更久了,可能一到两个月才能到达陕西呢同学们,你们说这远吗?(远)累吗?(累) ⑤为了不辱使命,臣子就只能不停地骑马奔腾,这一路上不知道累死多少人和马匹呢,你们说唐玄宗这样做是不是很不为老百姓着想呢?(是的) ⑥指定一两个同学解释三四句诗 6 集体朗诵一遍,并开展想象,体会诗情 ⑴斟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有点难度,可提示学生结合创作背景及故事内容) ⑵课堂议论:我们是不是也理应要严于律己,好好地学习,不要散漫地度过每一天呢? 四 总结 杜牧,通过唐玄宗为博得杨贵妃一笑,而不计劳力地运来荔枝这一故事,写出了这首千古流唱的诗,表达了他关切国家的安危存亡和讥讽统治者们的骄奢淫逸生活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以史讽今的作用,很具有防备意义 五 拓展阅读 杜牧的其它诗歌,如《清明》《山行》等 过华清宫 (唐)杜牧 板书 设计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后 反思 5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