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朋君的教学设计.docx
3页我的教学设计课题:《农业的区位选择》科目 地理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时 一课时提供者谢朋君单位山西省临猗中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布局与变化的影响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不同农业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利用图表分析方法、比较法以及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区位因素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2.通过对区位因素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科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其它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对于整章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教材通过两种不同农业景观图的对比,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通过教材p43的活动1和2,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具体某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的通过课本p43活动3,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
案例1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教材中以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说明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对人文地理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同时,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具或有趣的地理事例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激起他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分析和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的影响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晋城的老百姓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大兴的小米巴公的葱,鲁村的红薯三王庄的姜这句话,很通俗,但体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科学道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板书:农业的区位选择)提问:什么是农业呢?回忆农业概念,理解农业活动是人类利用土地资源栽培植物或者饲养动物的一种人地关系。
生活问题学科化人地关系是主线(二)学生分组,自主学习 把学生分成三个组,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一段,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实质展示农业区位选择练习)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点评(转承)下面我们分析几个农业区位选择的案例根据“自学指导”,自主阅读课文找出答案学生运用知识具体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学生会的老师不讲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理论联系实际法,(三)案例探究,突破难点 例1: (展示孟买、北京、罗马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回忆必修I中气候知识,理解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教师点评并总结:水稻的分布主要受气候的影响案例2:(展示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千烟洲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教师点评并总结: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既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了农业土地!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对比思考三地气候类型特点,结合材料中提供的水稻习性,理解为什么地中海气候区不适宜水稻生产思考、讨论、探究千烟洲农业布局模式进一步理解因地制宜的区位选择原则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运用案例分析法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学会运用关键词分析问题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探究能力(四)当堂练习,反馈巩固 展示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课题:1. 晋城市杂粮(如小豆、绿豆、蔓豆、黍子等)的农业区位选择(主要方法:访问老农、查阅资料、调查市场)晋城市 “无公害鸡蛋” 市场不同品牌(如咯咯哒、鸡妈妈、珏山等)的农业区位选择主要方法:分组调查)(分组进行,分发)做练习知识的课后延伸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课外探究能力和意识七、教学评价设计学习目标掌握情况(课后反思)课题:农业的区位选择 掌握程度(完全理解、似懂非懂、毫无概念)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 ) ( ) ( )2.会分析和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响 ( ) ( ) ( ) 3.领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 ) ( ) ( )疑难自查(根据课堂教学自查自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板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1.实质是什么?2.考虑什么?3.怎样做?4.结果会怎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