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国际联盟素材 岳麓版选修3.doc
4页听其言而观其行——国际联盟的兴衰1、万国邮政联盟(Universal Postal Union -- UPU)简称“万国邮联”或“邮联”,它是商定国际邮政事务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前身是1874年10月9日成立的“邮政总联盟”,1878年改为现名万国邮联自1978年7月1日起成为联合国一个关于国际邮政事务的专门机构,总部设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宗旨是促进、组织和改善国际邮政业务,并向成员提供可能的邮政技术援助 万国邮政联盟由邮政联盟大会、行政理事会、邮政经营理事会和国际局组成万国邮政联盟大会是邮联的最高机构,每5年召开一次大会休会期间由执行理事会作为邮联的执行机构,由40个成员组成,每年举行一次年会设在伯尔尼的国际局作为邮政有关机构的秘书处,并在对外关系中代表邮政联盟国际局设总局长和副总局长各一人,由邮政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各成员国政府全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期4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1840年,英国建立了一套面向公众、统一收费的信函传递系统,并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邮政事业当时,国与国之间的信函交换系统仍然混乱不一,与各国贸易往来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人们迫切希望能够建立一套简单方便的国际邮件交换系统,以保证邮件不受国界等因素的限制而自由流通,邮联便应运而生。
1874年10月9日,《伯尔尼条约》签署,“邮政总联盟”诞生由于加盟国家迅速增加,“邮政总联盟”便于1878年正式更名为“万国邮政联盟”,每年的10月9日由此被定为“世界邮政日” 短短一个半世纪里,世界邮政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据万国邮联的统计,目前全世界邮政每年投递的国内信函4130亿封,国际信函86亿封,邮包34亿件平均每天投递国内信函11亿封,国际信函2400万封,邮包1000万个全世界共设有邮局77万个,邮政信箱300万个,邮政职工总数590万人全球邮政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一个传递网络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邮政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邮政面临着互联网、电子邮件等新一代通信方式的挑战挑战同时也给邮政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各国邮政部门正采取措施,努力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和产品,同时改善邮政服务的时效和质量,吸引顾客,开拓市场 联合国组织的所有会员国均可加入邮联,不是联合国会员国的任何主权国家,可以申请准予参加邮联,但它需得到至少2/3邮联会员国的同意,方可取得会员国资格截止2004年9月,万国邮联有成员190个国家和地区在全世界有70多万个邮政局和无数个邮政所,共有620多万名职工,60万辆邮车,邮政年收入增加到约1600多亿美元。
邮联的法规包括其会员国政府全权代表签订的关于该联盟的组织法、总规则、公约和各项业务协定,具体有:邮联组织法、邮联总规则和万国邮政公约及其实施细则 中国于1914年加入该联盟,由于台湾占据了席位,中国1953年与该联盟断绝往来1972年4月在万国邮政联盟承认中国为该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后,与该组织关系恢复正常同年11月,中国作为邮政研究咨询理事会理事国,派代表参加了在伯尔尼举行的该理事会的年会从此,中国履行了接受邮联有关法规的手续,参加了1974年至1994年历届邮联大会,并4次当选为大会副主席和历届邮政经营理事会的理事国中国在1994年8月22日至9月14日在汉城举行的第21届大会上当选为该组织行政理事会和经营理事会的理事国1997年5月9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万国邮政联盟组织法第五附加议定书》1999年8月23日至9月15日,万国邮联第22届大会在北京举行 2004年9月,中国政府推荐的候选人黄国忠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23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上当选为万国邮政联盟国际局副总局长这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候选人首次当选这一联合国专门机构的高层领导职务2、国际联盟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
但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美国总统威尔逊非常赞成这个主张,并将此纳入他的“十四点原则”,力主建立国际联盟这样一个组织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以后,威尔逊坚持首先讨论建立国际联盟的问题,并主张把《国联盟约》列为《对德和约》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英法两国的操纵下,巴黎和会决定设立一个国联盟约起草委员会,由威尔逊担任主席,这样,威尔逊首先建立国际联盟的要求未被采纳《国联盟约》起草委员会收到许多国家和团体提出的草案和陈述书,并就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地实行委任统治问题、“门罗主义”列入《盟约》问题、反对在移民问题上的种族歧视问题等展开激烈的争论《国联盟约》经过26次修改之后,于1919年4月28日在巴黎和会上通过《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分就是《国际联盟盟约》《盟约》中确定了国际联盟的组织机构、职能、原则和会员国的义务1920年1月10日和约正式生效的这一天,在威尔逊主持下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凡是在大战中对德奥集团宣战的国家和新成立的国家都是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这样,国联共有44个会员国,后来逐渐增加到63个国家,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有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并附设国际法庭、国际劳工局等,其中最主要机构是理事会。
总部设在日内瓦中国于1920年6月29日加入国际联盟先后有63个国家加入国联1937~1938 年国联会员国最多时达58个国际联盟是一战的产物,是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式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①国际联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原则”中,明确提出建立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普遍性国际组织 ②性质是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从本质来讲,国际联盟是英国、法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它具有两大任务: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二是关心和处理国际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由于凡尔赛和约的先天不足和国际联盟自身的根本缺陷,致使它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③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国联倡导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民主化和一体化趋势,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其次,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所作为,但成效不大没有阻止或延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最后,在促进和处理国际范围内的卫生、社会、经济和人道等问题方面,成效显著 但实际上它是帝国主义列强 ,首先是英、法的工具 。
《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规定委任统治制度,确认战胜国——英国及其自治领、法国、比利时和日本占有原属于德国和土耳其的殖民地所谓委任统治制只不过是殖民统治的变种 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利害冲突,国联在审理和解决国际争端方面成效很少 1924年10月2日国联大会曾通过《日内瓦议定书》规定会员国之间信守和平解决争端,建立仲裁 、裁军和安全保障制度,实际上只是一纸空文国联范围内的裁军谈判旷日持久,纯属骗局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国意大利干涉西班牙、德国侵占奥地利均采取绥靖政策日、德、意3国因为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 ,分别于1933年3月27日、10月19日和1937年12月12日退出国联接着先后共有17国退出国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联名存实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4月8—18日在第21届“国联”大会上,国联正式宣告解散,所有财产和档案均移交联合国没有武装部队 决议需要一致同意 一些强国没有加入: 虽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努力促成了国联的成立,美国却从未加入国联1919年1月19日美国参议院拒绝接纳凡尔赛和约,并否决加入国联 德国于战后1926年加入,1933年退出。
日本和意大利虽然均为永久会员,却分别于1932年及1937年退出 苏联于1934年加入,因入侵芬兰而于1939年12月14日遭开除会籍 无力阻止国际侵略事件,如1930年代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2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成立“伪满洲国” 缺乏常驻组织,对国际事务反应缓慢 重要的成员国倾向保护自己的利益3、美国孤立主义美国的孤立主义最早以华盛顿发表的《中立宣言》和《告别演说》为起始,它的形式是中立主义 1793年1月爆发英法战争,尽管美国早在1778年签订了同盟条约,可是美国总统华盛顿于1793年4月22日发布《中立宣言》,宣布对交战双方“诚心诚意地”采取“友好和不偏不倚”的政策,严禁美国人以任何形式参与、帮助和支持交战双方的活动 三年后,1796年9月17日,华盛顿发表了著名的《告别演说》,告诫美国人:“我们对待外国的重大行为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商务关系时,尽可能少与它们发生政治关系他反对把美国的“命运与欧洲任何一部分的命运纠缠在一起,以至使我们的和平与繁荣卷入欧洲的野心争夺、利益、情绪或反复无常的罗网中去”,他认为美国的正确政策是“避免与国外世界的任何一部分永久结盟”。
他还认为,美国“可以稳妥地信托暂时的联盟来应付非常紧急事件” 可是最后这一点,从来不被孤立主义者所引用这篇并非完全出自华盛顿手笔的个人文告,在美国政治生活中起了巨大作用 从美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美国是否卷入问题上,华盛顿的遗训起着他本人万万没有料到的作用国会在任何时候辩论外交政策时,华盛顿的幽灵就出来主宰辩论参众两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60年中,每逢华盛顿诞辰日或此日前夕,都要朗读《告别演说》以资纪念 1793—1941年的约150年期间,美国孤立主义的含义已有所变化最初的孤立主义有着地理因素:美国有与欧洲远隔重洋的地理条件到了19世纪末期,美国感到画地为牢不利于自己的发展随着美国经济生活中垄断组织的迅猛发展,它迫切需要开辟更广阔的海外市场1898年的美、西战争,美国把西班牙逐出西半球,并在亚洲占有了菲律宾这块地盘,从而开始了跨洋过海、脱出原始的孤立主义的过程 1916年大选,威尔逊哗众取宠地提出美国人不仅在行动上而且在思想上都要保持中立,威尔逊的竞选班子还提出一个抓住人心的口号:“他使我们置身于战争之外 威尔逊在这个口号下获胜连任。
几个月后,他又在“为世界拯救民主”的口号下使美国投入了战争1918年的国会选举,共和党获胜,孤立派控制了国会,而这正是威尔逊于1918年12月5日动身去欧洲参加巴黎和会的前夕 当威尔逊1919年从巴黎带回他以整个政治生命作为赌注而制定的国际联盟盟约时,国会内等待他的是一个摩拳擦掌的反威尔逊联盟——孤立派和以反英著称的老亨利·洛奇为代表的强权均势论者的奇怪的联合他们的共同论点是:威尔逊倡导的国际联盟,包含了相互保证的条款,授予欧洲列强以干涉西半球事务的可能,从而背离了“门罗主义”,并违背华盛顿关于避免卷入与其他国家的联盟的告诫威尔逊苦心筹划的国际联盟计划被参议院拒绝 这之后,威尔逊拼出他最后一点精力进行全国巡回演说,为国际联盟辩护,期望人民在1920年的总统选举中投民主党的票,以表示他们对国际联盟计划的支持,但是这次他寄予莫大期望的“庄严的公民投票”中,广大选民摒弃了他的国际联盟和他的党威尔逊在临终前不久,才真正意识到真正否决《凡尔赛和约》的不仅是参议院,还有美国人民他对家人说:“美国不加入国际联盟是对的……因为在美国人民内心深处根本不相信它 罗斯福虽然胜利地坐进了总统办公室,但是在华盛顿有一些用怀疑的眼光注视着白宫新主人的议员们。
虽然孤立派的喉舌赫斯特最后点了头,认为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