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docx
21页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篇一: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教案】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2课时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第2课时的内容,第1课时安排的是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该部分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呼吸的过程、原理及应用,它与前面学习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酶、atp等内容密切联系,也为接下来的光合作用等其他生命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于呼吸作用和细胞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已经有所了解,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有什么不同必须要有氧的参与吗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清楚,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②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③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③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 八、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境,凝疑激趣 [图片展示]:向学生展示几幅北京等城市雾霾时的景象,同时提出前央视记者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指出吸入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同呼吸,共命运”,要求大家培养环保意识 [设计意图]:社会热点问题可以迅速吸引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 [思考讨论]:通过呼吸我们吸入了o2,o2要到哪里去呢它将发挥什么作用 [课件展示]:图片展示肺泡内气体交换示意图[提示]:氧气进入肺部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里参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即有氧呼吸过程 2、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提出问题]:有氧呼吸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场所、反应物、产物、条件、能量产生情况如何 [自主学习]:请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主学习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师生互动]:与学生共同总结有氧呼吸三个阶段(以葡萄糖为底物): 第一阶段:①场所:细胞质基质 ②反应:c6h12o6 酶 2c3h4o3+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①场所:线粒体基质 酶 ②反应:2c3h4o3+6h22 +20[h]+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①场所:线粒体内膜 酶 ②反应:24[h]+6o22o+大量能量 总结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以葡萄糖做底物为例): 酶 c6h12o6+6o2+6h22+12h2o+大量能量 指出三个阶段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第一、第二阶段各形成2个atp,第三阶段形成34个atp [提出问题]:呼吸作用产生的h2o还是不是反应物中的h2o呢 [提示]:用被18o标记的h218o和普通的co2提供给植物,发现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h2o没有出现放射性,而是在第二阶段的产物co2中检测到了其一半的o带有放射性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会疑惑产物中的h2o是不是就是反应物中的h2o,此处有力地向学生证明反应物h2o真正参与到了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并非直接形成产物中的h2o [归纳总结,巩固提高]:请学生根据反应式自己归纳有氧呼吸概念并与书本作对照。
[创设情境,思考讨论]:大家都知道自己会进行有氧呼吸,会不会还存在别的呼吸方式剧烈运动后你为什么会觉得肌肉酸痛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提示]:除了有氧呼吸还存在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提出问题]:无氧呼吸过程物质如何变化能量如何转化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产生疑惑,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分别总结出(以c6h12o6为底物): 第一阶段:①场所:细胞质基质 ②反应:c6h12o6 酶 2c3h4o3+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①场所:细胞质基质 c3h4o3+42h5oh+2co2 (酵母菌、大部分植物) 酶 或 酶 2c3h4o3+43h6o3 (乳酸菌、动物、马铃薯块茎、玉米胚、甜菜块根) 总反应式:c6h12o6 酶 2c2h5oh+2co2+少量能量或 c6h12o6 酶 2c3h6o3+少量能量 [课后思考]:两种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一样么如果不是,为什么 [课堂小结]: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课后思考]:两种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一样么如果不是,为什么 [自主学习]:发酵以及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如:水稻烂根,伤口处理,有氧运动等。
九、教学反思【篇二:高中生物教案之生物的呼吸作用】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呼吸作用的本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 用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过程;无氧呼吸的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手段】挂图、板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引言 因为呼吸作用在初中生物学课上也是重点学习的重要生物学原理之一,所以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最基本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还是有基础的,因此引言可从学生已有的对呼吸的理解作为切入点,教师可用下面的问题串检测学生对呼吸的理解程度: 你能写出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呼吸作用的最本质的物质变化是什么? 呼吸作用最本质的能量变化是什么? 呼吸作用发生在生物体的哪个部位? 呼吸作用的原料是什么?等等 因此,可以把引言和教材中的呼吸作用概念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 2、有氧呼吸 (1)让学生比较初中和高中生物学课本所给的的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在比较中体会有氧 呼吸的产物与反应物都需要水这一事实 (2)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有氧呼吸过程程中的物质变化和atp的产生 在引导学生讨论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时,可采用如下教法:教师一边写化学 反应程式,一边让学生配平化学反应式,同时参看课本的图解的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a、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 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b、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 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c、第三阶段: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atp 教师可指导学生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进行表解分析,如(3)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变化 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 以后,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4)在学生完全清楚了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后,教师应提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 深化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 ①如:教师应使学生明白有机物在体外氧化(即燃烧)与有机物在体内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一样的,但其化学反应的历程却是不一样的,为此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说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就是葡萄糖在体内的“燃烧”过程,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 本题涉及到了生物体的另一项极其重要的生理过程,即呼吸作用。
首先分析一下葡萄糖在细胞内的这种生理作用为什么可以叫“燃烧”,我们从对下表的分析入手,深入了解一下呼吸作用 ②再如:引导学生分析明白有氧呼吸为什么是一个氧化分解过程,教师可提出这样问题:“你能分析一下为什么呼吸作用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同一个含义吗”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实际上是物质得失电子的问题,对于一个有机化学反应,可以有一个较为简单的方法判断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若一个有机化合物去氢或加氧,这个物质就是被氧化了,如果一个有机化合物加氢或去氧,这个物质就是被还原了 教学设计方案(二) 第二课时 1、引言 为使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同时又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复习,教师还可以提一些利用有氧呼吸原理用于人们生产实践相关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同时加深对有氧呼吸的理解比如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如果有人向学生请教怎么能长期储存农作物种粒、蔬菜或水果,学生能利用学过的呼吸作用原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或措施吗” 本题实际是要学生来分析如何控制储存室的环境因素,即贮藏条件 农作物种粒、蔬菜或水果都是有生命的,不断地进行着呼吸作用如果呼吸速率快,会引起有机物的大量消耗,造成储存量减少而且影响品质;呼吸作用放出的水,又会造成储存环境湿度过大;呼吸放出的热量,会使储存环境温度升高;高温、高湿的环境会使储存室中的有害细菌、霉菌大量滋生繁殖,导致作物种子、蔬菜或水果腐烂变质;同时高温、高湿的环境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快呼吸作用的速率,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为了能达到长期储存的目的,人们总是希望储存物的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都减弱一些大家都知道,呼吸作用是受控状态下对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过程,而酶是调控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酶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凡能影响呼吸作用过程中酶的各种因素,就必然会影响呼吸作用的速率哪些因素会降低呼吸作用呢? 其一是储存湿度,即作物种子含水量这个因素我们知道,当生物体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升高时,其代谢速率就会相应增强,因此对作物种子而言,入库前的晾晒是必须的,而且种子含水量要低于一定标准时才准入库有关部门规定的安全水分标准:在长江下游地区,小麦种子含水量是12.5%以下,稻谷是14.5%以下;广东省,稻谷是13.5%以下,因为南方高温多湿,要求更高一些实验发现,稻谷等种子含水量超过14.5%时呼吸速率即会骤然上升 其二是储存温度因素酶活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的,因此降低储存室的温度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其三是氧气浓度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根据化学平衡原理,降低反应物浓度或增加产物浓度都会降低呼吸作用的速率如番茄储存过程中可抽去空气,补充氮气,把氧浓度调节到3-6%左右,这样,番茄可贮藏1个月甚至3个月以上。
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提一提,有的同学认为:把氧气浓度减得越低,呼吸作用速率就越低,这种看法对吗?不完全对,当环境中无氧气时,有些植物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而氧气的存在可以起到抑制无氧呼吸的作用,因此氧气应调节到一个合适浓度,在这个浓度下,氧气浓度无论对无氧呼吸还是有氧呼吸都可起抑制作用 当然,为了长期储存作物种粒、蔬菜或水果,还应注意防治害虫、消毒灭菌、保鲜保质等诸多问题 综上,大致归纳出储存环境的三点最基本要求是低温、低湿、低氧 2、无氧呼吸 (1)无氧呼吸的概念 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生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供氧不足”,这样很自然地有了下一设问:“在缺氧条件下,生物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