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吴奇:(语文)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36193767
  • 上传时间:2022-12-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亳州四中 吴奇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亳州四中 吴奇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离开了文言文教学,这些目标就不可能完全达到下面,我抛砖引玉,谈谈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一些较有成效的做法,就教于大方之家一、把握文言文教学的根本——诵读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好经验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以说,诵读是打开文言文学习大门的一把钥匙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处于启蒙阶段,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又没有停顿断句的常识,更需要把“读”字摆在首位读法有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等等,不一而足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由老师领读而后全班齐读,之后采用别的读法反复读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字音句读的感知,帮助他们理解文言文的文意,培养语言感知、积累、领悟的能力在“读”中会对句意有所理解,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所体会。

      文言文的传统的诵读方法是科学的,它有利于知识的积累,有利于明白事理,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运用的能力在诵读时应注意句读,注意去理解意思,注意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是去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来读去,通过口、眼、手三条渠道,字、词、句自然地进入大脑,课文的内容和意旨,随之融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所以要想掌握的更为牢靠,需要认真诵读文章背诵下了许多文言文,对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就牢记不忘,并能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对课外文言文能很好的阅读,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二、前后联系,优化文言教学我认为,在课堂中,甚至在现代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文言积累活学活用,这将有利于学生掌握文言知识其一,前后联系可以帮助学生读懂文句如《两小儿辨日》中有“日中”一词,我便提问:我们还在哪篇课文中学过“日中”一词,能否背背相关句子,并解释这一词语?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回答《陈太丘与友期》中出现过,也明白了“日中”在古代汉语里通常解释为“正午”其二,前后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新旧课文的理解如在《绿色蝈蝈》中有一个成语:“庞然大物”在教学时,我有意让学生回忆在哪篇课文中学过,并让学生背一背相关语句,学生通过回忆,不但复习了《童趣》一文,而且明白了这一成语的用法。

      其三,前后联系可以让学生自主突破阅读中的难点我让学生查找关于“相”的所有解释通过让学生自学,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相”的意思,即“相”是称代性副词,在这里可译为“我”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引导有方,就会给学生创设一个自我探求知识的情景,把学生的“接受”,变成了学生的“探求”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了显著的学习效果,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三、打通古今,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要达到让学生对文言知识融会贯通,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这一目的,教师应当调动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透彻理解,充分领悟但是,由于文言文词性的变化、语义的分歧、语法的特殊,透彻理解并非易事而且,从各篇获取的知识是零散的、孤立的,必须通过相互对照,彼此应证,才有可能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1、文言文教学应考虑到白话和文言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文言文在现代中学生的头脑中“复活”,超越时空,化难为易;才能使学生温古而知今,察今以推古,迅速而扎实地学好文言文,收到事半功倍、一箭双雕的效果可以说,在“白话和文言的关系”上做文章,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这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和词性的活用,现代汉语中也经常出现如:“人人动手,清洁亳州!”清洁,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

      《社戏》“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去了”中的“朦胧”一词,形容词用作动词2、成语、典故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中通向现代汉语的一座桥梁因为,成语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又充分反映了汉语的特点,它是联系古今汉语的自然纽带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字词的能力,通过文言字词的教学,指导学生探讨字词的延伸,寻找与现代汉语的联系吕叔湘先生曾经说教学文言文的目的,有四种提法:其中有一种提法就是“为了了解现代文章里出现的成语和典故”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通,许多词语的运用、语义是相通的,学生生活中就经常接触许多熟悉的成语、名句,所以,我不仅让学生了解文言字词在课文中的意义,而且让学生活学活用,进行积累成语的训练,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使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大大消除如:文言词语“期”在《陈太丘与友期》中为“约定”的意思,那么,还有没有含“期”为“约定”的成语呢?通过引导,学生就会调动已有的知识库,回忆有关的成语,如“不期而遇”又如:“太丘舍去”中的“舍”是“放弃”之意,与之相关的成语有:舍本求末、舍已利人、舍近求远等再如成语与词类活用的:《口技》“不能名其一处也”中的“名”是“说出”的意思,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与之相关的成语如“莫名其妙”。

      利用成语进行方言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特点,又能增强学生的文史知识,扩大其知识面,达到融会贯通、古为今用的目的有些学者对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个常用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古汉语常用字的绝大多数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而且还有相当强大的生命力考察汉语的演变可以发现它由文言单音词发展为现代汉语双音词的趋势了解和利用这一特点,往往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现代汉语双音词去判断和掌握文言文单音词的意义现代汉语词汇掌握得越多,对其意义理解得越准确,就越能在“白话和方言的关系”上做文章,运用这种“打通古今”的方法也就越方便、越灵活四、古为今用,丰富文言内涵教学文言文,一定要让学生深刻领会其主旨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谈谈学习了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或现代人或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让学生分析完主旨,即作者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有礼貌时,我顺势提问:“是啊!中国古人是很重视做人的,那么,‘诚信’、‘礼貌’对我们今天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可以谈自己的收获、体会,或对你有什么启示有的学生认为和同学相处要讲礼貌、讲诚信有的学生认为,对待学习同样要讲诚信,要对自己负责,不能欺骗老师,蒙混过关。

      有的学生认为在考试时要诚信、诚实……这样,顺理成章地让学生掌握了文章的主旨接着,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学习的收获或启发,学生就有话可说了,既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进行思想教育,拓展了文章的主题,达到了古为今用的教学目的再比如说我们讲《陋室铭》,这篇文章表现了作家高雅的情趣和那种洁身自好的品质因为离现在比较久远,学生们在现在社会中能看到的可能不良的倾向、现象更多一些,通过这种优秀作品的介绍,实际上是让学生理解古人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等优良品质,而且应该继承方言文教学不光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孩子通过作品,得到一种精神的熏陶五、选好突破口,优化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新颖合理,是语文教学最优化最鲜明的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到,选择出最佳的教学突破口,就是抓住了教学设计的导火线突破口选准了,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就水到渠成,也就为全课教学的成功开辟了道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材只是个例子,教师的教也就是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教师必然要审视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最佳的教学突破口,从而使学生顺畅地学好课文例如《孙权劝学》这篇课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讲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就学的,这样的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不高。

      于是,我另辟蹊径,以吕蒙为突破口,这样,学生就容易成为主动权的持有者我是这样教学的:同学们,你们了解三国时期吕蒙的故事吗?学生讲述预习时了解的关于吕蒙的故事接着我进一步启发学生:通过这个故事,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我现时出示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对吕蒙的一段评价(学生自读)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欺诈,玩弄手段)郝普(人名,零郡太守),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於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学生读后,我提问:从这段评说中可以看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有勇有谋的一名武将我接着出示《三国志·吕蒙传》中关于吕蒙的一段文字,让学生自读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前往江东),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三国时期,现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少数民族总称)蒙年十五六,窃(私自)随当击贼,当顾(回头看见)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假如)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坚子(小子,骂人的话)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嘲笑)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学生读后,我提问: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吕蒙当初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大胆、冲动、鲁莽、有勇无谋。

      这时,我因势利导:为什么吕蒙会有这么惊人的变化?学生自然而然知道了孙权劝学的重要作用这样很短的时间内使难懂的文言文在学生相互的交流与讨论中得到了解决,学生不但轻而易举地学到了方言新词,也对吕蒙、孙权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还会有一种成就感在这个基础上,过渡到课文教学,一步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通过与文本仔细对话,对孙权这一人物肃然起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很自然地流露出对孙权、吕蒙的赞美和钦敬之情这样,从文章内容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兴趣,也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即学习的重要性所以,选择最佳教学突破口,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审视作品特性,教出特色,达到常教常新的理想境界的有效手段抓住课文关键,寻找最佳教学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设计教学、优化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也就会“游刃有余”六、鼓励学生质疑我国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传授文言文,也极易见仁见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学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就不妄加否定,而是从精神上予以肯定我在教授《桃花源记》时,有些学生对“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事隔600多年,桃源人的衣服不可能“悉如外人”。

      对于学生的见解,我首先进行肯定,然后我先让学生解决,最后谈了自己的看法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的空间,有一千个读者便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这一特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七、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在教学中,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每课的实词、虚词,还有特殊句型等人人必须整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老教育家张中行谈到文言文阅读的“量”,认为量必须足没有量的积累,就达不到质的飞跃,即“积土成山”的目的八、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已成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培养有创造精神的学生正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最高目标就语文学科而言,最响亮的口号是:“学好语文,陶冶灵性,张扬人性,塑造人格,立志创造”;最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轴,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