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阶段风波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自***
  • 文档编号:79022752
  • 上传时间:2019-02-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阶段风波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08年09月03日 来源:炎黄春秋在1979年2月举行的“理论工作务虚会”的一个分组会上,苏绍智、冯兰瑞作了题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联合发言(以下简称苏、冯文章或《阶段》一文),博得了与会者的好评,整后在《经济研究》1979年第5期上发表,却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并由此而引发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提法的最终确立以下讲述的就是我所了解的这段历史情况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苏、冯文章的基本观点,我在这里对这篇文章做一个简要的介绍这篇文章分做三个部分:前言和第一部分讨论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和列宁著作中写的“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那个“过渡时期”时的“共产主义”究竟是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还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作者认为应是后者而非前者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提出在这个过渡时期应不应该再分做若干阶段在这个部分中他们发表了引起风波的那一段有关当前中国属于社会哪个阶段的言论文章的第三部分是论述按照他们的见解,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承认中国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必要性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中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者是怎么论述的呢?首先他们在引用列宁和毛泽东的论述后写道:“我们认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一个就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这里又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从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还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相应地存在着多个阶级,因而是进行激烈的、尖锐的阶级斗争的时期这就是过去我们所讲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那个‘过渡时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就进入另一个时期,即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然后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以后才进入到共产主义阶段作者认为,马克思列宁所讲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这里说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是存在着公有制的两种形式,还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基本消灭,但是还有资本主义残余和资产阶级分子,甚至封建主义的残余,还有相当比重的小生产者,工农之间还存在着由于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着的阶级差别,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和心理仍然泛滥,生产力还没有大发展,产品也未能较大丰富这时,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结束,但是还有阶级斗争,还需要无产阶级专政因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还没有结束同时认为,“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可以的但是,还不能说我们已经建立了马克思列宁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还存在着资本主义,甚至封建主义的残余,小生产还占相当地位,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和心理还泛滥着这说明我们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不能认为我们的经济制度已经是发达的或者完全的社会主义我想读者看了上面所引的那些段落,一定会觉得他们所提出的只是我国当时处在社会主义的哪个阶段的问题,并非讨论中国是否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不料却招来了激烈的批评对这场风波的开始,冯兰瑞曾写过一个材料,大致内容是:1.胡乔木、邓力群布置对《阶段》一文的批判他们的文章发表后,6月11日,胡乔木在社会科学院大楼的过道里遇见于光远同志的秘书,对她说了几句话,大意是,苏、冯文章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中国现阶段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处在过渡时期这个观点他们在理论务虚会上讲过,但是公开发表,问题就比较严重了最近,我和耀邦都收到了一些读者来信,反对这种提法我本人也坚决不同意这种观点这是从书本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出发按照苏、冯的说法,有两种公有制并存,有商品生产、有阶级存在,就不能说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那么我国再过一百年后也不可能进入社会主义不能认为这个阶段里什么都存在,下个阶段什么都没有了这种一刀切的想法只是一种幻想,是乌托邦。

      关于阶段划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认真研究简单地做出结论并公开发表,可能会被国内外的阶级敌人所利用说得再严重些,会引起公愤,全党会反对,全国人民会反对他对于光远同志的秘书说:你跟光远同志讲一下,希望他能运用自己的影响,改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大约也是6月份,胡乔木写了一个字条给《经济研究》,指示该刊组织文章,对苏、冯的文章进行批判7月5日邓力群在社会科学院召开一个小会,布置批判《经济研究》第5期上关于《阶段》的文章邓力群说,这篇文章提出中国是否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不是学术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中央对这个问题很重视,正副秘书长专门开了会,中宣部要说话邓力群指示发表文章商榷,要尽量快一些反批评的文章不能发表,不能印公开的报刊不能印,内部的也不能印科学无禁区,但这个问题要划一个大界线2.中宣部三次会议上讨论《阶段》一文的情况7月6日,星期五,中宣部开会,党中央秘书长兼中央宣传部部长胡耀邦主持参加者除中宣部五位正副部长外,有首都思想理论宣传战线各部门负责人这次会议主要讨论纪念国庆30周年大会上叶剑英讲话的宣传提纲提纲最后部分是对当前一些错误观点的批评,包括发表在《经济研究》第5期上的《阶段》一文,引了其中一句话。

      中央编译局局长王惠德看了宣传提纲后提问:这个提纲是否发出去了?答“还没有发出”王说,这个提纲还要研究一下;《阶段》一文观点没有什么错于是,引起与会者纷纷发言有的说,《阶段》一文实质是说中国不是社会主义;有的说该文提出了中国是不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能讨论,不可以讨论,不允许讨论一些同志发言激动,表示要写文章批判也有个别同志表示同意苏、冯的观点,认为不应组织批判由于意见不一致,胡耀邦同志决定下次会议再讨论7月11日,星期三,中宣部例会,胡耀邦主持参加者仍是上次会议的那些单位,不过有的单位换了人会议仍讨论国庆30周年讲话宣传提纲,自然又谈到苏、冯那篇谈阶段问题的文章会上压倒的多数仍持要批判的意见,理由是说文章认为中国不是社会主义王若水(《人民日报》副总编)力排众议,提出:冯兰瑞他们的文章并没有讲中国不是社会主义,可是会上许多同志说文章讲中国不是社会主义我想请问几位部长、副部长是否看过这篇文章?胡耀邦答:没来得及看四位副部长:廖井丹、张平化、朱穆之、张香山都回答:没有看于是,王若水建议几位部长、副部长先将他们的文章看看,再讨论胡耀邦接受了这个意见,说看了文章下次再谈这次会上,王惠德、王揖(他也是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也讲了不同意批判的意见。

      7月13日,星期五,中宣部继续开会,先谈了关于宣传提纲的一些别的问题在谈到《阶段》一文问题时,王若水询问:几位领导看了他们的文章没有?胡耀邦说还没有看,两位张副部长和廖副部长都还没有看只有朱穆之看了朱说,文章是没有中国不是社会主义的话,但是有一句:中国还不是马克思列宁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朱说完,王若水立即拿出一本小册子《坚持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即1978年5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特约评论员的文章,这篇文章经胡乔木审阅后,念给邓小平听了两遍,邓小平点头后才发表的),翻开小册子第8页,念道:“诚然,我们现在的社会还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王接着说,苏、冯他们的文章是有胡乔木参与审查后的文章为根据的听了王若水的发言,满堂惊愕胡耀邦当机立断,亲笔勾掉宣传提纲要批苏、冯文章中的那句话,中宣部对此问题的讨论告一段落3.邓力群、胡乔木再次布置批评,不许反批评7月10日前后,邓力群在科学院召开各经济所负责人会议,散会后让党员和经济研究所的几位负责人留下,再次布置写批判《阶段》的文章,再次说明不许反批评孙冶方当场提出异议,说这样不是与文化大革命时一样了吗?邓力群说,这是中央决定,党员要守纪律。

      胡乔木在国务院研究室组织了几个人整理马恩列关于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的材料,准备亲自写文章一天,在举行研究收集材料的会议后丁树奇(政研室党委书记)在走廊上碰见林子力丁对林说:要批冯兰瑞了林说:谁批谁要臭研究室整材料的事一直保密从1979年7月初到7月中旬这十天左右的时间,中宣部、胡乔木、邓力群频繁召集会议,布置批判《阶段》一文紧锣密鼓,声势吓人一场大批判眼看就要开始消息传出,震惊了全国思想、理论界苏、冯分别接到一些慰问中宣部第一次会议后,有同志建议苏、冯给邓小平写信申诉他们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党中央三中全会精神而且他们的文章并没有否定中国是社会主义但是否马上写信,他们还拿不定主意这时,政研室的林涧青因病住院,对外面的情况不了解根据冯说的情况,劝告“不要作出反映”冯很同意这个意见于是,他们就保持沉默冯兰瑞同志告诉我,在7月下旬之后胡乔木对自己的行为表示道歉,并说要“设法补救”7月24日,朱佳木(胡乔木的秘书)向冯兰瑞转达胡乔木的话,要她不要误会,他不过是看了你们的文章后很着急7月底,冯兰瑞的老伴李昌到北京医院看病,遇见胡乔木胡对李说,他很忙,没有来得及找冯兰瑞同志谈话,很抱歉其实他对冯的文章只有两点意见。

      一是方法问题,不应将马列的话一条一条的来套马列那个社会主义一千年也实行不了第二,这样一写,同另一些文章就混在一起了有十几篇文章,讨论中国是不是社会主义,很凶的李昌答复他两点:①用简单的办法不能解决理论问题;②你说马列说的不对,实行不了,怎么说才对,你们要拿出个说法来以后,胡乔木在北京医院又一次见到李昌,再次表示对冯兰瑞的抱歉时间大致在当年9月8月25日上午,马列研究会学术部举行会议,传达前几天胡乔木在马列所、文学所、哲学所、法学所、历史所五所汇报会上的讲话在回答文学所提出当代文学史如何编法之后,胡乔木说:我顺便作一些自我批评,对苏冯的文章看得太严重了,认为不适宜讨论对问题本身我的观点没有变化我不应采取行政办法,提出意见之前没有先征求苏冯二人的意见,很抱歉看了《经济研究》第8期(载有朱述先写的与苏冯商榷的文章)后,要想办法补救一下在这种气氛下,很难进行认真的学术讨论8月份《经济研究》发表了朱述先与苏、冯商榷的文章之后,《经济研究》接到胡乔木,大意是说,你们登了朱述先的文章,是受了我(胡)的影响,要设法补救一下可再找人写文章与朱商榷据知,与此同时,胡乔木给《经济研究》写了一个意思相同的字条。

      两年后,冯向《经济研究》当时的负责人提出借阅胡乔木给他们的两个关于《阶段》一文的字条时,答复说,这两个字条都被社科院调走了《经济研究》根据胡乔木指示,找了几位同志请他们写文章同朱述先商榷,均被拒绝于是又打请苏、冯写与朱商榷的文章苏、冯也婉拒了后来,不知道胡乔木又看到了什么形势,重新回过头来要批苏、冯,并捏造了有一个“中国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讨论”研究建国以来经济学界讨论的历史的人——我也应该算做一个——写过不少书,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有过这么一个讨论,可是他硬说有,并且把苏、冯的文章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列在首位接着胡乔木把这个问题提得越来越高他利用自己是《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主要起草者的便利,把苏、冯的观点作为不承认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代表,不点名地写进这个历史决议中去我也是参加这个决议起草工作的人,在1981年四、五月间看到决议稿中有这样一段话之后,我特别找到胡乔木对他说,你这样做非常不对这次谈话,我因为很生气,表现得非常激动我对他说,“你至少要承认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讲我的意见时嗓门越来越高,激动得都拍了桌子在我的强烈抗议下,他实在没有理由一字不改,不得不在《决议》中加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

      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放在一个陪衬的地位,着重点还是放在批判“任何否认中国是社会主义”这个基本事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