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版2022年初一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x
15页苏科版2022初一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1.(3分)以下各数: 、 、0.101001…(中间0依次递增)、﹣π、 是无理数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考点: 无理数. 分析: 依据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推断即可. 解答: 解:无理数有 ,0.101001…(中间0依次递增),﹣π,共3个, 应选C. 点评: 考察了无理数的应用,留意: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包括三方面的数:①含π的,②开方开不尽的根式,③一些有规律的数. 2.(3分)(2001北京)已知:如图AB∥CD,CE平分∠ACD,∠A=110°,则∠ECD等于( ) A. 110° B. 70° C. 55° D. 35°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此题主要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再依据角平分线的概念进展做题. 解答: 解:∵AB∥CD, 依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 ∴∠ACD=180°﹣∠A=70°. 再依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ECD= ∠ACD=35°. 应选D. 点评: 考察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概念. 3.(3分)以下调查中,相宜采纳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 A. 了解我市的空气污染状况 B. 了解电视节目《焦点访谈》的收视率 C. 了解七(6)班每个同学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D. 考察某工厂生产的一批手表的防水性能 考点: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分析: 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拟精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拟近似. 解答: 解:A、不能全面调查,只能抽查; B、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由于普查工作量大,适合抽样调查; C、人数不多,简单调查,适合全面调查; D、数量较大,适合抽查. 应选C. 点评: 此题考察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分,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依据所要考察的对象的特征敏捷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展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准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4.(3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B. C. D. 考点: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析: 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解答: 解: ,由①得,x0,然后依据其次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进展推断. 解答: 解:∵xy0, ∴点P在其次象限. 应选A. 点评: 此题考察了点的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坐标:直角坐标系把平面分成四局部,分别叫第一象限,其次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7.(3分)如图,AB∥CD,∠A=125°,∠C=145°,则∠E的度数是( ) A. 10° B. 20° C. 35° D. 55°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 过E作EF∥AB,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AEF和∠CEF的度数,依据∠E=∠AEF﹣∠CEF即可求得∠E的度数. 解答: 解:过E作EF∥AB, ∵∠A=125°,∠C=145°, ∴∠AEF=180°﹣∠A=180°﹣125°=55°, ∠CEF=180°﹣∠C=180°﹣145°=35°, ∴∠E=∠AEF﹣∠CEF=55°﹣35°=20°. 应选B. 点评: 此题考察了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作出帮助线,要求同学们娴熟把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8.(3分)已知 是方程组 的解,则 是以下哪个方程的解( ) A. 2x﹣y=1 B. 5x+2y=﹣4 C. 3x+2y=5 D. 以上都不是 考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将x=2,y=1代入方程组中,求出a与b的值,即可做出推断. 解答: 解:将 方程组 得:a=2,b=3, 将x=2,y=3代入2x﹣y=1的左边得:4﹣3=1,右边为1,故左边=右边, ∴ 是方程2x﹣y=1的解, 应选A. 点评: 此题考察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方程组的解即为能使方程组中两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9.(3分)以下各式不肯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考点: 立方根;算术平方根. 分析: 依据立方根,平方根的定义推断即可. 解答: 解:A、a为任何数时,等式都成立,正确,故本选项错误; B、a为任何数时,等式都成立,正确,故本选项错误; C、原式中隐含条件a≥0,等式成立,正确,故本选项错误; D、当a0的最小整数解是 ﹣3 . 考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 分析: 首先利用不等式的根本性质解不等式,再从不等式的解集中找出适合条件的正整数即可. 解答: 解:x+4>0, x>﹣4, 则不等式的解集是x>﹣4, 故不等式x+4>0的最小整数解是﹣3. 故答案为﹣3. 点评: 此题考察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正确解不等式,求出解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不等式应依据不等式的根本性质. 15.(3分)某校在“数学小论文”评比活动中,共征集到论文60篇,并对其进展了评比、整理,分成组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已知从左到右5个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为1:3:7:6:3,那么在这次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的论文有(分数大于或等于80分为优秀且分数为整数) 27 篇. 考点: 频数(率)分布直方图. 分析: 依据从左到右5个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为1:3:7:6:3和总篇数,分别求出各个方格的篇数,再依据分数大于或等于80分为优秀且分数为整数,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从左到右5个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为1:3:7:6:3,共征集到论文60篇, ∴第一个方格的篇数是: ×60=3(篇); 其次个方格的篇数是: ×60=9(篇); 第三个方格的篇数是: ×60=21(篇); 第四个方格的篇数是: ×60=18(篇); 第五个方格的篇数是: ×60=9(篇); ∴这次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的论文有:9+18=27(篇); 故答案为:27. 点评: 此题考察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力量和利用统计图猎取信息的力量;利用统计图猎取信息时,必需仔细观看、分析、讨论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推断和解决问题. 16.(3分)我市A、B两煤矿去年打算产煤600万吨,结果A煤矿完成去年打算的115%,B煤矿完成去年打算的120%,两煤矿共产煤710万吨,求去年A、B两煤矿原打算分别产煤多少万吨?设A、B两煤矿原打算分别产煤x万吨,y万吨;请列出方程组 . 考点: 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 利用“A、B两煤矿去年打算产煤600万吨,结果A煤矿完成去年打算的115%,B煤矿完成去年打算的120%,两煤矿共产煤710万吨”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 解答: 解:设A矿原打算产煤x万吨,B矿原打算产煤y万吨,依据题意得: , 故答案为:: , 点评: 此题考察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问,解题的关键是从题目中找到两个等量关系,这是列方程组的依据. 17.(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线段AB∥x轴,端点A的坐标是(﹣1,4)且AB=4,则端点B的坐标是 (﹣5,4)或(3,4) . 考点: 坐标与图形性质. 分析: 依据线段AB∥x轴,则A,B两点纵坐标相等,再利用点B可能在A点右侧或左侧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线段AB∥x轴,端点A的坐标是(﹣1,4)且AB=4, ∴点B可能在A点右侧或左侧, 则端点B的坐标是:(﹣5,4)或(3,4). 故答案为:(﹣5,4)或(3,4). 点评: 此题主要考察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利用分类争论得出是解题关键. 18.(3分)若点P(x,y)的坐标满意x+y=xy,则称点P为“和谐点”,如:和谐点(2,2)满意2+2=2×2.请另写出一个“和谐点”的坐标 (3, ) . 考点: 点的坐标. 专题: 新定义. 分析: 令x=3,利用x+y=xy可计算出对应的y的值,即可得到一个“和谐点”的坐标. 解答: 解:依据题意得点(3, )满意3+ =3× . 故答案为(3, ). 点评: 此题考察了点的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坐标:直角坐标系把平面分成四局部,分别叫第一象限,其次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6分) 19.(6分)解方程组 . 考点: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 先依据加减消元法求出y的值,再依据代入消元法求出x的值即可. 解答: 解: , ①×5+②得,2y=6,解得y=3, 把y=3代入①得,x=6, 故此方程组的解为 . 点评: 此题考察的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熟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6分)解不等式: ,并推断 是否为此不等式的解. 考点: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分析: 首先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然后系数化成1即可求得不等式的解集,然后进展推断即可. 解答: 解:去分母,得:4(2x+1)>12﹣3(x﹣1) 去括号,得:8x+4>12﹣3x+3, 移项,得,8x+3x>12+3﹣4, 合并同类项,得:11x>11, 系数化成1,得:x>1, ∵ >1, ∴ 是不等式的解. 点评: 此题考察了解简洁不等式的力量,解答这类题学生往往在解题时不留意移项要转变符号这一点而出错. 解不等式要依据不等式的根本性质,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转变. 21.(6分)学着说点理,填空: 如图,AD⊥BC于D,EG⊥BC于G,∠E=∠1,可得AD平分∠BAC. 理由如下: ∵AD⊥BC于D,EG⊥BC于G,(已知) ∴∠ADC=∠EGC=90°,( 垂直定义 ) ∴AD∥EG,(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E=∠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E=∠1(已知) ∴ ∠2 = ∠3 (等量代换) ∴AD平分∠BAC( 角平分线定义 ) 考点: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推理填空题. 分析: 依据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即可证明此题. 解答: 解:∵AD⊥BC于D,EG⊥BC于G,(已知) ∴∠ADC=∠EGC=90°,(垂直定义) ∴AD∥E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E=∠1(已知) ∴∠2=∠3(等量代换) ∴AD平分∠BAC(角平分线定义 ). 点评: 此题考察了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