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际海洋划界原则的发展趋势及相关思考.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73902386
  • 上传时间:2024-08-1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47.88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 页 共 10 页 国际海洋划界原则的发展趋势及相关思考 [摘要] :当前中国面临着困难而又复杂的海洋划界问题岛屿主权争端与各种不同的划界主张导致周边各国之间关系紧张 国际海洋边界划定的大趋势是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两种不同性质的边界一并同时划出一条 “单一海洋边界” 这样的边界划定技术是依据海岸线长度与获得海域成比例方法划出当事国边界的, 这时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边界一起产生, 两者划出无前后之分 中国的划界原则应当顺应国际海洋边界划定的大趋势并与国际接轨 [关键字]: 海洋划界,东海网上购物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网上购物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网上购物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网上购物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国际海洋划界的传统方法 (一)自然延伸原则 自然延伸原则, “是指沿海国大陆架的宽度即以其海岸向海洋大陆坡自然延伸的宽度为准 自然延伸原则表明的是大陆架与陆地、 国家对大陆架的权利同国家领土主权的自然和法律联系„„其概念源于作为大陆架制度之法律基础的 ‘陆地控制海洋’原则:沿海国对大陆架享有法律上的专属权,是由于大陆架是沿海国陆地领土向海和海底的延伸或继续,以及陆地领土主权向海的自然扩展 ” (二)中间线(或等距离)原则 中间线是指 “两个或两个以上海岸相向国家进行大陆架划界时所作的一条其没一点均与测算各国领海宽度的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相等的界线。

      中间线又称等距离线, 后者是指在两个相邻国家间进行大陆架划界所作的一条其每一点均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相等的界线 从几何学上说, 中间线也是一条等距离线 第 2 页 共 10 页 (三)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普遍承认的适用于海洋划界的国家法基本原则, 任何其他的划界原则或方法,只有在符合这一原则的基础上,方可被广泛采用 “„„公平并不要求对非沿海国也分给一块大陆架或将一个海岸线广阔的国家与一个海岸线有限的国家‘平等’对待,而是强调在划界时不仅要采用公平的划界方法、程序,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公平的目标„„相邻或相向沿海国因大陆架划界争议而相互协定,或协定不成而由国际法院或国际仲裁机构裁判时,应当综合考虑影响划界的各种因素和相关原则,兼顾各方面的利益,采用适当的化解方法,以获得公平的结果,实现公平的目的 ” 二、国际海洋划界传统方法的发展 (一)自然延伸原则在大陆架划界中的作用被逐渐削弱 1945年 9 月 28 日美国发布了《杜鲁门公告》 公告指出: “由于把大陆架可以认为是沿海国家的延伸, 因而自然地属于它; 美国政府认为, 毗连国家对于大陆架的底土和海床的自然资源行使管辖权, 是合理的、公正的” 。

      这是“自然延伸”概念的最早提出 1958年的日内瓦《大陆架公约》第 1 条用“邻接海岸”一词肯定了大陆架是沿海国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的自然和法律事实 在国际法院审理的第一个大陆架划界争端案——1969年北海大陆架案中,国际法院首次科学地、权威性地提出了自然延伸的概念 “„„因而从法律上确认‘海底区域实际上可以被视为该沿海国已经享有统治权的领土的一部分’ ,从而理所当然地属于沿海国的管辖范围 从法律上讲, 自然延伸原则是国家对大陆架的主权权利的根据, 这种权利是从国家主权原则中引申出来的, 是国家领土主权的一种表现 ” 1977年英法大陆架仲裁案中, 仲裁法庭在肯定自然延伸原则的同时, 提出了自然延伸原则的效力不是绝对的, 是可以在特殊情况下加以限制的见解 1982年突尼斯/ 利比亚大陆架案中, 国际法院把自然延伸作为大陆架的依据与自然延伸作为大陆架划界的原则相区别, 认为后者在划界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第 3 页 共 10 页 法院指出: “本法院无法接受利比亚的论点, 即‘只要决定了一国的自然延伸, 划界就成为按照自然条件来进行的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果设想在所有案件中或在大多数案件中可能恰当地确立某一国的自然延伸, 在涉及到另一国的自然延伸时,即到此为止, 不再延伸。

      这种设想将是错误的 ”因此, 法院考虑国际法发展的新趋势, 得出结论是, 自然延伸原则的重要性是有限的 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 76 条第 1 款在大陆架问题上肯定了自然延伸原则它规定: “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 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同时又规定: “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 200海里, 则扩展到 200海里的距离 ” 该定义前半部分规定的是自然延伸概念的大陆架 , 后半部分规定的是距离规则概念的大陆架 1985年利比亚/ 马耳他大陆架案, 法院一方面承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 条规定的 200海里距离原则作为大陆架权利主张的法律依据的有效性 , 另一方面却断然否定自然延伸包括海洋地质和地貌情况在大陆架划界中可以起任何作用 “专家们认为, 自然延伸理论生于 1969年 2 月 20 日国际法院对北海大陆架案的首次判决, 卒于 1985年 6 月 3 日利比亚/ 马耳他划界案例判决, 寿命不足 16年的时间 根据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 过去 20 多年期间在提交的海洋划界案例判决中它一直没有起到重要作用。

      它虽然在北海大陆架案例中首先被承认 , 并且出现在《公约》76 条第 1 款中, 但是它表明, 在例如利比亚/ 突尼斯案例、利比亚/马耳他案例和缅因湾案例中, 它作为与海洋边界划定的有关因素一直被拒绝在圣比· 埃尔/ 密克隆案例中仲裁法庭指出, 大陆架是由加拿大和法国两国陆地领土所产生的, 因此它不是一国与另一个相向的国家的‘自然延伸’ ” (二)公平原则仍然是指导海洋划界的基本原则 “虽然有关的国际公约尚未对公平原则的地位作出明确规定,但是长期的国际私法与仲裁实践已经确立了公平原则作为大陆架划界基本原则的地位” 公平原则在《杜鲁门公告》中首次被宣布作为美国与其邻国划分大陆架疆界 第 4 页 共 10 页 的一项原则国际法院认为, 《杜鲁门公告》包含了两个概念,即通过相互协议划界和按照公平原则划界,这两个概念构成其后划界问题上的“整个历史的基础” 1969年,国际法院在荷兰和丹麦诉联邦德国的北海大陆架案的判决书中,将公平原则作为与自然延伸原则密切相连的大陆架划界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 并对其含义作了深刻的评议法院认为,采用划界方法的一个先决条件是按照公平原则,通过谈判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

      1977年英法大陆架仲裁案,是继北海大陆架案后又一重要的大陆架划界案,国际仲裁法庭认为, 考虑一切有关情况进行公平划界的原则是大陆架划界的一个习惯法规则 1982年突尼斯——利比亚大陆架划界案该案的判决与北海大陆架案保持了一致, 国际法院适用了北海大陆架案所提出的原则和参考了英法案的公平调整方法,适用公平原则解决了两个相邻国家的大陆架划界争端 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由于“公平原则”集团的坚持努力,虽然没有在条文中明确规定遵循“公平原则” ,但是也强调要使划界“得到公平解决” 英国学者 S.H.阿明指出: “根据习惯国际法,公平原则是指导划界过程中所适用的各种规则和方法的压倒一切的准则,这是值得普遍承认的 ” (三)中间线/ 等距离原则未成为一般国际法原则 在北海大陆架案中,国际法院认为,并不存在等距离原则这样的习惯国际法准则, 《大陆架公约》没有使这一原则具体化无论从大陆架划界的国际法规定,还是从国际司法判例的实践来看, 等距离线或中间线划界均不能成为大陆架划界的国际习惯法或一般国际法规则 首先,国际性公约并没有为等距离线或中间线划界取得“原则”地位提供足够的法理依据1958年《大陆架公约》第 6 条的确有“等距离原则”的字样规定,但是,这一规定因其本身内容和结构存在严重缺陷而使其法律约束力大大降低。

      因为该条文草案是国际法委员会根据地理专家委员会就领海划界问题所提出的“等距离线划界”为蓝本起草的,通过时几乎未作任何改动实际上,领海制 第 5 页 共 10 页 度与大陆架制度毕竟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海洋法律制度, 因此把适用于解决领海划界问题的 “等距离原则” 类推扩大至解决大陆架划界是没有充分法理依据的,它不能构成一般的国际法原则 其次, 国际司法判例的划界实践也没有将等距离线或中间线划界视为大陆架划界的基本原则1969年 2 月,国际法院以 11 票对 6 票的表决结果,最终裁定西德没有义务接受丹麦、荷兰两国提出的应依 1958年《大陆架公约》中的“等距离原则”划分北海大陆架的提法,实际上是间接地否定了“等距离原则”的合法性在已缔结的 70 个左右的国家间划界协定中,既有使用等距离线或中间线方法确定大陆架边界的,也有相当数量的划界协定是采用其他方法解决的,即便使用等距离线或中间线划界的,也并非是不折不扣地执行 三、1982年《海洋法公约》后国际海洋划界的新趋势 1982年《海洋法公约》之后的大陆架划界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越来越显示出与专属经济区划界相融合的趋势 “20 世纪 60-70年代以来以拉美各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兴起了争取 200海里海洋权的斗争, 并且最终落实在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中, 确立了专属经济区制度„„这项新海洋法律制度的产生使得国际海域划界复杂化: 之前只是简单的海底海床划界, 而现在同时必须考虑上覆水域的界线及权利主张, 这样当事国之间在同一争议海域就会出现两条边界。

      因此出于方便行使管辖权和避免争端的考虑, 各国逐渐倾向于为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或渔区共同划一条单一边界,1982年后的国家实践及司法仲裁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 从 1984年国际法院分庭审理第一起单一划界案开始, 除了 1985年利比亚/马耳他海洋划界案, 国际法院和仲裁机构在其审理的全部案件中都作出了划分单一边界的决定如 1984年美国/ 加拿大缅因湾划界案、1993年格陵兰/ 扬马延海洋划界案、2001年卡塔尔/ 巴林领土争端及海洋划界案、2002年喀麦隆/ 尼日利亚边界案等 从已有的采用单一线划分大陆架和上覆水域的案例来看 , 尽管国际法院和仲裁法庭“用单一线划分海洋边界”的倾向十分明显 , 但同时也肯定大陆架和专属 第 6 页 共 10 页 经济区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海洋区域为了使海洋划界得到公平解决, 他们并不反对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采用不同的界限而在大量的国家实践中, 由于采用单一线划分海洋边界存在着有利于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养护, 有利于国家管辖权的行使, 不至于出现法律适用上的混乱等诸多优点, 因此得到多数国家的赞同 但是也应该看到, 虽然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 二者在适用公平原则划界时所考虑的因素有所不同, 因此采用单一线不一定会产生公平的结果。

      国家实践已表明, 大陆架边界并不总是作为专属经济区边界, 根据需要, 它们可以是两条不同的界线 综上, 虽然采用单一线划分海洋边界在国际海洋划界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多,但尚未成为一种法律义务 划界当事国可以选择分别确定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界线, 甚至划两条不同的边界或采用其他变通方法 四、关于我国在东海海域划界的一些思考 (一)海洋划界准则应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公平原则有着很大的不确切性, 它包括的因素是无限的判断海洋边界案例划定是否公平, 必须考虑海岸线长度与获得海域成比例的合理性公平原则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 有着很大的不确切性, 考虑到的有关各种因素从理论上说可能是无限的人口的多少、国家的贫富、海岸背后的陆地面积甚至海底地质地貌特征等等因素都可以拿来作为公平原则的因素来考虑问题 这种法律规则的不确定性曾经在国际法院审理的 “突尼斯/ 利比亚大陆架案” 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该案例最初考虑公平原则的因素充满任意性 还有一些案例中同样出现了当事国把公平原则的因素罗列到数不胜数 国际法院认为, “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而原则必须服从于目标 原则的公平性最终必须根据它是否考虑海岸线长度与获得海域的成比例的合理性” 。

      可以说,成比例方法是公平原则的试金石随着国际海洋法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 海洋边界划定的主要因素是相关海岸线长度的计算已经成为众多专家的共识 如果这个比值能够较为精确地与临时划定的分配给每个国家的海洋空间的比值具有可比性, 那么国际法院将普遍地把比值带入边界线, 并相互间做出调整 第 7 页 共 10 页 (二)应结合当前国际划界趋势,坚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运用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解决东海划界问题 东海运用日本提出的中间线划界违背常理, 单一边界是个大方向, 海洋划界是人工智慧的结果, 中日韩三国在东海公平合理的划界最终总是有办法解决 目前国际上已划定的大约 180条海洋边界中,3/4以上运用等距离方法划出应当承认, 单独运用等距离( 中间线) 方法在许多划界案例中会产生公平结果然而根据国际惯例认定, 该方法在实践中是不可强制应用的, 因为在一些案例中运用此方法却会产生不公平结果 日本提出的中日两国在东海以中间线方法划界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公平的, 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大陆海岸线长度远远长于相向的日本列岛海岸线的长度海岸构形和长度、岛屿存在属于特殊情况的两大范畴, 为达到公平结果, 划界时可以考虑运用海岸相向距离、海岸长度与一般方向、长度与获得面积的相关比例性, 赋予岛屿全效应、 半效应和零效应、 飞地与半飞地设计、区域交换等理论和方法, 以修正或调整边界线位置, 使当事国最终都能满意地接受。

      以海岸线为基础划界, 哪国的海岸线长, 哪国就应当多获得海域, 这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情 据调查, 世界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运用等距离( 中间线) 方法, 调整中间线方法, 或考虑直接采用海岸线长度与获得海域成比例方法划出一条单一线的案例目前在全球占绝大多数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英国、法国和印度等地域大国在与邻国划定海洋边界时都采用了单一海洋边界( SMB,Single Maritime Boundary)划法北海和波罗的海等划界比较完美的海域同样采用了单一边界线在日本海和地中海等海区也是朝向划出单一线运用一条线划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边界是国际大趋势, 它单一、直观、明确, 避免了多种边界在同一个狭窄区域中出现, 便于国家的行政管理和海洋开发活动 此外, 划出一条线技术方法上简单, 具有可操作性, 可以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两种边界一并同时划出国际上划出单一海洋边界是以海岸构形和海岸线长度为基础, 排除了地质地貌因素划界操作趋向简洁化、标准化、客观化和科学化, 各沿海国将会彻底摆脱繁忙的海洋地质和地貌调查 第 8 页 共 10 页 五、结语 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 也是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

      为了履行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以下称《公约》) 海洋划界条文的规定, 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的海洋划界工作凸现出来2007年 10 月 11 日在北京举行的第 10 轮中日东海问题磋商又是无果而终数年的艰苦谈判分歧依旧, 值得我国有关人士关切和认真思考 我认为, 主张和坚持正确的划界理论是极其重要的, 一个抽象的主张和模糊的理论是不会解决问题的日本方面在东海中海岸线长度短, 其坚持中间线的主张当然是站不住脚的, 然而中国方面在不足400海里宽度的东海中主张与大陆架自然延伸及其相关的划界理论同样不能实现东海问题的最终解决 注释: [1]高维新,蔡春林主编: 《海洋法教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第 126页 [2]薛桂芳、胡增祥编著: 《海洋法理论与实践》 ,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第 127页 [3]高维新,蔡春林主编: 《海洋法教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第 128页 [4]薛桂芳、胡增祥编著: 《海洋法理论与实践》 ,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第 124页 [5]1国际法院指出: “虽然可能会有没有专属经济区的大陆架, 却不可能有没有大陆架的专属经济区。

      由此可见, 由于法律实践的原因, 距离标准现在必须应用于大陆架以及专属经济区……这并不表示自然延伸的概念现在已经为距离概念所代替, 它只意味着在大陆边没有扩展到从海岸量起 200海里的地方, 自然延伸部分是用离海岸的距离规定的, 不管其间的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属性如何, 而自然延伸虽然源于自然情况, 在整个历史上都愈来愈成为一个复杂的法律概念 ” [6]李令华: 《关于最终解决东海划界的理论基础问题——对坚持 “公平原则和自然延伸原则”划界主张的质疑》 ,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 2 期,第 8 页 [7]魏敏、罗祥文: 《海洋法》 ,法律出版社 1987年版第 138-140页 [8]参见刘璐妍硕士论文: 《大陆架划界的法律问题研究》 1 [9]高维新,蔡春林主编: 《海洋法教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第 131页 [10]李令华: 《关于最终解决东海划界的理论基础问题——对坚持“公平原则和自然延 第 9 页 共 10 页 伸原则”划界主张的质疑》 ,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 2期,第 5页 参考文献 [1]薛桂芳、胡增祥编著: 《海洋法理论与实践》 ,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

      [2]李令华: 《关于最终解决东海划界的理论基础问题——对坚持 “公平原则和自然延伸原则”划界主张的质疑》 ,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 2 期 [3]魏敏、罗祥文: 《海洋法》 ,法律出版社 1987年版第 138-140页 [4]刘璐妍硕士论文: 《大陆架划界的法律问题研究》 [5]唐亮: 《论国际海洋划界发展的新趋势》 ,载《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11 月第 25 卷第 6 期 [6]高维新,蔡春林主编: 《海洋法教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论文打印日期 2012年 4 月 25 日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