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职考生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的艰辛历程.docx
4页在职考生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的艰辛历程虽然我本科学习成绩不算优秀,是一边工作一边考,但是复习的阅历和教训或许会有对各位正在预备考研的同学有用的东西与许多应届考研同学不同,但同许多往届考研同志一样,我是一边工作一边考研,而且考的是北大法学院民商法专业 或许可以说北大法学院是中国最难考的法学院之一,民商也算是法学院的热门专业,所以当有同学听说我是一边工作一边考时,都劝我放弃,不必劳而无功我本无必胜把握,听到这种论断,心中更是惴惴担心,但是出于对工作现状的不满与对北大的渴望,我打算试一试 北大的专业考试要考十门,这本已让人头痛,但更让人头痛的是没有指定教材,我本科不算一个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在中国政法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没拿过一次奖学金,学习成绩在班里应当是在8名到12名之间吧总之,自从入大学时起就没为自己的学习成绩骄傲过相对于本校的女生,我可以算是个坏学生,很少上课,主要是自己喜爱的教师课堂爆满,占不到座位,自己不喜爱的教师又实在听不进课;但相对于本校的男生,自己算是比拟爱学习的,由于相对而言自己去图书馆的时间要多一点。
但是,以我的教训要告知大家的是:本科仔细学习对于考研非常重要,仔细听课尤为重要 我是工作后其次年的下半年有考研的准备,想考政法大学以外的学校,当时离一月份考试的时间也许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了,假如从今时开头找资料,开头预备考北大法学院,自认为可能性太小,就想考清华法学院,但后来听说清华自费,又心疼学费,还是放弃了,所以又拖到工作的第三年(2022年),最终下定决心考北大法学院 当年的一月到三月是我收集考研资料和听取先行者意见的时间,北大法学院虽说不指定教材,但是网上仍流传着考研书目,所以看书并非漫无边际大家可以去扫瞄一些考研网站及频道,自己觉得其BBS很有用,我当时在四川一边工作一边考,不能报班,身边也没有志同道合的战友,大局部考研信息都是从网上找到的 至于时间安排,倒不是很精确,主要还得依据自己的习惯我是喜爱第一遍看得快(也许一个月把全部的书翻一遍吧),其次遍慢些,很细,第三遍就是在记忆了,第四遍(考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就是回忆一下全部学问点,查漏补缺 由于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时间明显不富裕政治主要看了教材、大纲解析和历年真题;英语选了一本词汇书,很小,我想词汇不用要买一本很大很厚的书来看,然后就是练习阅读理解和真题。
模拟题也作了一些,但是由于时间紧做的不多有些模拟题质量不高,我感觉还是分析题型和大题的解答步骤之类的比拟有用复习政治主要是理解和记忆,对于马哲、政经、毛概、邓论的详细方法如何,我似乎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对于政治我想和其他学问一样,关键是对整个学问构造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在这个学问构造下加深对学问点的理解,关键是对各个局部能够融会贯穿答题关键还是思路,每一个题都有考点,拿到一个题后首先要想其考点在何处,对应书本上哪一局部或是几局部的内容,同时答题时不要将书本学问点与题干内容分开,让人感觉两张皮,而要结合起来答复,让改卷教师觉得有血有肉,紧扣主题简答题,直奔主题就行,要将学问点答全,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来,便利教师给分问答题,可用“三么”格式答复,问答题既要表达出段落层次和学问点,又不能像简答题那样死板,整体上看起来像一篇袖珍小论文,又能明确排列出全部学问点 我本身是文科生,对政治里的根本学问从初中学到大学,所以不存在太多理解困难,对于政治大体上也有一个框架复习政治要从大处着眼,即要对整体学问构造有很好把握,从小处着手,即要把每个学问点中的详细内容理解透、记全记准,只要学问把握扎实了,问题也就好答了,自然,分也就好拿了。
考北大法学院最令人难过的就是专业——要考的内容太多(本专业的同学考完研后再考司法考试在百分之七八十,20人只有2人失败,个别提前考过了),而且不指定教材,但也有书目看了看历年真题,有些问题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也不用担忧,考研,考过了就行,不需要考总分值,不必全部的题都会作答北大法学院每年都有专业课的班,个人认为有必要上一下,假如没有时间或是不便利也可以找课堂笔记看一看,考研网站的BBS上就有,假如时间允许也可以看看法学院各位教师的论文,了解一下就行,不必全都背下来考北大法学院的关键是根底,不用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弄清晰,学问点把握好了,就不怕考官出题了 考研历程是人生的一种历练,只有你曾经苦痛过,你才会珍惜自己的全部,才会体会到幸福带给你的沁人心脾的甜美不必把考研看得太重,人生一两次成败打算不了什么,关键是你要有一颗上进心,同时还要有一颗寻常心,以出世之心为入世之事,关键是要欢乐地生活,其他一切成就或是失败只是你欢乐人生的点缀每一个人的胜利并不只属于自己,能跨进北大法学院的大门除了自己的一点幸运和汗水之外,还得感谢始终支持我的亲人朋友,好的外部环境也是胜利的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