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做家务支取零用钱辩论赛.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924064
  • 上传时间:2018-09-0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9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反方:父母爱子女,是天性,是义务;子女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家务,也是一种义务义务应是无偿的请问对方辩友如果做家务还要支取零用钱,那么你所亏欠父母的又该如何偿还?又如何去践行家庭义务?正方:培养经济意识反方: 有偿的家务会导致“经济意识” 转向“金钱意识” 孩子养成 “惟钱是图” 的自私心理他们会在有报酬的家务活中形成“有钱就干、 不给钱或钱少就不干”的错误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所带来的负作用也必将影响着孩子的品质形成正方:金钱可以增加劳动积极性反方: 用金钱增加劳动积极性有一个根本的目的性错误我们不是为了金钱而去劳动,而是为了自身劳动而去劳动,为了美好理想而去劳动,为了幸福生活而去劳动目的的错误性导致了初衷的违背,极易形成不良的风气正方: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反方: 对方辩友首先一点场所不当,教育孩子 “懂得靠劳动获得收益”,应该放在其他场所而不是家这个场所,即使再大的家,也不能与社会相提并论,家毕竟是以血缘情感为纽带,社会需要钱为了生存,而在家庭中,更多的人是为了生活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在教育孩子懂得“靠劳动获得收益”之前,一定要现行教育并不是“劳动了就一定有回报”有很多东西是不能拿金钱来衡量的比如亲情与家庭正方:向父母要钱和劳动换取钱哪个更有益反方: 向父母要钱是不可取的从一方面来说是一种不劳而获的表现,用劳动力换取金钱,单方面看确实比直接向父母要钱有益,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问题,当孩子做家务给报酬的同时,也可能会使他们变得斤斤计较,惟利是图。

      长此以往,孩子的“金钱意识”会压过在金钱刺激下培养的那点“劳动习惯” 正方:并不是忽视亲情,而是将来获取更多报酬反方: 为了自身利益,不惜舍弃家庭的幸福和睦去支取零用钱难道要获取跟多的报酬,利用亲情成了必然吗?纵使今后有了钱财,也未必能换的而今的幸福,不如做个乖巧的孩子,为父母分忧解难,穷人的孩子更是要承担起家庭责任反方: 不依靠劳动获取报酬并不代表你不劳动,而义务劳动则不同,义务劳动表示自己对这个家庭的关心 再者而言我们所需的零用钱相较于初中小学更多我们是高中生,学业忙, 劳动时间少,根本不能等价反方: 无偿家务体现了服务精神与服务意识诺在家中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都需要索要报酬,那社会中何谈为人民服务尚且不能通过家务来帮助父母来减轻负担, 又何谈帮助他人?如何培养高尚品德,以后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服务社会?服务人群?反方:劳动意识,经济意识、家庭意识、服务意识需要一个平衡点做家务支取报酬过分强调了“经济意识”而忽略了“家庭,服务意识”可说利大于弊反方:想当然地给孩子酬劳,就算不得明智之举了自觉高明的父母未必想过他们的“大度”,不仅使孩子对劳动的意义产生错误的理解,甚至会使他们追慕浮华,无法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倘若习惯成自然,孩子成年后,依旧动辄狮子大开口地索酬,并非富商巨贾的父母们给得起吗?反方:家长每天的工作十分繁忙,他们为了孩子已经十分劳累了,难道说孩子做点家务活不应该吗?而且在劳动中他们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从简单的劳动中体会到真正的乐趣 如果孩子给家长拿个碗筷、递一双袜子什么的都需要家长付给报酬,那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就成了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了吗?正方:理财意识反方: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有正确的理财观念,家长的管理不及时也会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如果从小就没有养成正确理财的好习惯,长大后也是会有影响的况且, 并不是每个父母都给得起零花钱的,要看不同家庭的经济情况正方:培养了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反方: 对于 5-13 岁的孩童, 过早的将劳动与零用钱挂钩,会在潜意识中留下 “家务 =零用钱”这样孩子会变得功利;对于13-18 岁得青少年,这样做会使自己与父母成为经济关系,雇佣关系,这样的劳动意识/习惯,不利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其他反方可用言论这个要看给什么样的孩子零花钱,才会知道利与弊1 对于还不知道什么是劳动,什么是金钱意义的孩子不必这样做2 对于完全懂得什么是劳动,什么是金钱意义的孩子也不必这样做。

      如初、高中学生3 小学生中有两种情况区别对待:一种是孩子已经形成了做家务、爱劳动的好习惯了,你这样做的教育是画蛇添足一种是孩子不太爱劳动,懒做家务,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引导孩子养成劳动习惯这个过程也渗透了市场经济中的原理教育适可而止然而从长远来看,有偿家务却是弊大于利 10 多岁的孩子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非观念还不是很明确,他们受外界影响较大扫地、擦桌子、洗碗都能得到零用钱,这很容易使他们形成金钱至上、无钱不办事的观念, 成为一个拜金主义者,误以为世上做任何事都是需要报酬的,从而缺乏爱心和同情心他们不知道很多时候干家务是一种义务,进而对义务劳动、志愿者活动等公益活动也嗤之以鼻日久天长,这会使孩子变成不受社会欢迎的人妈妈的账单》 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 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做家务在西方家长给孩子报酬是普遍的现象,但请注意是 ‘给’!并不能强调孩子的要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是主动的,是施动者。

      其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生存能力在中国由于西方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观念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国人对子女的教育呈现的状况较为复杂为何非得通过做家务来支取零用钱的方式来培养劳动意识?家长鼓励孩子去社区打零 工,以知识获取劳动报酬不是更能培养劳动意识吗?倘使它只是消耗个人利益,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财富只能摧毁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