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与饮食.doc
5页课题:地理与饮食2009-2010学年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表 课题题目:地理与饮食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杨扬 黄俊霞 张妙 丁阳雨 邱雨寒组长:杨扬相关课程:地理主导课程:地理环境研究背景: 9 O1 M& z i( F 地理不同对饮食的影响 " e' k4 `/ V, p& m2 N5 u ( H p+ S7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目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那么、这个课题,可以让我们了解饮食与地理的联系,更加地了解各个地方的美食与饮食习惯意义:通过这个研究学习,可以增加我们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活动计划:(1) 任务分工:杨扬、丁阳雨:收集资料;黄俊霞、张妙:提炼内容邱雨寒:综合整理杨扬、邱雨寒:进行总结(2) 活动步骤:1、 课题的确定:可行性分析及课题规划2、 听学校组织的专题报告会3、 收集资料4、 归纳梳理收集到的材料,编写结题报告,提出我们的看法和建议3) 活动所需的条件:电脑,书籍,预期成果调研报告表达形式文字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该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认真负责,团结协作能够与老师和家长沟通,多角度地完成研究性学习希望他们能再接再厉,取得好的成果2009-2010学年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中期评估表自评意见 古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一语道破饮食与人类那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人的饮食可谓是博大精深,中国和法国等国家一起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完整体系和深厚文化的饮食大国.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中国人的饮食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文化地理环境也对饮食有着深远影响如今,随着经济、交通运输的发展,中国人的饮食已经打破了各种制约,不同风格的饮食已经走到了普通人身边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东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东西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总归而言,各地域,地区之间的饮食文化差异地理环境的异同是密不可分的 学生 :丁阳雨互评意见 点评课题组:高一(8)班《饮食与地理》指导教师点评这个选题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对这项内容的探究是比较困难的但本组同学积极配合,分工明确,多角度地了解问题,较好的开展了对这项内容的探究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同时又能运用书本上学习的内容解决问题,很好地锻炼了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xxxx结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对于饮食,我是不太讲究的,只要有青菜吃,有稀饭喝,足矣对于饮食文化,我更是没有研究这几日,因工作需要,我搜集、查阅了一些资料,才深感我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我们国家地域宽广,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饮食文化也各有不同,其实有些饮食文化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3、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北方的面条,南方的米饭为什么北方人喜欢吃面食,为什么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呢?因为面食是小麦做的,我国的小麦主要产在我国的北方,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米饭是水稻做的,我国的水稻主要产在我国的南方,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所以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喜欢吃米饭这一习惯是从古老时候开始的,而这一习惯,归根到底就是地理差异而形成的3、为什么北方人比较喜欢喝白酒?这与北方气候的寒冷有关,因为酒可以驱寒,舒筋,活血4、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为什么爱吃牛羊肉?因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地区,又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那里不太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人们主要以放牛羊为生,因而以牛羊,奶为主食一、 研究方法浏览资料法二、 研究过程我们的研究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 导入阶段1、 课题的确定:可行性分析及课题规划2、 开展小组讨论进一步明确活动的目的,探讨具体的活动方案,并对组员进行具体分工,进行人物性格讨论,二) 学习阶段1. 收集资料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认识了其中关系,并通过互联网,浏览了一些相关网站和文献。
2. 综合整理进行进一步综合分析,整理三) 总结阶段归纳梳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结题报告,提出我们的看法和建议四) 研究结果及分析对资料的归纳和总结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有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这一点,从主食结构上也可看出,我国南方气候湿热,盛产水稻,因此,以大米为主食;北方气候相对干冷,适宜小麦等作物生长,因此,以面粉为主食 山西人能吃醋,可谓“西酸”之首他们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解馋”改革开放前,每逢春节,别处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他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另外,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越酸越能显出制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可是一道传统名菜 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打开中国地图,可知这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也相应较多这样,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这一带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
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贵州人平生所吃辣椒极多、朝天椒、野山椒均不在话下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好后,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因此叫“涮涮辣”,四川的“麻辣烫”更是全国闻名,可以说,没有不辣的四川名吃,四川名吃不辣,也就谈不上“名吃”如今,人们除了管四川女子叫“川妹子”外,还称其为“辣妹子”,原因大概也基于此 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也湿润多雨,冬春阴湿寒冷,而四川虽不处于东部,但真地处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因而有“蜀犬吠曰”之说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健康极为有利(对当地人而言)另外,东北地区吃辣还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吃辣可以驱寒,鲁迅留学时为御寒也有了爱吃辣的习惯 我国北部是内蒙古高原,过去新鲜蔬菜对北方人是罕见了,鲁迅先生说“胶东的白菜运往北京,便用红头绳系了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美其名曰‘胶菜’”,就是指此。
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人说苏州菜甜,其实与无锡的相比,苏州菜不过是淡无锡炒鳝糊放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对北方人讲,根本没法吃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爱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 当然,“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只是个笼统而又相对的说法,我国地大物博,饮食习惯差异很大,甚至在局部地区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民族习俗和个人习性也有重要关系研究感悟――深刻体悟文学巨著红楼梦的思想中国真不愧是幅员辽阔,品中国美食、感中国地理中国的地理与饮食的联系可真是密不可分啊 教师点评: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体验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让大家知道了地理的不同对饮食的影响,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